格局巨变!北京银行被江苏银行超了,“一哥”没了
城商行格局变天了。
最新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江苏银行的总资产47884亿元,超过北京银行的47478亿元,位居城商行第一。
北京银行稳坐多年的城商行“一哥”,易主江苏银行。
总资产对于银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甚至比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重要。
其实江苏银行的营业收入,前两年就超过北京银行了。而总资产的超越,也在大家的预料之中。
而真正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到底是这几年其他城商行跑得太快,还是北京银行跑得太慢。
北京银行也在今年完成了行长更替。
戴炜接任担任北京银行行长长达7年的杨书剑,担任北京银行新行长。
戴炜能否推动北京银行提速,甚至夺回城商行“一哥”,值得关注。
01
城商行“一哥”,被超越了
论总资产,北京银行曾是A股绝对的城商行“一哥”。
远了不说,2019年,北京银行的总资产是27370亿元,比排名第二的上海银行多了5000亿元,比排名第三的江苏银行多了近7000亿元。
但这种领先优势,近几年快速收窄。
2021年到2024年,北京银行总资产对江苏银行的领先分别缩小到约4400亿元、4000亿元、3500亿元、2700亿元。
今年上半年,随着江苏银行总资产大幅增长21.16%,北京银行的总资产比江苏银行少了约400亿元。
北京银行当了很多年的城商行“一哥”,丢了。
不仅前有江苏银行,北京银行身后的宁波银行也发展迅猛。
2019年,宁波银行的总资产还只有13177亿元,不及北京银行的一半。
而今年上半年,宁波银行总资产已经达到34703亿元,是北京银行的73%。
02
其他指标,差距也越来越大
银行的总资产,大概可以理解为银行全部经济资源的总和。它反映的是银行的资产规模和资源储备能力,也是衡量银行实力的核心指标。
总资产规模,也决定了银行的经营空间和未来的盈利潜力。
在总资产被超越之前,北京银行的营业收入,早在2022年就被江苏银行超越。
2019年,北京银行的营业收入631.3亿元,在城商行中断层领先,比排名第二的上海银行高出130多亿元。
短短3年后的2022年,江苏银行营业收入升至705.7亿元,大幅超越北京银行的662.8亿元。
2025年上半年,北京银行的营业收入362.2亿元,已经被江苏银行(448.6亿元)远远甩在身后,甚至被宁波银行(371.6亿元)超越。
从2019年到2024年,北京银行的营业收入,只增长了约11%,复合年增长率只有2.05%。
这个表现,是明显跑输行业,也跑输大部分城商行的。
另外,北京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从2019年的1.4%降至2024年的1.31%。
但其不良贷款压缩情况,较行业平均水平更慢,导致其不良贷款比率在A股城商行中的排名,从2019年的第8名,升至2024年的第5名。
显然,在其他银行仍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北京银行降速明显,导致其在短短几年内多项核心指标被超越。
03
问题出在哪里?
北京银行财报里,很多数据值得横向对比。
比如一个非常关键的数字:净息差。
2018年,北京银行前任行长杨书剑刚上任时,北京银行的净息差是2.28%,在城商行中排名第五,在头部城商行中排名第一。
那时候,江苏银行、宁波银行的净息差分别只有1.59%、1.97%,远低于北京银行。
最近几年,虽然行业的净息差都在收窄,但江苏银行2024年净息差却反向增长到1.86%,而北京银行却大幅降至1.47%。
这个净息差水平在城商行中,处于中下游。
较低的净息差水平,意味着利润空间的压缩。
关键是,北京银行对利息收入的依赖程度,也处于较高的水平。
2024年,北京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只有25.76%,在城商行中排名11。
从2019年到2024年,北京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提升了大概4个百分点,但这还远远不够。2024年,排在前面的南京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分别为47.04%、38.69%、36.28%。
这么说吧,作为一家高度依赖利息收入的银行,北京银行对净息差的控制,对不良贷款的管理,都不够优秀。
北京银行这个“一哥”的帽子丢掉,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04
新行长能否助力北京银行重回榜首?
我估计看到这,有人就想问了,北京银行怎么不放开手脚,做大规模?
这就得看一个核心数据:资本充足率。
半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北京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59%、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08%、资本充足率为13.06%。
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资本充足率为15.5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93%,较上季末上升0.24个百分点。
北京银行8.59%的核心一级资本补充率,在城商行中排名倒数第三,仅高于兰州银行和江苏银行。
按照监管规定,北京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最低应在7.5%,再加上作为重要系统性银行的0.25%,需在7.75%以上,而北京银行在最低监管要求线附近徘徊。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资本对风险资产覆盖程度的重要指标。
核心资本充足率过低,本质上是风险承载能力不够,这将直接制约银行业务扩张能力、压缩盈利空间、扭曲银行的资源配置,导致各类业务被迫“踩刹车”,甚至被动缩表。
其最终将导致银行陷入规模收缩、利润下滑、资本补充能力弱化的恶性循环。
近几年的北京银行,就处于这样一种尴尬的状态中。
一方面,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长期在低位徘徊,发展受限;而经营规模、经营质量难以提升,又导致其难以提升这一指标。
随着新行长戴炜的上任,北京银行能否改变现状,值得市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