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下的 "美丽陷阱"? 染发巨头侗染揭开乱象缩影

在全球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中国银发经济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在2025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明确指出,我国正处于应对老龄化的"窗口期",新进入老年群体的"银发人才红利"将释放巨大消费潜力中国政府网。吉林省近期出台的实施方案更具体规划了机构养老、康复辅具、旅居养老等八大领域的发展路径,计划通过吉旅健康康养中心等项目推动产业升级中国政府网。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老年旅游、体育健康、文化娱乐等领域销售收入同比增幅均超过20%,银发群体消费从"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变的趋势显著。

500

这一市场的爆发直接体现在企业数量增长上。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国内银发经济相关企业已达53.13万家,近十年注册量年均增长18%,2023年突破8万家大关。在这片蓝海市场中,染发行业尤为亮眼: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达450亿元,抖音平台头部品牌月销售额突破6500万元,侗染等新锐品牌凭借精准营销快速崛起。

成立于2018年的侗染,通过直播矩阵、明星代言和促销活动,在短短六年内成为行业黑马。2024年12月,其抖音单月销售额达6555.3万元,同比增速超200%,登顶染发品类榜单。然而,这一快速扩张背后暗藏多重合规风险:消费者揭露侗染在授权期限届满后仍使用国家一级演员王丽云的肖像进行宣传。这一行为违反《广告法》第25条关于代言人授权期限的规定,构成"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更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中检院最新发布的《染发化妆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侗染在宣传中使用的"植物染发""温和配方"等表述已被明确禁止,属于典型的误导性营销。

 

500

用户购买的产品外包装标注规格与药监局备案信息严重不符,批件号对应的实际是广东俏能生物科技的"俏能染发膏3.0"。这种"套证"行为在京东、抖音等平台普遍存在,侗染旗舰店多款产品均存在淡化真实品名、突出自有品牌的情况。国家药监局近年多次通报染发产品不合格案例,仅2024年就有16批次染发膏因成分不符被下架,其中靓鑫精细化工等企业多次上榜,反映出行业乱象的普遍性。

500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侗染产品因过敏、上色差、掉色等问题累计投诉超千条。其产品实际成分中仍含有对苯二胺等致敏物质,却在宣传中刻意规避风险提示,违反《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关于安全警示的规定。

为追求染发效果和缩短操作时间,企业普遍存在超量使用染发剂成分的现象。北京工商大学教授闫世翔指出,苯基甲基吡唑啉酮等成分超标使用是行业通病,部分产品含量达规定限值的3倍以上。这种急功近利的生产模式,使得染发产品连续多年成为化妆品"黑榜"重灾区。  王丽云此前代言"久黑堂"染发产品时已因虚假宣传引发争议,此次再次卷入侗染事件,暴露明星代言审查机制的漏洞。根据《广告法》,代言人需对产品真实性承担连带责任,但实践中追责案例较少,导致部分艺人忽视合规审查。

面对银发经济的发展机遇,行业亟需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购染发产品时,应通过国家药监局官网或"化妆品监管"APP查询注册证号,仔细核对成分表和安全警示。同时,行业协会可建立消费投诉快速响应机制,联合电商平台对违规商家实施下架、扣分等处罚。

侗染事件是银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警示案例。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企业若想在万亿级市场中站稳脚跟,必须摒弃"野蛮生长"思维,将合规经营作为核心竞争力。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亮所言,银发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社会认知、消费环境、产品供给和权益保障的协同提升。唯有坚守法律底线,才能让银发经济真正成为"有温度的朝阳产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