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应该坐在来访者的左边还是右边?

在咨询场景中,咨询师座位选择无绝对“正确”答案,核心是以来访者安全感、舒适度为首要原则,兼顾咨询目标与流派适配性。以下从“来访者自主选择”和“咨询师主动选左右”两方面,提供精简实用的决策思路。

一、优先选择:让来访者自主选座(尤其适合初次咨询)

让来访者从可用座椅中自选位置,是尊重其自主性、减少控制感压迫的关键做法,能有效降低初次来访或焦虑来访者的不安,快速建立初步信任。

1.推荐理由

 增强掌控感:传递“你的感受和选择很重要”的信号,避免“被动落座”带来的“被审视”压力,契合咨询“合作”的核心关系。

 获取观察信息:来访者的选择可作为初始心理状态参考(需结合其他信息验证)。如选靠近门口的座位,可能隐含不安或对安全感需求高;选侧对座位,可能希望减少对视压力。

2.实操要点

开放引导:用“这边有几个座位,你选个舒服的坐”引导,手势示意区域,不指向特定座位。

不追问解释:选座后无需追问原因,若座位影响沟通,建立信任后可温和提议调整。

提前规划布局:设置1-2个45°-60°侧对或斜对座位,避免正对;座位高度、舒适度一致,无“主次之分”。

500

二、咨询师主动选“左右侧”:关注3个核心因素

若因场景限制或来访者要求需主动选左右,核心是避免“正对压迫”,优先“侧对平等”,同时考虑以下因素:

1.核心原则:侧对坐更优

无论选左侧还是右侧,不建议完全正对而坐(短程问题解决类咨询需强化专注度时,需观察来访者是否不适)。侧对或斜对的优势:

减少“被审视”压力,来访者无需持续维持眼神接触,更易放松表达情绪。

方便双方观察非语言信号,促进情感共鸣。

2.关键考量细节

s 来访者身体状况:听力障碍者,坐其听力较好一侧;肢体不便者,避开其不便活动一侧。

s 咨询流派适配性:精神分析/动力学流派,选侧对坐(左右均可),减少主导感;认知行为疗法(CBT),需做笔记或展示资料时,选靠近桌子一侧,保障互动效率。

s 文化/个体差异:多数文化中左右侧无特殊象征意义,若来访者落座后频繁调整、回避某侧,可温和询问是否需调整。

3.常见误区

无需纠结“左边vs右边”,左右侧差异远小于座位距离、角度及咨询师肢体语言的影响。如咨询师身体后仰、双臂交叉,即便坐“舒适侧”也会让来访者疏离;若距离适中(1.2-1.5米)、身体微前倾,坐右侧也能建立安全氛围。

整体而言,咨询师选择座位无需固守单一模式,初次咨询或来访者焦虑时,优先让其自主选座以传递尊重;需主动安排时,聚焦侧对坐的平等氛围,结合来访者身体状况、咨询流派需求灵活调整,全程通过观察非语言信号确认舒适度,最终让座位选择服务于咨询关系,让来访者始终感受到安全与被重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