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王卫赢麻了,捡漏百亿外卖大单

500

半年收入狂飙百亿

顺丰同城吃到了外卖大战红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商场上更是如此。今年阿里、京东、美团外卖大战杀得天昏地暗,砸下几百亿抢用户、拼商家,最终还是为补贴大战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京东和美团近期相继发布第二季度财报,京东新业务(含外卖)亏损约147亿元,导致整体经营利润从去年同期的105亿元转为亏损9亿元,净利润几乎腰斩。美团也未能幸免,虽营收增长,但经营利润同比下滑98%,远低于市场预期。

500

图源:京东公告

与此同时,顺丰同城却坐收渔翁之利,悄悄闷声发了大财。

顺丰同城最近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财报显示,顺丰同城上半年收入约102.36亿元,同比增长48.8%,中期收入首度破百亿大关。

500

图源:顺丰同城公告

报告期内,毛利约6.81亿元,同比增长43.8%;经调整净利润约1.6亿元,同比增长139.0%。净利润约1.37亿元,同比增长120.43%,创历来新高。

公告称,上述增长的原因主要为:餐饮外卖及即时零售行业快速增长,带动即时配送需求增加,期内同城配送服务订单量同比增长超50%,带动收入规模快速提升;业务结构优化,优质客户对收入贡献增加;以及其科技和精益管理推动运营底盘提质增效,网络规模经济效益扩大,盈利持续释放。

500

图源:顺丰同城公告

今年年初,全国即时零售市场的日订单量只有1亿单,但到了7月12日,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2.5亿单。其中,美团当天的订单量突破了1.5亿单,淘宝闪购达8000万单。

500

图源:美团

简单来说,由于阿里、美团、京东疯狂砸补贴,消费者的热情空前高涨,整个餐饮外卖行业的单量不断创新高。

而阿里、美团、京东作为竞争对手,彼此之间的配送体系难以互通,但订单太多还是需要有人送,光靠各大平台自有的骑手体系忙不过来。

顺丰同城作为第三方平台,保持“中立开放”的态度既不隶属于某一方,也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因而能够为各大平台提供配送服务。顺丰同城成为各方都能接受的合作伙伴,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重要的后方“补给”。

财报发布后的业绩电话会上,顺丰同城董事会主席兼CEO孙海金表态称,首先从行业周期看,中国近场零售增速很高,行业的渗透度会持续提升,是五年以上的大周期行业。

其次从赛道看,行业玩家会越来越高,且资本关注度也很高,企业都会迎来增长困境期,所以会持续进行多场景、多渠道渗透。第三是从集中度看,行业的客户集中度越来越高,尤其大品牌、茶饮品类在“外卖大战”中吃到的红利最高。

受外卖大战的推动,顺丰同城的茶饮配送业务迎来了爆发,仅上半年收入就同比增长了105%。

虽然餐饮外卖订单是上半年增长的主力,但顺丰同城也并没有“单腿走路”。

财报显示,顺丰同城上半年同城配送服务收入约57.7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1%,除了受惠于餐饮外卖需求所带动的餐饮即配收入同比快速增长外,非餐场景维持稳健增长趋势,半年收入21.42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面向商家的非餐场景收入更同比增长35.3%。

上半年,顺丰同城面向商家的同城配送服务实现收入约44.67亿元,同比增长55.4%。

公司期内与多个头部客户合作市占率保持领先,以其全场景、全品类的服务能力,与各行业大客户保持长期且深入的良好合作关系,并把握流量平台积极布局即时零售的行业趋势,与各大流量平台深度合作,全面覆盖直播电商,商超小时达,私域零售等本地生活多种到家场景。

最后一公里配送方面,公司上半年实现此服务收入强劲增长,同比大增56.9%,至约44.57亿元,特别在揽收环节,公司作为弹性运力补充,能及时响应夜间、节假日、购物节高峰、以及日益增长的电商集收、电商退货件上门揽收等收件需求,同期揽收环节支持服务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50%。

从外卖到电商,再到私域零售,顺丰同城不断扩展自己的服务边界,活得十分滋润。

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过去12个月内,顺丰同城平台上的活跃商家规模达85万,同比增长55%;活跃消费者规模达2477万人,同比增长13%;年活跃骑手同比增长17.5%至约114万名。

报告期内,因订单规模快速增长,以及内部运营管理能力优化,月均收入突破万元骑手数同比增加107%。顺丰同城预测第三季度订单量会比上半年、二季度都高。

500

顺丰同城还不可大意,需步步为营

虽然顺丰同城眼下风头正劲,但未来的竞争压力也不小。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顺丰同城的劳务外包成本达94.22亿元,占95.55亿元营业成本的大头。

500

图源:顺丰同城公告

也就是说,重成本模式使其盈利能力高度依赖于订单规模的增长。一旦订单减少,平台的利润空间将迅速被压缩,重成本模式也将成为巨大的负担。

事实上,过去几年,虽然顺丰同城营业收入持续大幅增长,但净利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8-2021年,顺丰同城的净利润分别为-3.28亿元、-4.70亿元、-7.58亿元、-8.99亿元,累计亏损金额高达27.42亿元。

直到2023年,顺丰同城才首次实现全年盈利、毛利率持续提升。财报显示,2023年全年顺丰同城总营收为123.87亿元,同比增长21.1%,总单量同比增长超过三成,可持续经营部分利润有6490万。

500

图源:富途

如今随着补贴大战接近尾声,外卖市场逐渐进入终局,即时配送平台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残酷,真正的考验也即将到来。

更现实的是,同城配送的护城河并不深。此外,阿里、美团、京东等平台已经意识到,运力是即时零售市场的关键,正在拼命扩张自己的配送网络,或者很可能直接下场布局同城配送业务。

今年6月,“即时零售第一股”达达集团宣布,与京东集团的私有化交易完成并自愿从美股退市;

500

图源:达达集团官网

8月,京东达达事业部正式更名为本地生活服务事业群,该事业群下设秒送(含外卖)、酒旅、家政、研发、整合营销、中台等业务部门,由“老K”郭庆继续担任负责人,向京东CEO许冉汇报。这也意味着达达彻底融入京东生态,京东开始整合即时零售资源。

在这样的背景下,顺丰同城必须深挖自身优势,同时也开始拓展业务边界,搭建起护城河。

顺丰同城董事会主席兼CEO孙海金表示,即时零售相对外卖更低频,所以我们会争取更多商户,那样每个店铺的订单越来越多,才越会有红利。

零售方面,顺丰同城继续深化与各大全国连锁头部商超及百货合作,重点运营地区性连锁商超便利客户。同时加深与全国头部连锁药房的合作,多个连锁医药客户订单量突破新高。

顺丰同城表示,在地域覆盖上,公司在已覆盖的下沉市县加快提高运营网络效率,报告期内县域日均订单数量翻倍提升。

同时积极探索创新业务增量,与头部茶饮大客户在香港地区落地合作,打开跨境业务新场景,并探索通过四轮车、无人车等创新解决方案,解决餐饮大客户团餐配送,校园配送等需求及痛点,拓宽业务边界,扩充多元化业务创收渠道。

500

图源:顺丰同城

一言蔽之,随着即时零售市场竞争日趋理性,单纯依靠订单量增长的模式已难以为继。接下来,顺丰同城要聚焦差异化,才能在巨头环伺的市场环境中找到破局之道。

作者 | 高飞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