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我不想做律师了!
作者 | 刷豆瓣的
来源 | 法律先生
”985法本,海投上百份简历,回应寥寥无几。"
"五院四系硕士,执业三年,月收入没外卖小哥高。"
"熬了无数个通宵,当事人一句道谢后转头找更便宜“
这不是段子,而是法律圈里真实的叹息。
当理想照进现实,照出了是一个个疲惫的身影和一颗颗想要逃离的心。
我们和几位仍在坚持的律师聊了聊,听听他们的故事。
大所里的「螺丝钉」@李律师,29岁,执业5年
周五晚上八点,正准备关机下班,邮箱突然弹出新邮件。
客户发来两份总计近百页的双语合同,要求我们在48小时内完成修订并提供详细修改意见。
对方邮件写得理直气壮:"希望贵所律师能协助完善我们的标准合同模板,这对后续合作很有帮助。"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们法务不干活,你们要是免费帮我们干活,以后有案子可能考虑你们。
我盯着屏幕苦笑,被白嫖的经历数不胜数,但如此理直气壮的白嫖还是头一回。
大所的光环背后,是每周80小时的工作量,是随时待命的紧张感,是被抽干的青春。
身边同期进来的律师,已经走了一半,剩下的都在硬撑,我也不例外。
上周累得要死,被朋友拖去看电影,说是要让我放松一下,结果还真被打了一针鸡血。
看到《捕风捉影》里,67岁的梁家辉和71岁的成龙还在拼命对打,那一刻突然被击中了。
老戏骨们都在搏命,我有什么理由不坚持?
也许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夜戏」,重要的是找到那个让你愿意亮着的灯。
小城律师的「案源焦虑」@张律师,32岁,执业5年
在小城市做律师,最大的敌人不是案子难,而是找不到案子。
每个月都在为案源发愁,朋友圈发得比微商还勤快。
上周整整七天,只有一个咨询电话,还是问「离婚协议能不能代写,多少钱」。听说要500块就再没回音。
还研究过抖音上开号,可无奈自己真是镜头恐惧症,开录就结巴,也只好作罢。
同学聚会上,当公务员的已经升了科长,做企业的开上了宝马,只有我还在为下一个月的社保发愁。
父母劝我考个编制,说「稳定比什么都强」。
转机,来自去年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案子。
老人家因为拆迁补偿问题来找我,全部预算只有2千;胜诉那天,老人从布包里掏出一面锦旗,还有一袋自己蒸的包子。
"张律师,我知道给的钱少,你不嫌弃就好。"她的话让我眼眶发热。
那一刻突然明白:律师的价值,从来不是用律师费来衡量的。
那些被守护的公平正义,那些被挽回的损失,才是这个职业最闪光的时刻。
现在我还留着那面锦旗,就挂在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它提醒我:无论大案小案,都值得全力以赴。
中年律师的「无处可逃」@陈律师,45岁,执业18年
上个月差点就转行了。
认真考虑转行,拿出纸笔列了一整天,发现自己除了法律,什么都不会干。
想去企业当法务,HR婉转提醒"我们更倾向于35岁以下的";想创业开餐馆,算完账发现连装修费都凑不齐;
开网约车,送外卖也都不行,常年伏案落下的腰椎病,坐超过两小时就疼得直不起腰。
18年来,我帮客户处理过无数纠纷,写过上千份法律文书,却在为自己规划未来时束手无策。
最后只能灰溜溜地继续做律师,毕竟,这是唯一不需要重新来过的选择。
但转念一想,这18年积累的经验和人脉,不正是我最宝贵的财富吗?
每个年龄都有它的困境,但也有只有这个年龄才能拥有的优势,再坚持坚持吧。
律师这个行业,注定是痛并快乐着的。
会为了一个案子焦头烂额,也会因为当事人的一句感谢热泪盈眶;会为了收入不稳定而焦虑,也会因为胜诉判决而欣喜若狂。
那些让你想要放弃的瞬间,往往也藏着让你坚持下去的理由。
支撑我们走下去的,除了律师费,还有那份刻在骨子里的信念感。
所以,再坚持一下看看吧。
也许下一个案子,就是你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也许下一个当事人,就会成为你继续前行的理由。
毕竟,连67岁的梁家辉和71岁的成龙都在拼命,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你只有苦过,才会知道甜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