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印关税战,特朗普是赢不了的

【本文由“黑脸大巴马”推荐,来自《关税谈判陷入僵局,印度驻美使馆找了家与特朗普关系密切的游说公司》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美印关税战,特朗普是赢不了的

从贸易基本面看,印度对美贸易顺差的“威慑力”本就有限。去年印度对美贸易顺差约400亿美元,但这一数字背后藏着关键细节:印度出口美国的商品多为低附加值品类,即便坐拥400多亿美元顺差,实际利润仅数十亿美元,对印度整体经济的影响远非“核心命脉”。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印度从与美国的非贸易互动中获取的收益,规模远超贸易顺差的利润——每年从美国“薅取”的利益至少上千亿美元。具体来看,电信诈骗领域每年给印度带来数百亿美元灰色收入;通过不承认美国医药专利、在全球市场大规模销售仿制药,印度每年又能斩获数百亿美元收益;此外,印度倒卖俄罗斯石油的业务,每年也能贡献300多亿美元营收;叠加印度在与美国企业合作中多次采取非常规手段,每年还能额外获取数十亿美元收益。这些收入总和,早已远超对美贸易顺差的微薄利润。

面对这一局面,特朗普政府提出的诉求堪称“苛刻”:不仅要求印度取消上述非贸易收益,还强制要求印度开放农业市场,以此作为美国降低关税的交换条件。明眼人不难判断,若印度接受这些条件,其付出的代价将远大于可能获得的关税优惠——这种“得不偿失”的交易,印度政府不可能接受。

从印度国内政治逻辑出发,妥协更是“政治自杀”。一方面,印度仿制药产业是支柱产业之一,直接关联数百万人口的就业,若为迎合美国专利要求放弃仿制药优势,不仅会冲击经济,更会引发大规模就业问题,莫迪政府绝不敢轻易得罪庞大的仿制药产业群体;另一方面,开放农业市场对莫迪而言更是“死路一条”——农民是莫迪政权的核心票仓,农业市场开放必然损害农民利益,动摇其执政根基。相反,莫迪只需通过煽动反美情绪,将关税博弈的压力全部归咎于美国,就能借助民族主义狂热稳固支持率;至于博弈中可能出现的局部失业群体(包括部分达利特群体),在民族主义叙事下,其影响力也会被大幅淡化。

或许有人疑问:同样是面对美国施压,欧盟为何选择让步?答案的核心在于“安全依赖”——欧洲国家长期依赖美国的安全保护,日韩亦是如此,这种战略绑定使其不得不在经济博弈中妥协。但印度完全不同:它并非美国的军事盟国,未与美国签署任何安全协议,无需为换取安全保障而在经济上让步。更关键的是,印度的主要安全关切来自中国,而中国近年来并无与印度发生军事冲突的计划;只要印度不主动挑起事端,未来几年无需担忧来自中国的直接安全威胁。

再看时间维度,特朗普即便继续执政,任期也仅剩3年。对印度而言,只需在这3年内保持战略定力、避免主动激化矛盾,就能平稳“拖过”当前任期——3年后美国政府换届,对印政策大概率会调整,当前的关税压力或迎刃而解。

综上,特朗普政府手中的“施压筹码”本就有限:既无法通过贸易顺差捏住印度的“七寸”,又无法利用安全绑定迫使印度妥协,更难以承受长期博弈的时间成本。反观印度,既有经济层面的“非贸易收益”作为缓冲,又有国内政治逻辑支撑其强硬立场,更无迫切的外部安全压力。这场关税博弈的走向早已清晰:特朗普难占上风,印度政府完全有能力撑到最后。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