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首个萝卜“无人农场”来了!一个小镇靠它“种”出2亿产值,成国家级样板

“田间不见人,但见萝卜生。”

在湖南省涟源市的桥头河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一年几乎都看不到农民弯腰劳作。浇水施肥有“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输送;萝卜该晒太阳或者要避雨,也只要动动手指按个按钮,大棚的薄膜就会自动“开关”……这一切都在“颠覆”人们对“种菜”的认知。

在涟源桥头河,萝卜产业早已超越了传统“种菜”模式,跨入了“无人农场”这个新兴赛道。

国际咨询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智慧农业市值能飙到683.89亿美元,亚太地区增速最快,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12%。中国国家农业农村部今年2月发布的数据也显示,全国已有1000多个“无人农场”投入运营。

以“无人农场”为代表的智慧农业,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农业发展新趋势。

在这场“农业革命”里,涟源桥头河抓住了机会,率先建成了我国“南方地区首个白萝卜和水晶萝卜无人农场”——面积达6.34万亩,年产量12.83万吨,双双位居全省第一,成为湖南重要的“菜篮子”,其产品更是远销海外。

这个“无人农场”不仅是智能化农业的标杆,更是一台强劲的产业升级引擎。

没人管的萝卜为啥更好吃?智能农场的“数字魔法”

在桥头河的“无人农场”,看似“没人管理”的萝卜不仅不会出问题,反而种出来的萝卜更好吃、产量更高。

经过湖南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测定,桥头河萝卜含水量高达92.6%,维生素C含量到了28mg/100g,细胞壁果胶质也有很高的保有率——萝卜吃起来更爽脆,烹饪后会呈现“筷子夹起两头流”的独特现象。

500

之所以能够“无人”胜“有人”,是因为一系列“黑科技”在背后高速运转。

传统农业怕天灾、费人力、水肥利用率还低,而“无人农场”靠的是物联网、大数据——萝卜地里装有多个传感器、水肥一体化管道、物联网系统等智能化装备,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光照、温度、湿度等信息,同步传输到蔬菜基地“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平台直接根据设定好的种植程序,自动进行精准管护。

新农人们一点开“大数据平台”,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各种数值在屏幕上实时变化,不同菜地的养分需求也都清清楚楚地展示在眼前。只需轻轻一点,缺什么补什么,想给哪块地浇水施肥就可以让哪块地里的萝卜“喝好吃饱”。大数据算出来的配方,比“老把式”的经验更准,肥料用量可以减少30%以上,产量却增加了不少。

往年倒春寒一来,菜农得连夜守在田里盖薄膜,要么就只能看着幼苗受冻,严重时甚至会绝收。“无人农场”就不用那么麻烦,系统会自动预警,直接远程按个按钮就能解决。

基地还建有3个自动气象站。气象站可以将天气预报信息上传到大数据平台,平台再将信息推送到菜农的手机上。不光是寒潮,旱涝、大风等自然灾害都可以提前预警,降低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

有了这些技术支撑,桥头河萝卜从“靠天吃饭”转向“看屏种菜”,实现了耕、种、管、收全过程少人化、无人化,成为智能化农业的标杆。桥头河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便是对“无人农场”的智慧种菜模式极大的肯定。

500

当然,桥头河的“数字魔法”并没有局限在种植阶段,在销售、运输等阶段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农残检测室里,每批上市的萝卜都要经过取样“体检”,不一会,检测数据就会同步推送到大数据平台。消费者只需用手机扫描萝卜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这颗萝卜从育种、施肥到采收日期的全流程信息,甚至详细到谁育的苗、谁移栽的,施了什么肥、生了什么病,浇了多少水。

消费者想要购买也很简单。蔬菜基地还搭建了配菜中心和网上销售平台,平台与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联网,实时公布蔬菜价格,你只要手指轻轻一点,就可以实现“一键配送到家”。

500

“数字魔法”为涟源桥头河的萝卜产业插上了翅膀,不仅解放了人力、降低了种植损耗,还让萝卜品质更稳定、产量更高,从满足本地“菜篮子”需求,一路走向全国消费者的餐桌,甚至远销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实现了“小萝卜”的“大出海”。

这个看似普通的小镇,为何能孕育出这么新兴的“智慧农业”,建立起南方首个萝卜“无人农场”?

为什么是桥头河?一颗萝卜的“逆袭之路”

桥头河与萝卜的缘分,少说也有300多年了。涟、湄二水在此交汇,滋养出深厚疏松的富硒土壤,加上亚热带气候8 - 12℃的昼夜温差,让萝卜一来到这里就叠了很多“buff”,成了优质的“桥头河萝卜”,多次获得农博会金奖,拥有了发展产业的基础。

500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的萝卜面临“有品质没销路”的困境,好多卖不掉的萝卜都烂在了地里。

这时候,深入基层的“党支部”发挥了大作用。涟源桥头河逐渐摸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村集体牵头成立合作社,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群众以土地、资金、劳力入股,农户参与合作社的比重达72.75%。这时,桥头河萝卜才真正变成一个产业。

在桥头河萝卜产业发展的势头下,镇上其他蔬菜产业也纷纷“成长”了起来,和桥头河萝卜“抱团”发展,建立起辐射周边村镇的大型蔬菜交易市场。

围绕着桥头河萝卜种植,配套建起了冷链仓储中心,在周边城市设立了“桥头河蔬菜”品牌直供点,引进了下游的加工企业。桥头河萝卜产业逐渐形成了一个集种植、深加工、冷链仓储、销售配送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在这个过程中,科技的介入,让产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这时,已经能够窥见一丝“无人农场”的光芒。

随着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一步步推进,“无人农场”的技术基础已经夯实。而品牌建设和电商直播,又将桥头河萝卜产业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也彻底打消了进军“无人农场”这个高投入赛道对“市场需求不足”的顾虑。

500

万事俱备,政策的东风终于吹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指出,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场景,加强农业智慧装备研发应用,加快现代农业“智改数转网联”,支持智慧农林牧渔场建设,推进标准化、智慧化农业设施改造。

“无人农场代表着最先进农业生产力,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道亮在一篇文章中表示,布局无人农场的技术研发、模式集成、商业机制、支撑政策,对加速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意义重大。

500

借着国家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机遇,桥头河搭上了“新基建”的快车,5G网络覆盖田间地头,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联通产销两端,一个智能化国家级现代化产业园拔地而起,桥头河萝卜产业正式加入“无人农场”赛道。

截至2024年,桥头河萝卜依托“无人农场”,种植产值突破了2亿元,展现出智慧农业强大的经济效益和产业带动能力。

500

历经三百年积淀,从昔日“有品质没销路”的困境中突围,搭上智慧农业快车建成的南方首个萝卜“无人农场”,桥头河萝卜产业打了一场漂亮的“转型升级战”。如今,这里不仅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典范,更吸引了马里农业部国家农业厅等国际代表团前来考察交流。这颗“小萝卜”正以惊人的影响力,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来源:区县那点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