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体育生比较少去读博
钟意雷的第33篇原创文章
喜欢的话【点赞+关注】感谢您的支持与喜爱~
我上了研究生之后,发现自己组内的师兄师姐都是毕业之后直接就去工作了,很少有读博的想法。然后我以为只有我们课题组是这样的,可是当我回去问了我的室友们的课题组的情况,以及班上部分同学的组内情况,发现大多数都一样,有博士师兄的课题组寥寥无几,基本上硕士毕业就出去了。我本来觉得,体育作为一个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应该读博会比较容易,不会像其他学科会那么复杂,读博的人应该会蛮多的,可是事实恰恰相反,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读博申请要求高
这个可能是阻碍体育生选择继续深造的一大原因,很多人可能在科研方面有兴趣,或者自己有读博的想法,但是看到很多学校博士申请的条件,就直接被劝退了。比如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今年招收博士的条件,可以说是比较苛刻了:
①在运动训练和竞赛领域:申请者必须是奥运冠军、近2-3个奥运周期内的世界锦标赛或者世界杯冠军,一些集体项目要求是主力队员,或者冠军团队的主教练。还需要具备全职工作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②科研保障人员方向:需要在国家队累计服务5年以上,并且需要有为奥运冠军提供科技支持的证明材料。
③就算是其他方向的人员,也必须要求在国家队服务两年以上,并且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或者参与省部级课题,可以说一般人很难达到这个条件。
上述的可能是比较严苛的,但是相对来讲,一些院校招收博士的要求也不低,例如成体的学术博士招生要求上就明确表示了:需要在近5年SCI、SSCI等顶级期刊发表至少3篇论文,或者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对于这种招收条件,真的会劝退一大部分人。
2、跨学科知识多
在开始写论文、搞课题了之后才会发现,你需要学的不仅仅是你这个方向的知识,还需要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
在做实验的时候,实验的设计和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统计学的原理选择被试的人数,符合实验法的基本原则等等,在写文献综述的时候,涉及的一些项目的动作分解,需要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生物力学、动力学、生物化学等等,写一篇论文经常需要查阅相当多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可以说是从头学起,当然是择取与我们课题最相关的那部分,可是也是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由于不熟悉,很多点运用的还不是很好,经常会出现让导师觉得分析得太浅,不深入等等的问题,让人抓马。
3、付出的成本太高
①时间成本
本科四年,研究生2-3年,博士4年起步,按照年龄算起,本科22岁毕业,读完硕士24-25岁,读完博士最少也是28-29岁,如果不顺利的话就是30岁以上。前段时间不是有个很火的博士毕业典礼上一位985大学博士说:“终于轮到我了,看着自己的师弟师妹毕业,看到比自己大的也毕业了,熬了这么多年终于轮到自己毕业了,真的很不容易。”说完能明显看到他的眼睛里都是闪烁着泪花,也侧面描写出了读博的艰辛与困难。付出了很多年的时间成本,承受着课题的巨大压力,还面临着未来生活中的其他问题,让博士也是成为了很多体育生渴望不可及的高台。
②经济成本
硕士按照我们现在就是基本上全日制是一年一万左右,有些学校的博士估计就是得1-3万起步。读几年下来,光学费就花费大几万,还不包括自己的衣食住行。那有些人说,硕博不是都有补贴和奖学金吗,确实是有,但是不多。现在我们学校硕士的一个月补贴基本上是600元,而博士是1800左右,奖学金基本上是全覆盖,三等也有一万元,其他的课题组还有一些优秀的博士生学校可能会有其他的补贴。对于大部分人都是不够用的,每个月如果光靠着这点补贴来生活的话,会很紧抠。并且全日制博士生需要脱产在校学习,四年甚至更久没有其他工作收入,对于很多普通家庭还是难以承受。
4、未来就业难题
体育博士的前期投入和后期不一定成正比。很多人当初选择读博的初衷就是进高校当老师,搞研究。如果是一般的博士,现在高校招聘的要求进去的竞争会比较激烈,未来只会更卷。现在的就业环境让很多人萌生快点毕业出去找工作,不然就没机会的想法,相比于付出巨大的时间精力成本去读博出来,更多人愿意前者。现在学校招老师要求博士或者博士后,但是薪资和要求却不成正比,拿着十几万的工资,但是要求几年之内发表核心期刊文章,主持多少课题,非升即走,对于刚经历完毕业论文的博士们来说,真的会无力承受这么多。
总结一下:
①现在的博士申请条件要求高,让体育生读博成为了一个比较难的事情。
②读博付出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高,让很多人只能望而却步,还需要学习很多很多的其他学科知识,让做论文的难度也更高了。
③读博出来之后的就业也是一个难题,高校竞争激烈,非升即走的制度虽然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但是也带给了他们巨大的压力。
写在最后:
这篇文章写的可能不太全面,但是涉及的点还是比较关键的。记得当时自己上研究生也是有抱着读博的打算,但是进校之后的现实打脸却来的太快。读博不仅需要自己的科研能力够强,还得有好的导师和好的资源,还需要家里人的支持才能走的更远更好。当然,读博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能够读硕士的人少了一部分,硕士期间能发好文章的又少了一部分,发了好文章想读博的又少了一部分。不管怎样,当更多的通道选择被打开的时候,博士的价值会被自身重新定义。
看到这了,给个【转发+在看】吧,这期的内容到这就结束了,有任何问题欢迎评论区留言或者后台私信,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