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塔收购依维柯,意大利连夜剥离,中国车企未破的局被印度攻破

塔塔38亿欧元收购依维柯 这事儿本身倒不稀奇 可意大利人的操作真是绝了。连夜把防务业务剥离给莱昂纳多公司 生怕印度人碰到半点军工技术。

01

讲真 这波操作我是真服了。

2021年中国一汽出价比塔塔还高15% 结果被意大利政府的“黄金权力”法案直接拦下。理由呢?国家安全。现在换成印度人来了 同样是收购同样的资产 审查流程却光速通过。

这不就是赤裸裸的双标吗?

说白了 欧洲对亚洲资本从来都是分三六九等的 印度好歹是“民主伙伴” 中国企业就成了重点防范对象。我那时候就说过 当年吉利收购沃尔沃能成 那是因为传统燃油车已经不是战略核心了。

现在新能源、智能驾驶才是真战场 自然严防死守呗。

02

500

不过话说回来 塔塔这步棋确实下得漂亮。

依维柯在欧洲商用车市场份额虽然不大 但技术储备相当扎实 特别是FPT动力总成部门在氢燃料、纯电动力系统方面积累深厚。对于塔塔来说 这些技术就是进军欧洲市场的敲门砖。

你还别不信 塔塔在印度商用车市占率超过40% 本土卖的卡车现在还有八成达不到欧四标准呢。拿到依维柯的欧六排放技术专利库 回去就能造成降维打击的效果。

这买卖 划算得很。

03

最有意思的是交易结构设计。

防务业务17亿欧元卖给莱昂纳多 这公司背后可是意大利经济财政部持股30%。 左手倒右手的套路玩得真溜 难怪政府审查装模作样就过了。

500

说到底 欧洲商用车市场这两年确实不景气。去年重型卡车销量暴跌30% 整个产业进入缩表周期。老对手沃尔沃、戴姆勒早就在电动化转型上砸了百亿欧元 依维柯连氢能源卡车的量产时间表都憋不出来。

Exor集团急着甩卖 也是无奈之举啊。

04

不过这事儿对中国车企来说 教训深刻着呢。

并购前必须评估地缘风险权重 必要时候学塔塔搞业务切割 像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建厂就提前把电池技术模块化 核心研发留在国内。还有一个思路就是拉本土资本组联合体 去年比亚迪和土耳其贝科兹集团合资建厂就是典型案例。

现在欧洲搞双标 咱们也得学会用商业规则对冲政治风险。

南京依维柯现在估计也挺尴尬的 上汽集团手里攥着50%股权 眼看母公司都被印度人收了去 技术输血通道怕是要改道孟买了。

500

真是。

05

说实话 我对这个收购案还是有些担忧的。

文化整合与战略协同的挑战肯定存在 印度低成本导向与欧洲工程师文化能不能融合 还得时间验证。塔塔虽然承诺两年内不裁员不关厂 但长期技术路线整合还存在变数。

是统一平台开发还是双轨并行?氢能路线资源分配如何协调?这些议题都考验管理智慧呢。

更别说地缘政治风险如影随形 交易还得通过欧盟外国补贴条例审查。国际经贸环境波动随时可能影响供应链布局效率 特别是电动商用车关键的电池材料贸易 现在壁垒越来越高了。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 塔塔计划2026年分拆商用车业务独立上市 依维柯的加入将显著提升估值预期 这对投资者来说倒是个好消息。

当都灵设计中心的图纸与浦那研发中心的代码开始交融 这场横跨大陆的产业实验 正在重绘全球运输体系的未来图谱呢。

你们觉得中国车企下一步该怎么破局?是继续硬刚还是学塔塔迂回包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