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药方阵,正接受检阅

赛格特约作者  熊志

中国创新药,正迎来前所未有的“DeepSeek时刻”,接连不断的突破,犹如一支接受检阅的方阵,阵容威武雄壮,很难不令人侧目。

在全球资本收缩、投资策略日趋谨慎的背景下,创新药这个高风险、长周期的赛道却逆势上扬,吸引了大量产业资本的注入。

当下的创新药领域究竟有何魔力,竟能和火热的AI产业比肩,成为资本市场与科技企业争相布局的战略高地?

500

创新药今年涨幅超100%,成市场亮点。图源:Wind

500

热潮背后的三大驱动

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大爆发,比预期中还要猛烈。

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就批准43款创新药上市,同比增长59%,接近2024年全年48款的批准数量。

如果说创新药纷纷获批上市,体现了本土市场的繁荣,那么,在全球医药市场上,中国创新药企的竞争力也在持续攀升,对外授权(license-out)交易呈现爆发式增长。

医药魔方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交易总额,已达到369.29亿美元,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而截至8月27日,总交易额超845亿美元,刷新历史纪录。

今年5月,三生制药和辉瑞达成的60.5亿美元双抗授权合作。创新药出海热度高涨,它折射出一个基本事实——中国自主研发的创新药,凭借独特的价值,在全球市场赢得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和商业认可。

这股创新热潮背后,是政策、资本与技术三重驱动的结果。

此前,国家药监局大幅优化审批流程,加快了创新药物的上市节奏;医保目录的优化,则为创新药提供了更完善的支付保障。在行业风口之下,资本布局力度也随之升级,腾讯的投资行动只是一个缩影。

公开信息显示,被称为中国版伯克希尔的腾讯,在2024年的22起投资中,有8起投向创新药。进入2025年,更是火速投资了癌症早筛企业Insighta、大分子研发商晟斯生物等多家公司。

需要指出的是,这并非腾讯的突然“转向”,而是产业资本敏锐捕捉高成长、高价值赛道的一贯体现。

创新药研发周期长、风险高,但一旦成功,回报极为可观。一个绝佳的例证是,腾讯自2015年起便持续投资AI制药企业晶泰科技,后者在2024年6月成功登陆港交所,为腾讯带来了超百倍的回报。

500

晶泰科技创始人团队致力于让AI成为新“药神”,董事长强调,晶泰未来是一家AI平台公司。图源:晶泰科技

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在部分细分领域开始“领跑”,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资本的涌入,本质上是对药企创新能力的长期看好,也是在为下一个增长曲线寻找确定性。

500

腾讯投资医疗:把自己作为方法

对医疗健康产业,尤其是创新药领域青睐有加的,远远不只有腾讯。

不管是谷歌、微软,还是英伟达,或者国内的一些互联网科技企业,都有不少投资创新药的实践。

如英伟达旗下的投资部门NVentures,在2023年以来投资了超过10家AI制药企业。创始人黄仁勋之前还表示,“生命科学才是未来”。马云参与发起的云锋基金,也是医疗健康领域活跃的投资者,投资了药明康德、百济神州等众多顶尖药企。

创新药和互联网科技产业,一个关乎分子与细胞,一个关乎代码和算法,看似是两个完全不同领域,实则不然。将科技企业投资创新药,简单归因为财务驱动,显然忽视了背后更深层的产业逻辑。

回顾过去二三十年,中国产业经济的核心叙事,绕不开三个字:数字化。

从早期的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再到如今的产业互联网时代,以及近年来AI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技术本身形成了巨大产业,同时也溢出到汽车、医疗、教育、金融等众多产业。

腾讯的成长史,正是技术浪潮演进的缩影。它从一家被投资的互联网公司,逐步成长为最具影响力的产业投资者之一。而投资版图的扩张,清晰地反映了其数字技术能力溢出的路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流量和社交优势,布局文娱、内容产业,到了产业互联网和AI时代,其技术触角则伸向更广阔、更高价值、高具成长性的世界。

例如,在汽车领域,投资蔚来、特斯拉,押注智能化出行的未来;在金融领域,孵化微众银行、投资富途证券,探索数字技术和金融的融合;在教育领域,投资VIPKid、猿辅导,推动教育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对创新药的投资,正是这一投资逻辑的自然延续。

500

腾讯疯狂买“药”。图源:钛媒体

背后的核心判断在于:AI算法、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将在创新药行业引发一场革命性突破。

有数据显示,一款新药从实验室研究到最终上市,平均需要10至15年时间,研发投入往往高达数十亿美元,而其中高达90%的项目最终以失败告终。

周期长、成本高、失败率高,像“三座大山”一样压在药企身上,但这恰恰也为数字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最广阔的舞台。

晶泰科技《AI药物发现白皮书2023》中提到一组数据:借助蛋白结构预测和虚拟筛选技术,AI能在48小时内完成1亿个化合物的初步筛选,精准度较传统方法提升30倍以上。研发效率被AI技术大幅度提升。

因此,互联网科技企业投资创新药,并非简单的跨界,而是其核心技术能力寻找应用场景的战略选择。也即通过技术赋能,弥补传统药企的数字化、智能化短板,提升研发效率与成功率。

500

中国医药迈出关键一步

创新药行业的爆发,尤其是投资热潮的兴起,正是数字技术溢出效应的生动体现。

过去二三十年,互联网科技产业高速发展,数字经济的热度不断攀升,并完成了对各行各业的赋能和改造。

比如,互联网改造了零售行业,电商平台的崛起,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轻松选购来自全球的商品;在制造业领域,AI技术的应用,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效率的智能机器人纷纷走上流水线,精准、高效地完成各种生产任务。

如今,医疗健康领域正经历着同样深刻的变革。

相较于其他投资者,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入局,带来的远不止是资本,它们正在与创新药企形成一种全新的共生关系,构建起“资本+技术”的双轮驱动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资本的注入,解决了创新药企研发的“弹药”问题,而AI算法、云计算等技术能力,则提供了攻克研发难题的重要工具。

医药产业的跃迁,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同频共振。资本的流向,如同时代的指针,清晰地记录着变迁的轨迹。

当AI制药平台能孵化出获国际市场认可的原研药物,当国产创新药能以数几百亿美元规模出海,这标志着创新药产业的质变,更深刻地体现出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驱动千行百业创新的底层逻辑。

更进一步看,互联网科技企业和创新药企的“双向奔赴”,也折射出科技企业的角色转换——它们正在从早期的商业模式创新者,进化为数字技术基础设施的构建者。

创新药的研发之路,注定漫长而艰难。但从仿制到创新,从本土到全球,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之下,中国医药产业已迈出关键一步,并将持续接受市场的检阅。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