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星宇航冲击港股IPO,洪泰基金、深创投等为股东,中国商业航天行业的全链条参与者
据港交所8月25日披露,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递表港交所主板,国泰君安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综合 | 招股书 编辑 | Echo
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据招股书,国星宇航是中国商业航天行业的全链条参与者,战略重点在于卫星与相关服务以及星基解决方案。公司以商业航天及人工智能(AI)为核心优势,设计及生产商业卫星,确保稳定运行及管理,并提供定制星基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2024年收入计,国星宇航在管理卫星行业全价值链的所有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公司中排名第二。作为于中国AI智算卫星研究、设计与生产的领先者,公司于2018年12月发射了中国第一颗AI应用卫星,并于2024年2月发射了中国第一颗AI智算卫星。
于2025年5月14日,公司成功发射了全球首个由12颗AI智算卫星组成的AI智算卫星星座。这次发射是公司发展AI智算卫星星座的第一步,以建立天地一体化AI基础设施,旨在为全球提供稳定及可持续且广泛普及、经济高效、便于使用的星基解决方案及星基算力服务。
国星宇航的卫星及相关服务主要涉及低地球轨道(LEO)商业卫星(尤其是AI卫星)的研发、制造、销售及运营。利用及透过从卫星获取的卫星数据,公司已扩展至星基解决方案服务。通过AI和商业航天技术的应用,公司对卫星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为空间智能与算力服务、数字城市应用、城市治理、文旅及游戏应用等不同行业提供特定场景的解决方案。
公司已经历多个发展阶段。自成立以来至2021年,公司主要专注于自主开发AI有效载荷,验证AI技术在复杂太空环境运作的卫星上的应用。随着公司发射了数颗公司独立或共同开发的AI有效载荷及AI应用卫星,公司通过卫星数据服务于多种行业应用,并获得良好的市场反馈。
自2023年以来,公司启动遥感数据的空间维数自动化增强技术研发及市场推广。这以公司专有的灵境引擎为基础,灵境引擎可将2D卫星影像自动转换为3D模型,并提升公司提供特定场景星基解决方案的能力。
此外,公司致力于AI卫星的研发并已成功从AI应用卫星过渡至AI智算卫星。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自主开发了6颗AI有效载荷、4颗AI应用卫星和16颗AI智算卫星,同时成功完成了14次太空任务。其中,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XSD-15成为全球首颗验证在轨运行AI大模型的卫星。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国星宇航是中国少数具备全方位卫星研制能力的商业航天公司之一。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公司亦是中国最早开发、制造及发射AI应用卫星及AI智算卫星的商业航天企业。
公司的卫星业务采用一体模式,将卫星研发与制造完美结合,以满足行业内专门定制需求。有别于传统模式将这些流程分开,公司的方法可确保研发与制造紧密结合,使公司在保持制造效率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将研发成果转化为量身定制的高质量产品。
此外,由于公司的营运模式是以项目为基础,公司现时针对由成都AIT中心和嘉兴卫星测试基地支持的各项目的特定需求而采用弹性制造策略。相比从事批量化制造的行业,并无对成都AIT中心和嘉兴卫星测试基地的产能进行有意义的计量。
公司的成都AIT中心于2021年开始运作,自此一直负责公司卫星的研制。此外,公司已在浙江省嘉兴市设立卫星测试基地,并于2024年投入运作,自此一直负责卫星测试工作。公司的嘉兴卫星测试基地配备真空试验系统、振动检测系统以及剩磁检测设备等,使其能够为公司的卫星进行全面的环境测试。公司的成都AIT中心和嘉兴卫星测试基地支持500公斤以下多功能卫星的研制。
为支持公司不断扩大的客户基础及提升生产能力,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正在台州建设一个新的测试基地,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投入运作。此战略性扩张将有效补足成都AIT中心和嘉兴卫星测试基地,进一步强化公司的端到端研制能力。
此外,公司于2024年1月在深圳(深圳中心)购入一幅总建筑面积约为30,828平方米的地块(该地块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正进行设计),将于未来取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后,积极扩展卫星研制能力。相比根据特定项目要求支持卫星研制的成都AIT中心和嘉兴卫星测试基地,深圳中心于取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后,将代表着迈向卫星批量化制造的战略性步骤,使公司能够扩大业务规模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于往绩记录期,国星宇航的收入主要源自卫星及相关服务以及星基解决方案。公司的收入于往绩记录期由2022年的1.77亿元(人民币,下同)稳步增加至2023年的5.08亿元,并进一步增加至2024年的5.54亿元。公司的收入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46亿元增加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41亿元,增幅为65.1%。
同时,公司的毛利由2022年的4500万元增加至2023年的7110万元,并进一步增加至2024年的2.10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5.4%、14.0%及38.0%。公司的毛利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390万元增加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430万元,毛利率分别为9.5%及10.1%。
于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公司分别录得亏损净额9090万元、1.39亿元及1.77亿元。截至2024年及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的亏损净额分别为1.98亿元及1.92亿元。于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截至2024年及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的经调整净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经加回非现金的股权激励安排及IPO开支)分别为6730万元、9070万元、6900万元、1.45亿元及1.44亿元。
本次国星宇航香港IPO募资金额拟按下列用途使用: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建设用于卫星研制的深圳中心,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提升公司的研发能力;选择性寻求战略投资及收购机会,以增强公司的产品,使公司的星基解决方案多样化及扩大公司的客户群,作为公司长期增长战略其中一部分;偿还银行借款;及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