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背后是什么?

500

文:蔡垒磊

很多人乐于研究一夜暴富,乐于研究成功者是在哪个环节做对了哪一件具体的事,然后才获得成功的,比如抱对了哪个贵人的大腿,选对了哪个行业,得到了哪个投资大佬的钱。很多年前甚至还流行面试的时候随手捡了个垃圾被录用的,然后说“细节决定成败”——这真的不是吸引脑瘫的爽文剧本吗?

可现实并不是爽文,我昨天看到有个人在网上列了一大堆关于“大器晚成”的例子,说的是30多岁甚至40多岁50多岁才开始干事业,最终成功的案例,说“开始从来都不怕晚”——真的吗?我看了一眼,所有的例子几乎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这帮人要么在大事业成功前,先有了很多的小成功——这些都被你排除出成功之外了?要么就是在大事业成功前,默默积累了很久,只是欠缺一个一飞冲天的机会,这跟啥都没有整天抠脚摸鱼聊天的混子们能比吗?怎么这些案例就激励到一把年纪一事无成又无所事事的人们了呢?

随便拿一个里面提到的例子,比如马云,马云的确是在创办阿里巴巴前就创业过四五次,可人家四五次也没有失败啊,人家只是踩了很多坑,财务的坑,业务方向的坑,合伙的坑,股权的坑等等,最终导致事业卖盘或者主动终止。但人家是成功的啊,很多次都是干起来了的,甚至干到了那个领域的前几名,怎么阿里巴巴的光环太耀眼,前面就算失败了?这要搁普通人,前面的经历就已经是一辈子的高光了。

如果没有前面的积累和对创业的深刻理解,这些坑在创办阿里巴巴时踩上一轮,今天的阿里巴巴可能就不存在了。所以成功的背后是什么?是这帮人在成功之前,就一直在积累,在解决问题,在加深对相关事情的理解,然后自然而然在下一件事情上成功了——他不是说因为有蔡崇信或者遇到孙正义以后才成功的,这世上从来没有“一个傻小子运气好遇到了贵人然后就成功了”的剧本,“和贵人有交集”这件事是必须通过“自己配和贵人产生交集”才能发挥作用的,黄峥就算没有遇到丁磊和段永平,他也会走出自己的路,前提是他是黄峥,这种相遇的故事情节给到你,屁用没有。

很多人总以为自己有一个idea,就缺一个投资人爸爸给钱了,然后就能做出震惊世界的产品,一鸣惊人。可团队呢?光杆司令一个,可他们却觉得只要有了钱,啥人不好找?别开玩笑了,这玩意儿跟打仗一样,团队的稳定性不是靠钱砸出来的,而是不停地一起做事,不停地进人,出人,筛选,最后才能有一个“无论发生任何事,都愿意一起干”的老兄弟团队,他们不需要你驱动,不需要你动用管理手段,不需要你担心责任心不够导致出问题,或者突然不打招呼就被人挖走——这样的团队,才能叫团队。你都没有这样的稳定团队,拿个屁钱,做个毛产品?

这些都不是第一次创业的人能具备的东西,是做各种事情的路上筛选出来的,也是用时间和事件密度熬出来的——哪有什么靠boss直聘招点人,立刻就能建立信任,一起开足马力完成目标的事儿,不要太天真了,成功从来不是这样的,你都没有积累够成功需要的元素,根本就没有“运气”出场的余地。

成功的背后,有硬功夫,但人们只想要成功以后的光鲜,不想花时间和精力攒硬功夫,这就是错误的。而正是在这种错误潜意识的引导下,人们才会过于关注某一次的选择,某一次的运气,某一次来自谁的帮忙,然后继续得出错误的理论,比如怎么去坑人,怎么急功近利地跟人搭上关系,整一些看似是技巧实则无用的歪门邪道,因为他们觉得成功就是只要那个环节搞定就行了。

成功是一个系统性的活,节点性事件的背后,藏着一座复杂的冰山。但再复杂,它也是由简单结构搭起来的,也是靠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做出来的——当你看到成功的简单性时,它的背后是厚积薄发的复杂性;但当你看到了复杂性并开始害怕“这得猴年马月”的时候,它又具备行为上的简单性,那就是专注地做一件事,时时刻刻想着这件事,把时间都花在上面,一直思考怎么做得好一点,再好一点,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不逃避。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这件事本身的大环境不要太差,你就很接近成功了。

什么,这么简单?它并不简单,但这个事儿你得信。

(完)

........................................

Tips:如何不开户交易美股和黄金?(点击蓝字,查看详情介绍)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