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杨国强“好好朋友”!香港“铜箔大王”张国荣支持碧桂园重组

500

陷入债务问题的房地产巨头碧桂园此前公告称,债权人呈请清盘聆讯将延期至2026年1月5日;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曾为碧桂园借款作出信贷亏损拨备的建滔集团主席张国荣表示,他支持碧桂园的重组方案,惟目前不便透露债务重组及谈判细节。

作为债权人之一的建滔集团子公司去年向香港高院入禀碧桂园清盘时,张国荣除了重申要给股东交代,也曾说他与碧桂园前主席杨国强“好好朋友”,更表态“原谅住佢先”。

500

500

与杨国强“好好朋友”,建滔支持碧桂园重组方案

500

张国强、张国华、张国荣、郑永耀、张家成(从左到右)

建滔集团旗下子公司建滔积层板控股有限公司(0148.HK)举办的中期业绩记者会上,建滔集团主席张国荣就外界关注的呈请碧桂园清盘聆讯一事,作出了最新的回应,他表示支持碧桂园的重组方案。

建滔集团近年曾为碧桂园(2007.HK)借款作出信贷亏损拨备,去年其子公司向香港高等法院入禀碧桂园清盘,涉及追讨16亿港元。而在此前,建滔方面曾称给碧桂园时间,慢慢处理债务问题。

在去年8月举行的建涛中期业绩记者会上,当时建滔主席张国荣重申2024年3月“唔吿唔得”、要给股东交代及与碧桂园前主席杨国强“好好朋友”的讲法,他还加上“相信佢真系无钱还”和“原谅住佢先”的态度。

当时,张国荣之子、集团执行董事张家成还进一步补充,称正透过律师团队与碧桂园沟通。

500

碧桂园前主席杨国强

现年70岁的碧桂园创办人杨国强,于2023年3月1日宣布辞去集团主席一职,并交棒予次女杨惠妍。2018年,杨惠妍被“扶上马”,出任集团联席主席,与其父亲杨国强共同管理碧桂园集团日常工作。

杨惠妍于2005年大学毕业后即加入碧桂园,先后在集团多部门基层历练;2006年12月,她与在碧桂园任非执行董事的陈翀结婚后,获委任为集团执行董事,后于2012年3月升任集团副主席,2018年12月再调任联席主席。

由于杨国强的长女因病无法工作,出生于1981年的次女杨惠妍成为家族第一接班人,她与妹妹杨子莹一起协助父亲管理公司。碧桂园于2007年上市时,杨国强即将所有持股赠予杨惠妍,使得她一直是集团的大股东,曾连续多年蝉联“中国女首富”宝座。

500

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惠妍

8月22日晚,碧桂园公布今年上半年盈利警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损失在185亿元至215亿元之间。

碧桂园亦表示,上半年集团连同其合资企业和联营公司累计完成交付房屋约7.4万套。同时,集团高度重视债务风险化解,通过积极主动与各利益相关方沟通,推动包括境外债务的整体重组、债务期限的合理延长以及融资成本的适度降低等多种主动债务管理举措,致力于逐步搭建长期及可持续的健康的资本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碧桂园此前公告称,香港高等法院于2025年8月7日批准了公司、呈请人、协调委员会及专案小组就原定于8月11日进行的呈请聆讯提出的联合延期申请。呈请聆讯被延期至2026年1月5日。碧桂园亦宣布,呈请人已向高等法院表示拟支持建议重组,惟须获得进一步条款及条件,方可作实。

2024年2月27日,建滔控股(0148.HK)旗下全资子公司人Ever Credit Limited向香港高院提出对碧桂园的清盘呈请。当时,主要涉及本金约16亿港元的未支付定期贷款及应计利息。当时,香港高院原定首次聆讯日期为去年5月17日。

2021年,作为建滔控股子公司的Ever Credit,向碧桂园借出18.8亿元定期贷款,后于2023年底,碧桂园向建滔配售约3.5亿股,以抵消部分债务,截至当年10月底,碧桂园未偿还的本金为15.98亿元。2024年2月,建滔为碧桂园的借款作出信贷亏损拨备为8.93亿元。

500

建滔集团主席张国荣(中)

2024年3月,已入禀申请碧桂园清盘后,建滔主席张国荣曾指出,他与碧桂园前主席杨国强是“好好朋友”,而其子、建滔执行董事张家成仍可直接见碧桂园主席杨惠妍,入禀是商业行为,因为上市公司须向股东有交代,并希望碧桂园“卖到楼还到钱”。

值得注意到,时隔一年后,建滔集团主席张国荣对碧桂园债务问题又有最新的回应,他表示支持碧桂园的重组方案,惟目前不便透露重组及谈判细节。

业绩会上,张国荣对集团未来房地产策略有进一步阐述,他表明“做业主不做开发商”,将专注于制造业以获取更长期稳定的经营效益。他还透露,目前正积极清卖约50至60亿港元的“货尾”,并计划将部分较难出售的项目转为出租物业。

《一波说》注意到,在去年同一时期,张国荣也曾表态,集团前五年未曾购买地皮,将会退出内地房地产市场,未来仅在内地及香港购入物业出租。

今年上半年,建滔集团实现净利润为25.82亿港元,同比增长71.3%;他坦承内地化工行业“卷到不得了”,但旗下AI业务增长强劲。此外,集团旗下子公司建滔积层板上半年盈利为9.3亿元,同比增长28%。对于化工行业,他预警称“今年爆完房地产,过两年可能爆大化工”。

化工行业将来会步房地产之后尘,张国荣预言是否为真,且待观察。

500

 

由深圳龙华起步,张国荣与建滔走过的37年风雨岁月

500

张国荣与员工们在一起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中,张国荣与由深圳龙华起步、走过37年风雨岁月的建滔集团,是这一历史进程的亲历者、受惠者、之一。

2021年,建滔主席张国荣曾获得香港工业总会颁发“杰出工业家奖”。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创业,张国荣不断壮大建滔集团的规模,其核心业务包括覆铜面板、印刷线路板、化工产品等;其中,覆铜面板连续20年位居全球市场份额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的建滔集团,已是全球最大的覆铜面板生产商、全国最大印刷线路板制造商及全国化工产品龙头企业之一。目前,建滔集团资产超千亿元,员工3.5万人,工厂超过60家,成为年营业额超500亿元的上市公司,近年来又紧跟人工智能AI产业潮流,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谱写举世瞩目的“香江传奇”。

2003年,张国荣创办建滔管理学院,亲任课程导师分享管理理念及经验,培育工业人才。

500

1988年,建滔集团起步于深圳龙华

作为建滔集团创办人的张国荣,经常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建滔”。

“千金难买少年穷”,在国家改革开放之初,张国荣于1988年在深圳龙华区莲塘设立的第一间纸覆铜面板工厂起步,建立建滔集团。

张国荣常将自己设立的第一家厂称为“山寨厂”,当年“万事开头难”,建滔成立之初九面对购买铜箔、玻璃丝、玻璃布、环氧树脂等原材料的困难。当时,他在市场买得到覆铜面板,却买不到铜箔,因为日本、韩国等均多刁难,根本不想将这些材料卖给中国。

张国荣当时想,既然没有人肯买,干脆我们自己做。于是,他到兰州、宝鸡找来了两位铜箔行业里的国家级专家,后来还专程赴德国、韩国、日本邀请专家,研究如何用自己的力量改良原材料,最终解决了问题,也实现了覆铜面板原料的“自给自足”。此后,建滔的研发团队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从铜箔到化工原料,一步步形成了整个产业链全覆盖,至今已连续20年成为全球覆铜面板行业第一、产能第一。

500

1993年,建滔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作为集团掌门人,张国荣与建滔集团走过37年风风雨雨中,也经历过起伏,但每次在大风大浪中,总能危中求机、积极应对。1993年,建滔集团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后,在九七回归前,外国势力在香港“无风起浪”,但张国荣却信心坚定,藉此机会收购合并,到“非典”时,他还是信心不改,继续扩大企业规模。

1999年,张国荣分拆集团旗下铜箔业务,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2004年,建滔集团成功并购依利安达集团(Elec&Eltek),2006年,建滔集团子公司建滔积层板又登陆香港联交所上市。

回顾过往,建滔集团执行董事、也是香港广州社团总会主席张广军曾表示,伴随建滔的壮大发展,其个人的事业亦登上高峰。他表示,虽经历多次风雨,最后却验证了建滔在低谷时所作出的投资决定是正确的,原因是“中国崛起是必然之路,共产党是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的一个政党,以人民美好生活作为奋斗目标。”

500

2023年,张国荣出席仪征建滔集团“三个一”活动

有着37年历史的建滔集团,如今已成为多行业翘楚,曾被选为《福布斯》全球2000大上市公司,全球每4部手机就有1部采用建滔的线路板,汽车线路板更占到全球三分之一的份额。

至于覆铜面板,已20年稳居全球第一,而由铜箔、到玻璃纤维、玻璃布、漂白木纸浆再到环氧树脂等原材料均是自家生产的,拥有全套产业链的企业,全球仅有二家,一家是张国荣的建滔,另一家是中国台湾的王永庆家族旗下的南亚。

被誉为香港“铜箔大王”、“化工大王”的张国荣,1956年出生于深圳,他早年务过农,也见过工厂,后来他到香港,做过仓库助理和送货员。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回到家乡深圳创业,最初从事覆铜面板贸易生意,后于1988年创办建滔。

张国荣曾回忆,创办建滔之前,那时的电视机、计算器,都是从日本或中国台湾进口线路板,后来才在国内装嵌而成,“因为中国具备大量低廉土地和劳动力,成为了世界工厂。”

500

建滔集团执行董事张家成

家族企业的永续长青,传承是最紧要的。

张国荣的次子张家成(Eric),是个80后,在伦敦主修管理学毕业后,于2009年加盟家族企业。最初,他被父亲安排负责华东房地产业务,长驻上海,每一两周才回香港一次。

当年,从英国留学归来,争执金融海啸袭来,张家成原本在外面历练,在求职处处碰壁后,决定回建滔给父亲帮手。对于父亲张国荣,张家成曾如此评价:“他是一个领导者,要硬绷绷地执行事情,但也会慢慢深入了解员工内心想法,做事好公平和老实。”

值得一提的是,早于在2004年,张国荣的长子张国豪已进入建滔,最初主管华南地区覆铜面板市场推广、以及管理泰国工厂。对于家族二代,张国荣有着相当期望,他曾表示希望两个儿子坚持做工业。他还表示,虽然工厂愈来愈难做,但我们有历史,而且手机、电动汽车等均需要线路板,生意仍能维持。

张国荣仍有“厂佬思维”,他曾表示:“香港做工业做了几十年,但现在香港仍在做工业的已经不多,有新一代管理的寥寥可数,都几可悲!”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