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OFFICE,本质上就是一堆印度代工码农磨洋工出来的产品
【本文来自《WPS的办公功能真的比Office更强大了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从1996年开始接触微软OFFICE,用到现在马上就30年了。当年我也当过几天程序员,甚至当年的几位同事后来还去了金山的WPS团队。
这篇文章,要是1997年看到,我会给你鼓掌(当年还没有“点赞”这种东西)。
要是2007看到,我会呵呵呵。
今天看到,要不是版规拦着,我就要%#=@#%……
微软的核心策略之一,就是当市场上出现什么热门的应用,就把它塞到Windows里面,无论是OFFICE,还是后来的IE,乃至现在的COPILOT,都是如此。三十年前的OFFICE,与其说是文档的标准,不如说是Windows应用程序的标准。Windows的图形界面的更新,从最基本的工具栏图标样式到各种酷炫功能(比如当年的神迹OLE),总是先在OFFICE上出现,然后在微软的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里面出现,然后一票Windows程序员对着OFFICE的标准,用Visual Studio照葫芦画瓢。可以说,几乎每一个中国程序员都曾经模仿过OFFICE,几乎每一个中国程序员都曾经研究过OFFICE,几乎每一个中国程序员都想过要做自己的OFFICE。所以这个标题在1997年是恰如其分的。
但是
但是
但是
重要事情说三遍!现在是2025年!有什么技术研究三十年还研究不出来?
事实上,即使不依靠中国程序员的进步,微软的OFFICE本身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退步着。
OFFICE的困境在于,它在2000年前后就已经做到极致了,后面的……基本上就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在互联网兴起之后,浏览器IE就取代了OFFICE,成为微软最核心的应用。IT行业几十年城头变幻大王旗,OFFICE本身在微软内部也越来越边缘化。2007年文件格式标准化之后,也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壁垒了。再后来,Mac OS起死回生,Linux异军突起,连Windows本身都开始边缘化了,和Windows深度捆绑本身也变得毫无意义。简单的说,OFFICE和Windows结合得越紧,意味着OFFICE对Mac的支持越差,所以后来微软自己也放弃了捆绑。再后来,OFFICE的开发转移到了印度,OFFICE的质量每况愈下。作为曾经的程序员,我敢说今天的OFFICE的代码质量,绝对比不上二十年前的OFFICE。
就算你迷信美国人,然鹅现实就是,现在的OFFICE本质上就是一堆印度代工码农磨洋工出来的产品。得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