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的“万能遥控器”与针孔摄像头:在小红书“死灰复燃”?

500

作者:高见

央视的镜头刚把“万能道闸遥控器”拍进了违法名单,一个月过去,它却依旧能在小红书轻松被搜到购买并且伴随着不少笔记介绍。

不只如此,那些早被法律点名的针孔摄像头,也还在小红书上披着“生活好物”的外壳,被一篇篇帖子默默推送给更多人。

01·违法万能遥控器仍在售卖

7月19日,央视《共同关注》栏目曝光了这样一款产品:售价几十块钱的“万能遥控器”,可以轻松破解各类小区、单位、学校的道闸系统。

开关空调和电视的万能遥控器不少见,开道闸的万能遥控器有啥问题?据媒体报道,此类万能遥控器多针对采用无线射频中的固定码技术的门禁系统,通过复制保安遥控器的信号开启抬杆。也就是说,对有些型号的钥匙,不用经过别人允许,只要拿这个遥控器就能配上一把同样的。不排除有些用户是给自己家配钥匙,但既然是“万能”的,就存在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的风险。据报道,有人把万能遥控器当成“抬杆神器”,破解地下车库的系统,逃避停车费。作为安防设备,小区、学校等地的道闸如果也能被开启,万能遥控器摇开的就是公共安全的大门。

央视记者实测发现,只要对准道闸按一下键,这枚巴掌大的遥控器就能绕过正常识别系统,让道闸“无感”抬杆。在一所小学门前,央视记者用它成功开启了校门。

曝光之后,多家平台紧急下架,关键词也被清理。但当时隔一个月,在小红书输入“道闸遥控器”重新检索,看到的却不是“擦边笔记”不是“伪装链接”,而是在小红书商品页面明晃晃挂着数十余个“全频段遥控器”标签的真实商品页面,还配有商品封面图、参数说明、价格信息,完全在售状态。

500

(图源:小红书)

在这些商品页面之外,还有大量“分享笔记”“演示视频”也在同步存在于小红书平台,实质上早已构成宣传。这是一条新的灰产路径:一边是公开商品在售,一边是内容笔记引流,双线齐发,堂而皇之。

500

(图源:小红书)

02·针孔摄像头隐藏在笔记之中

除了万能道闸遥控器这种违法产品公然售卖之外,在小红书上继续检索时发现,那些早就被央视和警方多次明令禁止的针孔摄像头,同样以笔记和视频的方式大摇大摆地存在着。

不同于过去那些粗糙的偷拍工具,如今这些设备被伪装成插座、路由器、水杯、闹钟、音响等日常物品,外观看不出任何异常,但只要联网,就可以远程开启、录制、传输。这些产品都被小红书博主们用更“生活化”的方式呈现:

500

(图源:小红书)

在小红书上名为“专业摄像”的博主发布了一篇笔记视频,展示其针孔摄像头的拍摄过程,私信后,该博主要求前往QQ进行交流,在QQ上该博主开门见山的表示是用于偷拍还是探花需求,并且还推荐了各种造型的针孔摄像头供选择。

(图源:小红书)

另一位名为“猫眼科技的博主则发布一则展示闹钟的视频笔记,配文是家庭监控,在小红书私聊时该博主表示,这款闹钟摄像头两种价格,平角镜头550元,广角镜头650元。

500

(图源:小红书)

发布这样笔记产品的还有一位名为“建平”博主,该博主则是导流至微信售卖同样的产品,并且表示,根本发现不了,无线网连接,手机app实时监控。

03·违法产品“死灰复燃”,谁该担责任?

综上所述,这些万能道闸遥控器、针孔摄像头这些违法产品已然在小红书“死灰复燃”。

有专家指出:这些并不是因为它们更隐蔽了,而是平台监管的盲区还在那里,没人真正补上。

从法律层面来讲,“万能遥控器”属于典型的违法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生产、销售无线电发射设备需取得型号核准,而这类未经授权的设备,毫无疑问属于违法违规产品。更关键的是,其设计初衷就是突破正常的权限限制,本质上是用于非法侵入他人控制系统的工具。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介绍说,该产品本身即属违法产品。生产此类违法产品的行为,情节严重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如非法经营罪。生产完成后,该产品可能更换名称在网店销售,这是典型的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从事违法活动。电子商务平台发现销售此类违法产品时,应立即下架制止并进行举报,向公安机关报案。但平台上仍出现大量此类产品,说明电商平台存在失责失察。

而针孔摄像头的问题在法律层面来看:这类产品同样早已触及法律红线。《禁止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和“伪基站”设备的规定》第三、四条也对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具体情形作出认定,其中显著特点就是“以伪装或者隐蔽方式使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第十五条之规定,专用间谍器材由国务院国家安全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确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三条之规定,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者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企事界北京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睿认为:过去人们常以为问题出在商家和“个别用户”,但现在看来,真正松动的是平台本身的守门能力。央视早就说得很明白,这类万能遥控器和针孔摄像头,本质上就是违法设备,已经触犯了多部法律。而平台如果“发现却不处理”,甚至任其出现在搜索页、商品页、推荐页,就不只是技术失察,而是法律失责了。

我们可以理解平台在用户生成内容审核中的技术难度,但不能接受对违法商品的沉默。当灰科技从商品转向内容,从内容再变成销售,一旦放任不管,它们带来的就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信任崩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