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孝治家塔兜村“故事会" 开讲 分享身边的孝亲小故事

近日,以孝治家试点单位(筹备)福建省仙游县塔兜村“以孝治家”系列活动之“传承孝道文化,弘扬孝老美德”身边孝亲故事分享会在村里热闹开讲。以孝治家三支队伍的义工们与村民们欢聚一堂,分享发生在村民身边的孝亲故事,共同学习《以孝治家家风家教宝典》,在故事的共鸣中感悟孝道真谛。

500

深夜里的“陪护灯”

“我姓陈,今年62岁,婆婆前两年得了偏瘫,左边身子不能动,吃喝拉撒都得用人照顾。一开始我也犯怵啊,晚上根本睡不好觉,眼睛刚闭上,就担心婆婆半夜要喝水、要上厕所,生怕没及时照顾到。”她的话让不少有过照料老人经历的村民频频点头。那份焦灼与牵挂,在场的人都能深深体会得到!陈阿姨接着说,就在她手足无措的时候,以孝治家三支队伍的义工们听说了她的难处,主动找上了门。“义工们特别贴心,不仅专门派了护工来家里,手把手教我怎么给婆婆按摩、翻身,防止长褥疮,还记挂着我晚上休息不好,帮我在婆婆床头装了个呼叫铃,线直接连到我房间里。那铃儿虽小,却像给我吃了颗定心丸,至少不用整夜睁着眼睛盯着了。”

500

让陈阿姨难忘的是去年冬天的一个深夜。“那天半夜,呼叫铃突然响起来,我吓得一下子从床上跳起来,跑到婆婆房间一看,她脸色通红,摸了摸额头,烫得厉害。我当时就慌了神,手忙脚乱地不知道该咋办。”情急之下,陈阿姨突然想起义工们临走时特意留下的医生电话,她赶紧拨了过去。“没想到医生接到电话后,没过半小时就赶来了,连夜给婆婆量体温、做检查,还开了退烧药,一边忙活一边安慰我,说‘大姐你别慌,老人年纪大了难免有个头疼脑热,照顾老人得有耐心,以后有事儿随时给我打电话’。现在有了村里义工们的帮忙,还有医生的随时关照,我照顾婆婆也更有底气了。”陈阿姨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前阵子婆婆还能在我的搀扶下慢慢坐起来了,虽然还不能走路,但看着她一点点好起来,我心里比啥都高兴。真的特别感谢以孝治家三支队伍的义工们,不是亲人,却比亲人还贴心!”

照片里的“团圆味”

随后,一位中年男子站起身,他是刚回村的陈元良,今年38岁,常年在外地开货车。“我一年到头也就春节能回村一次,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里70多岁的老父亲。以前每次打电话,父亲总在电话那头说‘我挺好,你在外好好干活,别惦记家里’。可我心里清楚,他就是怕我担心,报喜不报忧罢了。”这番话,戳中了不少在外务工村民的心声,现场不少人轻轻点头,眼神里满是共情。

500

陈元良接着分享道,前阵子村里的以孝治家义工开展“孝亲摄影”活动,专门上门给村里的老人们拍照片,还会把照片分享给在外的子女。照片里父亲坐在院子里的榕树下,手里捧着我小时候获得的那张三好学生奖状,阳光洒在他身上,笑得特别开心。”义工还在微信里跟他说,平时会常去家里陪父亲唠唠嗑,帮着打扫院子,让他在外放心。“从那以后,我每个月都会麻烦义工帮我拍几张父亲的照片。看着照片里父亲的状态很好,我心里也踏实多了。这次回村,我第一时间就带着父亲来参加今天的家风分享会。他的父亲还跟大家说‘我儿子虽然不在身边,但村里的义工比亲人还贴心,我不孤单’。”话音未落,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少人望着坐在台下的陈父,老人正笑着朝儿子点头,眼里满是欣慰。

活动最后,大家还一起学习了《以孝治家家风家教宝典》,一起诵读以孝治家孝行小故事。义工和村民们纷纷表示,要把分享会上听到的故事讲给家里的孩子听,让家风家教一代代传下去。

这次分享会在阵阵掌声与温暖的交流中落下帷幕。这些真实的分享故事虽然朴实无华,却饱含着对长辈的敬爱与关怀。塔兜村三支队伍的义工们表示:今后将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开展更多贴近村民,服务村民的活动,感召更多的人加入以孝治家大家庭中,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让每一个家庭都充满孝亲的温情,让以孝治家行动真正在塔兜村落地生根,推动以孝治家幸福万家,以孝治家遍地开花!(陈津峰  以孝轩)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