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不要和小米打口水仗,如何打败小米空调?美的已经给出答案
小米模式确实很牛,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颠覆所有的行业。
近日格力市场总监朱磊格外忙,一个人在微博上与众多小米高管辩论,甚至还让王化写出了打油诗。
熟悉小米的网友应该知晓,小米很多高管热衷于发微博,一度被网友戏称为在微博上办公的公司。
在微博影响力高管榜单上可以看到,前13名中小米高管占了7名,包括雷军、王腾、卢伟冰、许斐、王化、王晓雁、老魏,足以见得小米在微博上的影响力。
董明珠能够让格力其它高管发声,是个非常好的信号,结束了董明珠单打独斗的时代。
但是朱磊还是低估了小米高管打口水仗的能力,尤其是王化的打油诗,更不用提小米近十年积累的博主资源。
当一个企业在微博上占据传播优势的时候,即使你有理也不一定能占据舆论优势,更不用提不善于传播的格力。
这次格力和小米的争论,起因是卢伟冰转发了一条小米已经超越格力,位居第二了的博文。
随后格力朱磊发文表示,公开的数据和那几张截图并不一样。按照同样的查询条件,7月线上市场格力仍然保持领先。那张来路不明的图表,还稳稳地挂在小米老总卢伟冰转发的微博上。
卢总的微博里还有一张所谓《2025年7月中国空调市场排名》的图,说是“权威机构”数据。很好奇这“权威机构”又是哪家?
卢伟冰既然不在意短期排名,又何必转那张来路不明的图?一转全网炸锅,各种评论夹枪带棒地向格力扑来,害得我专门花费时间查数打假。
此外朱磊表示短期销量榜单,并不重要。长期品质,才决定胜负。胜利最终会站在哪边?我想,应该会站在坚守行业良心、质量最过硬的那边。
随着朱磊言论的发酵,可以看到很多博主开始嘲讽起了格力,至于是不是自发的行为,其实很难界定。
随后王化及小米集团大家电部总经理单联瑜加入了这场辩论。
对于格力朱磊的技术讨论,王化选择了打油诗回应,单联瑜的回应相比王化更加专业,但是也加入了很多嘲讽及追捧小米高管的话术。
譬如其表示比起口嗨来说我们内部更重视技术能力的提升,这一点从工程师出身的老板的风格,以及公司内部各种对工程师的激励就可以看出。
当然这么急着每天发小作文也可以理解,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的发展节奏都是从看不上、到看不懂、再到学不会、最后跟不上的。前浪面对后浪的紧迫感已经感受到了,所以我们就以技术讨论来结束这一场毫无意义的争论。
目前来看格力朱磊掀起的这场辩论,小米取得了胜利,当然仅仅限于微博上的舆论氛围,但从格力的角度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起码董明珠找到了可以输出观点的员工,只是方向出现了偏差。
其实格力完全不用担心小米空调的势头,当小米进入新行业的时候,它的产品对于山寨类或者二三线品牌的销量影响大。
对于一线或者头部企业来说,按照以往的产品来看,小米并没有做到款款爆款。
譬如在插线板领域,目前公牛依旧处于市场第一的位置;洗衣机冰箱等产品,小米似乎也未撼动海尔等品牌的市场份额。
董明珠和格力高管一定要知晓,小米确实能打造爆款产品,但是它很难在非核心业务领域成为业内第一,而且也存在很多失败的案例,譬如小米无人机。
小米大家电其实早已经开始做了,早些年空调的地位其实和冰箱、油烟机、洗衣机等地位差不多,只是空调业务爆发了,因此雷军和卢伟冰等人也随之力推,这也迎合了雷军的顺势而为理论。
目前空调行业的老大并非格力,美的后来者居上,可以看到美的的策略非常值得董明珠学习,只要学好美的,格力空调的市场份额甚至还能继续上升。
值接Talk认为格力未来做好三个点,就完全不惧怕小米空调的挑战,甚至连口水仗都能获胜。
首先是学习美的,尤其是美的对子品牌的建设。
目前在网上提到高性价比空调,其实除了小米空调外,美的旗下的华凌的口碑也非常棒,2019年华凌以年轻化新品牌形象回归,瞄准年轻市场,专攻电商渠道,取得了非常不错的销量。
格力空调的技术绝对处于一线阵营,但是受制于线下分销机制,格力空调目前的价格略高于同类产品。
与7080后相比,新一代消费者不再盲目崇拜品牌光环,而是更加理性地权衡性能与价格。格力其实完成可以顺势推出高性价比子品牌,只在线上销售,价格完全对标小米,这个策略会有很显著的效果。
此前在电视领域,随着小米电视连续多个季度蝉联中国市场第一的时候,TCL和海信就是通过推出高性价比子品牌重新夺回市场份额的,如今的小米电视,已经多个季度未能拿下市场第一的位置。
只在网上销售的子品牌,也不会影响到格力的线下布局,当然格力需要把握好几个关键平衡:主品牌与子品牌的平衡,价格与品质的平衡,传统渠道与新兴渠道的平衡。如若成功,格力将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第二个是找人,这一点也格外重要,此次格力朱磊的表现总体不错,但是想要在网上舆论场和小米一较高下,董明珠还需要找几个高手。
董明珠可以尝试从小米之前的对手中挖几个高管,也许能起到鲶鱼效应。
此前OPPO旗下的一加手机在网上的舆论环境也不好,但是从荣耀挖来关海涛等人后,一加逐步建立了自己的传播体系,目前整体的传播能力完全不输小米。
既然小米空调一直自称自家产品设计理念先进,格力应该顺势多与家电类博主合作,甚至可以开启官方直播,进行同价位空调拆解对比。
甚至格力可以模仿目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与权威机构进行合作,进行空调类产品评测,甚至推出相关的评分榜单。
对于有硬科技的企业来说,口水仗和打油诗完全没有必要,多展示自己的硬实力,才能让对手老实下来。
最后就是董明珠的言论,董明珠未来在公开场合,要尽量不去谈论小米或者雷军。
目前雷军在国民中的形象,完全不输巅峰期的马云或者刘强东,董明珠谈论雷军的时候,很容易给格力的品牌形象带来影响,甚至影响销量。
当然如果董明珠非要谈论雷军或者小米,那么就学习学习美的和海尔,适当的夸夸小米也许会缓和两家的关系。
针对小米空调及等白电的到来,海尔周云杰和美的方洪波的回应就做到了有分寸。
在股东大会上,方洪波称战略上不害怕小米进来。家电是个门槛不高,但高度竞争的产业,行业经过了很多轮大战,是一片红海。家电是机电产品,如今无论是谁进来,打法都是固定的。且家电行业的效率提升空间也已经不大。
同时方洪波也展示出了美的的态度,当前无论怎么“打”,即便成为胜利者,“胜也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无论你是小米、红米、追觅都一样。它一定是一场消耗战。
对于手机行业的人来说,小米手机其实并不可怕,可以看到这几年澎湃OS不照样受到了大量网友的吐槽,同时小米大折叠和小米笔记本业务做的一般。
无论是格力还是美的这些家电企业,不要太害怕小米的到来,同时也不要过度神话小米空调。
可以看到网上也存在很多吐槽小米空调的网友。
有网友表示购买的两台小米“巨省电”空调,安装不到一个月,一直未使用。第一次使用时一台报故障pr不制冷,一台空调设置20度的情况下几乎也是只吹风不制冷。立即联系客服,得到的答案是让师傅上门维修。
还有网友称前前后后购入了三台小米空调,房间不到15平米,22年换的小米空调开21.5℃,还开着小米电扇,从八点开到凌晨1点多,室温还有27℃,小孩睡觉连毯子盖了都嫌热。
另一个房子的更是离谱,装在老家,只有逢年过节才回家几天,需要开空调的日子只有五一和国庆,使用不到10次的空调开整夜20度。给我一岁多的小孩热出满背的红疹,报修检测多次,查就是找不出问题,但空调就是不制冷,每次回家也就那么几天,售后拖两下子我们又走了,空调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
当然小米空调出现的这些问题,格力或者美的空调也会出现,毕竟空调是消耗品。
目前小米空调已经爆火了两年,热度基本已经到达了顶峰,但是依旧未能成为业内销冠,其实董明珠完全不用担忧,好好做一个子品牌,同时招募1个类似卢伟冰式的高管,对抗小米空调完全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