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你,还是信我是秦始皇?
昨天很平常的一篇文章,把一个上海的哥们整破防了。
起因就是它说小学奥数学习有好处,我说前提是学得会,毕竟对普娃来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结果这哥们激动了,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已经不想和它多说一句话了,只要当过老师的都知道这句话有多扯淡。之前我也写过文章评论这句话:对于老师来说,用它自勉可以,但是你要以此评判他人不合适。都不用多大的范围,你呆的小区里找三五个怎么都教不会的娃真是易如反掌。
评论区里也是有懂行的,纷纷开始批判它的言论,结果这哥们急眼了,说它是在上海高考的上海考生,中高考数学都是满分,拒绝一切反驳。为了加强真实性,它还说自己当年高考采用的是3+x。
我朋友中高考数学满分的有一些,中考数学满分的也有一些,但是两个都满分的好像还真的没听说过。当然,我没听说过不代表没有,只不过从概率角度来说,当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是有点幺蛾子的。
所以如果它真的中高考数学满分,那朕就是始皇帝。
虽然我数学学得不好,但是我很善于鉴别别人数学学得怎么样——就像溥仪不会做古玩,却不妨碍他能鉴赏古玩。从它的字里行间,我大致可以判断出这人的数学水平约等于我小学四年级,最多不超过六年级,而这人对数学教育的认知就更不值一提了。
事实上,数学学习和数学教育虽然有联系,区别也很明显。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当过数学老师比鉴定他的数学水平更容易。只要是正经带过学生的,都会对没有教不会的学生这句话嗤之以鼻,谁把它奉为圭臬,谁就是血外行。
最后,这位中高考数学满分的大神先是人身攻击了我和评论区的旁友一番,又撂下一句:他带的学生90%以上高考数学140+。
册那看到这里实在是绷不住了。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娃能考到140分以上,自己的因素要占到8成,家里的因素加上学校的因素基本瓜分了剩下那两成,你倒是腆了个b脸大言不惭,数学你不行,抢功真是独占鳌头。
要知道上海市重点高中2024年高考数学平均分116,就算是上海中学估计平均分也到不了130,你能带出90%以上的140+?咋的你和上中华师二附中是战略合作伙伴啊,好苗子kuku往你地方送?你这水平当数学老师真屈才了,应该去祖国的牧区,为祖国的畜牧业做贡献,毕竟只要靠吹你就能实现牛的出肉率原地翻10倍,啥院士都给我下岗,你这省牧草省饲料省时间,让全国人民把牛肉当饭吃的重任,对阁下来说真就是动动嘴的事儿。
刚好我有个朋友以前是复旦附中的名师,叫胡小群,我倒要问问他当时有没有这么牛逼。要是没有的话,麻烦这位旁友教教他,让他长长见识~
其实我是真的希望你说得都是真的,这样我就能继续当秦始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