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存不了钱?还真不信

500

收入与支出如果是这样的平衡板这 真是太危险了

“普通家庭怎么才存得了钱”这话题,在国内各大平台始终热度不减。在我看来,这现象就是传统意识的渗透。自呱呱坠地起,我们就置身于这种氛围中,称其民族本能亦不为过。

“积谷防饥”这一源自古代的观念,镌于每一位中国人的心里。即便在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后,仅余下些许余钱,人们也会小心翼翼地存起来。这不仅是为了应对不时之需,更是对未来生活安稳的执着追求。这种传统观念于一代又一代国人心中落地生根,已然成为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现实生活里,我们常常会发现,收入与生活状态大抵相同的家庭,有的能够成功储蓄,有的却始终难以存下钱财。如果你问那些难以存钱家庭的原因,他们往往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基于个人生活经历,我以为只要做到开源、节流和不炫富三点,无论哪种家庭还是能存下些钱的。

开源是积累余钱的前提与基础。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积极拓展收入渠道,仅一味地削减开支,想要实现储蓄无异于痴人说梦。

升职加薪固然是主渠道,但多数人仅依靠单一的工资收入维持生计,难免会捉襟见肘。如果思想僵化,当然难以赚取工资以外的收入。一个“勤”字可解决问题,勤观察、勤学习,还是不难找到增收之道的。当然,务必遵纪守法,谨防上当受骗,要走正道,赚干净钱。如果心存邪念,那不是挣钱,而是招灾。

世上处处都有生财之道。我们小区那位年逾四十的保安,工资每月仅三千多。但在八小时工作之余,他下湖采藕条、摘莲蓬,每天也能有两三百元的收入。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是这个道理。如此算来,他每月的总收入还真有些可观。

保安应该是生活在底层的人了吧?在中国应该大多数家庭都比他来钱路要宽。各位朋友可以想想自己是不是比他的生路要宽?

额外提醒那些稍有余钱的家庭,理财确是一条来钱的路,但一定要理性,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而这上的邪门歪道真是太多,以碰运气的心态想在这上赚钱,劝您还是别碰。我可是亲眼见过一位好友在期货上是如何财富归零的。

现在这个和平安逸的社会来钱的路真的很宽,就是你想不想做而已。

“节流”,并不是倡导节衣缩食,过苦行僧的生活。相反,它强调的是在维持正常生活的基础上,杜绝不必要的花销。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从细微处着手。比如,购物时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勿被商家的促销手段牵着走,避免购置那些华而不实、可用可不用的物品。在用水用电方面,普通家庭应该也是一个方面吧。随手关灯、关水龙头,合理调节空调温度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日积月累,也能为家庭节省一笔可观的开支。更不用说那些重复多余的开支。

生活的智慧不在于花了多少钱,而在于在相对固定的开支范围内,将生活过得舒适惬意。

最后就是一点就是不要炫富了。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本就没什么财富可供炫耀的,保持低调不炫富,对某些家庭来说至关重要。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些家庭稍有积蓄,就按捺不住向人炫耀。惟恐别人不知自己有钱了。有些消费一看就知道是那种炫耀性的消费,而这种非理性的消费不仅会让家庭重新背上经济负担,而且还可能招来诸多不必要的麻烦。

比如,可能会引来亲朋好友趁势借钱。当然,我并不主张绝对不借。我反对的是社会上的那种趁势而借和碍于情面的出借,朋友们确实需要谨慎对待这些非理性的碍于情面资金往来,很多问题就出在这里面。

从心理学层面分析,炫富往往是内心安全感缺乏的表现,这类人希望通过借助外在的物质来获取他人的认可与尊重。然而,这样的认可与尊重,难道不显得过于浅薄了吗?

实际上,务实与踏实才是守住财富的根本之道。唯有务实,才能合理规划家庭财务,避免盲目消费与炫耀,才能让家庭的财富得以稳固积累,为未来的生活提供坚实的保障。

生活真的是门艺术,不知道朋友们听到过这样一句俗语没有:划算不清,饿断总筋。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忧的生活态度真的不好,尤其不适合普通家庭过日子的常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