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与五家公司签约研发无人舰载机
来源:USNI News
艺术家设想的协同作战飞机原型(从左至右):通用原子公司YFQ - 42A和安杜里尔公司YFQ - 44A。美国空军图片
据USNI新闻获悉,五家航空公司已签订合同,为美国海军11艘航母舰队研发武装无人驾驶飞机及控制系统。
根据USNI新闻审阅的一份海军演示文稿,通用原子公司、波音公司、安杜里尔公司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已签订合同,负责所谓协同作战飞机(CCA)的概念设计。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则签订合同,负责建造通用控制系统。
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无人航空与打击武器项目执行办公室的幻灯片显示,海军希望拥有“可从航母部署的无人、模块化、可互操作、可互换且多功能的平台”。防务新闻网站Breaking Defense率先报道了该幻灯片的详细内容。
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NAVAIR)发言人证实了这些合同,但未提供更多细节。波音公司发言人让USNI新闻向海军了解情况。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代表未立即回复USNI新闻的置评请求。通用原子公司发言人未确认合同,但承认海军对该项目感兴趣。
“海军一直积极倡导整合各类无人驾驶飞机,并密切关注空军的CCA项目进展,”通用原子公司发言人C·马克·布林克利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此举明智,可大幅降低风险,并充分利用已开展的大量工作和投资。”
安杜里尔公司发言人证实,海军已与该公司签订合同,进行概念设计工作。
“我们致力于以极快的速度和可观的规模,交付一款专为满足海军独特需求而打造的飞机,”安杜里尔公司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发言人向USNI新闻证实,该公司已与海军签订合同。
“具体而言,我们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臭鼬工厂MDCX自主平台,是美国海军MD - 5无人航母航空任务控制系统的记录项目解决方案,”该公司声明中写道。
与美国空军相比,海军采用无人驾驶航空系统的速度较慢,部分原因是航母空间有限。如今,在远程F/A - XX第六代战斗机研发延迟,以及现有F/A - 18E/F“超级大黄蜂”舰载机老化的背景下,扩大航母舰载机联队的航程和作战能力的压力日益增大。
根据USNI新闻审阅的幻灯片,协同作战飞机将与现有的“超级大黄蜂”和F - 35C“闪电II”联合攻击战斗机并肩作战,并可与未来的第六代飞机协同作战。
2014年8月17日,美国海军无人驾驶X - 47B在“西奥多·罗斯福”号航空母舰(CVN - 71)上降落。美国海军照片
“航母舰载机联队存在巨大缺口,短期内难以填补,”海军分析人士布莱恩·克拉克告诉USNI新闻,“[协同作战飞机]是短期解决方案。”
过去20年,随着航母打击群专注于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执行打击任务以支持全球反恐战争,航母舰载机联队的作战范围有所缩小。
对于海军而言,在与西太平洋中国发生冲突时,舰载机联队的航程是航母打击群的一个限制因素。中国导弹武器库射程的不断增加,限制了航母的作战区域,加大了打击群的防御距离,要求使用航程更远的飞机才能有效作战。
在海军自身的发展进程中,无人和有人远程打击飞机的研发均陷入停滞,转而采用现有系统。例如,2013年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X -
47B演示机在航母上成功起降后,海军放弃了开发低可探测性无人打击飞机的计划。相反,海军选择了MQ -
25A“黄貂鱼”无人航母加油机作为首款从航母起降的无人驾驶飞机。由波音公司制造的“黄貂鱼”项目在经历多次延迟后,计划于2026年试飞。
然而,空军为协同作战飞机所做的研发工作为海军提供了更多选择。克拉克表示,为空军研发的当前一代协同作战飞机在技术上取得了进步,使得海军更倾向于采用这种相对低成本的飞机来填补航母上的空位,执行情报、监视与侦察、打击和空对空等多项任务。
“如果我要在航母上占用一个位置,那么每个位置都要发挥作用,”克拉克说,“这些协同作战飞机现在让我具备了执行多项任务的能力。”
海军签订协同作战飞机合同之际,白宫和五角大楼正推动全军增加无人机制造和作战行动。6月,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要求政府各部门增加无人机运力。该命令明确要求五角大楼“采购、整合并使用美国制造的低成本、高性能无人机进行训练”,文件原文如此。
随后,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于7月签署了一份备忘录,敦促五角大楼和作战司令部官员推进相关工作。
“我撤销了阻碍生产、限制获取这些关键技术的限制性政策,释放美国制造业和作战人员创造力的综合潜力,”赫格塞思在7月10日的备忘录中写道,“我将无人机采购和操作权限从官僚机构下放给我们的作战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