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非华人对日本侵略的印象和态度,普遍和华人及中、韩等国不同

钱信伊Ronny Chieng的脱口秀水平可以,比国内有些借口冒犯的艺术搞事情的演员强得多。这个才是真·冒犯的艺术。

借这个视频多扯开几句。他可能代表的主要还是华人心态吧,我们不可被误导认为东南亚的对日态度都是这样。实际东南亚非华人对日本侵略的印象和态度,普遍和华人及中、韩等国不同。这倒不是说他们不恨日军暴行,而是因为:

1,日本人来之前,他们是被欧美殖民统治,更恨西方殖民者。过去强大无比的西方殖民被日军轻松击败,对一些本地人心理的影响和日俄战争对部分中国人的心理影响类似,同为黄种人,日本打败西方人,让西方人原来不可战胜的形象和优越性神话破产。

2,日本为了赶走欧美,对当地人实施过怀柔和扶持,当地部分精英也希望借日本力量建立组织和武装。

3,日本占领期间对华人祸害更狠,特别是在马来亚和新加坡,主要是屠杀迫害华人。虽也压迫其他民族,但善于玩弄分而治之政策。当地一些精英则希望借机削弱华人经济力量。因而,华人是抗日的主要力量。例如在马来西亚,抗日的主要力量是马共。华人悲惨经历和抗日壮举,在战后都没有得到充分承认和研究,当地很多华人抗日史料,因为和共产党有关系,往往被封存。原马共总书记陈平的传记《我方的历史》很有意思,尤其有意思的是他这个标题,历史总是权力书写的,英、美、荷兰等殖民者二战后回到东南亚,用残酷野蛮手段镇压了华人和抗日、反殖力量。之后又是冷战反共,因而整个东南亚的历史是被扭曲颠倒的。甚至前现代历史中的中国因素也被低估,中国学者今天要勇于重新书写这个地区的历史,而不是简单跟着西方的理论或顺着当地观念走。

4,二战后的东南亚国家,很多政治精英、民族主义领导人曾经与日本合作,甚至是借日本而得势的。

1941年日军占领法属印度支那,不到一年即将整个东南亚纳入“大东亚共荣圈”,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人把整个东南亚纳入统治范围。1943年11月,大东亚国家大会在东京召开,菲律宾总统何塞·劳雷尔、缅甸总理巴莫、泰国总理代表旺·怀他耶功都出席了。

日本败退过程中也武装当地人,利用当地民族主义者反白人、打压华人,抵抗盟军。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副总统哈达,缅甸的我缅人协会,昂山、奈温等开国元勋,泰国的披汶·颂堪都与日本有复杂关系。泰国在二战期间与日合作最多,战争结束前赶紧更换领导人,摇身一变逃避盟军的追责。

就说缅甸吧,老昂山曾经亲日反英,也曾背叛过缅共。少数民族受迫害不假,但是克伦、克耶、孟人等又曾被英国殖民者利用来以少制多,又皈依基督教,缅人也有怨气。例如克伦人历史上受到缅甸历任国王的压迫。英国殖民者和传教士到来,克伦人认为他们是解放者。英国发挥搅屎棍传统技能,分而治之,以少制多,偏袒克伦人。克伦人忠于英国,导致缅人更憎恨。二战中缅人站在日本人一边时,克伦人始终与盟军一边。另外英国人的传教活动,在战后又导致克伦基督教与佛教的冲突。所以独立后,你让官方怎么讲抗日故事?

5,二战后,出于发展利益,东南亚不少国家的政治精英压制国内反日情绪,将历史问题简化为赔偿问题。

6,用中国的史观来看,东南亚不少国家是得国不正的。本身没有强大的历史合法性基础,那么在历史问题上就宁愿糊里糊涂,因为很多事讲清楚了对自己没好处。按我的理论,除泰国外,多数都是公司国家,即在前殖民公司基础上形成的,并不完全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战争和社会革命的产物,必然保留了大量的殖民和买办势力、封建势力、宗教和地方势力。例如马来西亚,英国殖民者1961年建议搞马来西亚计划,把新加坡、北婆罗洲、文莱和沙捞越加入马来西亚联邦,这种硬拉郎配,撮堆批发的方式肯定内部矛盾重重。印尼就批评马来西亚是新殖民主义的产物。还有一些国家就是反共起家、反华立国,50年代末马来西镇压马共游击队,1965年苏哈托借反共为号发动政变推翻苏加诺,对印尼共产党大清洗。

7,冷战中,东南亚夹在两大阵营之间,自然也没有动力去关注日本历史罪行。冷战后美国开始围堵中国,奥巴马时开始重返亚太,但是中国国力日强,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总体上是两边都不得罪,但是一些国家的小心思是想借日制华。

由于以上等等复杂原因,东南亚在日本历史罪行问题上态度各不相同,总体上并不坚定。我们的战略传播要考虑这个问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光我们自己讲不行,也要有意识还原历史真相,重构历史叙事,重建共产主义运动、抗日运动的历史正义性,强调华人的贡献,争取华人的平等权利。

我不是东南亚专家,以上只是一些随想,如有错误请大家指正。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