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使说普京同意北约给乌克兰“打伞”,但普京的要价呢?
近日,特朗普的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对外宣称,普京已同意美国和欧洲为乌克兰提供"类似北约第五条的保护"。维特科夫在接受CNN采访时表示,这是特朗普与普京阿拉斯加峰会的重大突破,普京首次同意西方可以为乌克兰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说法迅速引发各方关注。
但这个消息传来传去,从普京“同意”变成了特朗普“愿意”为乌克兰提供保护,最终谁也没有弄清楚普京的要价是什么,是不是改变了要价?
北约第五条,即集体防御条款,是北约的核心。它规定对一个成员国的武装攻击将被视为对所有成员国的攻击。当第五条被启动时,所有盟国可提供他们认为必要的援助,包括军事力量。
自1949年北约成立以来,第五条仅在2001年9/11袭击后启动过一次。这一条款构成北约军事同盟的基石,为成员国提供了最高层级的安全保障。
然而,维特科夫所说的"类第五条保护"背后,隐藏着多重风险与陷阱。
首先,普京与克里姆林宫并未明确确认这一说法。俄方始终强调的是"承认新领土现实"。据路透社报道,普京向特朗普提出的条件包括乌克兰必须放弃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并接受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作为结束战争的前提。俄罗斯将当前占领的四个州视为"不可逆的现实",这与西方所理解的"安全保障"框架完全不同。
回到现实。俄方要的不是词语,是版图的承认。
对乌克兰而言,最糟糕的情况是:先被要求"承认现状"让出领土,再换取一把不确定能否打开的"保护伞"。地丢了,伞未必管用,这是最不利的组合。
欧洲国家基本上不相信俄罗斯会“一分钱不要”就直接接受这一“规则”。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就告诉记者,“我不认为普京想要和平。我相信他希望乌克兰屈服。”
"类第五条"与真正的北约第五条有本质区别。北约能为此而设立一个统一的指挥结构吗?这要求共同的防务预算,自动触发机制和法律约束力。否则,危机来临时,这种保护可能只剩下政治表态,没有实质行动。它是一把看似结实但可能无法打开的"纸伞"。
更危险的是它带来的复制效应,俄方不会没想到这一点。
一旦为乌克兰设立这一先例,俄罗斯周边的其他非北约国家可能会要求同等待遇。首例一开,拒绝后续将变得政治上不可行。北约以这种方式扩张就是增加了世界的战争危险。而北约若侵吞俄的势力范围,俄也不会按兵不动。
从战略层面看,真要执行"类第五条",北约直接参战,那必须要冒更大的风险。
俄罗斯可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大国,这是至今北约国家不敢直接参战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即使有"类第五条",他们就敢于参战了吗?
俄方对"安全保障"的理解与西方完全不同。俄罗斯谈的"保障"多指对乌限制:乌克兰保持中立、不部署远程武器、不允许外国军事基地。而且确保俄罗斯拥有一定的“势力范围”以达到安全的目的。
西方设想的对乌"保护伞"是想通过规则来解决冲突,但其实质上还是在扩大势力范围。双方这样搞下去,只会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延续并扩大冲突,也许会有短暂的和平,但根本问题没有解决,随时会战火重燃。
"类第五条"对乌克兰不是护城河,更像是危险的试验,欧洲与世界同样承受不起其带来的连锁风险。
在俄方坚持"领土现实"的前提下,它更像是一场"割地换纸伞"的交易。现在我们就要看看,这个交易能不能做成?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