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缴社保的分歧在“盈利”与“经济循环”谁排第一

这两天看到一个新闻,强制缴社保这事已经让某些企业开始雇佣退休人员了。原因据说是退休人员不需要交社保,企业可以省下这笔钱做为盈利。 

其实,关于强制缴社保这事的分歧在于“企业盈利”和“维护经济循环健康”谁更重要,谁应该排在经济运行的第一位。

原本这两件事是没有冲突的。因为,经济处于增速上升阶段,利润大量出现,足够企业缴纳社保和盈利的需要,属于资本私利和社会公利都能满足的双赢。但是,当经济进入增速下滑周期后,企业盈利越来越少,越来越困难。为了维持盈利,也为了应对竞争压力,企业(资方)就开始减少社保缴纳了。

换言之,就是人们工作到正常退休年龄(男60岁,女50岁)之后,如果开始领退休金,资方就无法保持原有利润规模了。因此,要么延迟退休年龄,要么减少社保缴纳。

但是,需要提醒人们注意的是,生产力水平并未倒退,生产财富的能力没有下降。人类生产财富的总量是可以保持不变,甚至还在增加的。也就是说,按时退休,按量缴社保,不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降低,不会发生经济危机,两者不会有冲突。既然如此,为什么会出现延迟退休,以及企业不愿缴社保的问题呢?

原因就是经济进入增速下滑周期后,利润不断减少。此时,市场经济模式不是减轻逐利程度,而是反过来加重逐利程度。资方的这个盈利难以从新增财富中获得,就转而从非资方(主要是劳动者和普通百姓)的损失中获得。方法主要是“直接剥削(内卷)”和“间接剥削(货币超发)”。

结果,非资方财富减少,消费降低,生育下滑,引起产能过剩,产销失衡。资方面对此情景,不是减少盈利,增发工资来保护消费力和生育意愿,而是为了盈利进一步加重“内卷”和“货币超发”,不断拿走非资方的财富作为利润,致使消费和生育继续下滑,造成更严重的产能过剩,并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把经济推向危机。 

在经济滑向危机的过程中,资方和非资方都是受害者。资方加重直接剥削和间接剥削后,短期好像是盈利了。但是,消费和生育的下滑让产销失衡和产能过剩不断发展,使资方有越来越多的资本处于闲置无用状态,不能生产财富,制造利润。因此,他们的盈利也是雪上加霜的。原本只是经济增速下滑,利润并不为零。可是,在资方“非理性”地从劳动者和普通百姓的损失中谋利后,经济循环的恶化崩溃就把生产关系整个破坏了。结果,不但利润为零,甚至为负,经济开始衰退了。这就让资方和非资方,几乎所有人都成了受害者。

综上所述,当前经济问题的核心就是“非理性逐利”对经济的破坏。 即,追逐私利对社会公利造成破坏,致使整个生产关系被毁,生产力被扼杀,经济走向自毁。

它是由市场经济模式不适应经济增速下滑周期导致的。

其表现之一就是如题所述,在“盈利”和“经济循环”,即私利和公利,谁应该排第一的问题上选择了前者。 

于是,逐利越是被放在第一位,经济循环越是死得快,凉得透。最后,逐利也加速度地下滑,愈发不可能了。这就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不把经济循环放在首位,不把经济运行的可持续性放在第一位,企业(资方)不愿承担社会责任的恶果。

那么,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呢?

1、改变经济周期。 

2、对经济模式进行调整,使其不再把逐利放在第一位。从而托住消费和生育,维持经济循环的健康。 

这需要对所有市场主体,尤其对资方(企业)进行协调。遏制资本的无序竞争,遏制内卷,减少他们的营利规模,去匹配经济增速下滑的实际情况。

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企业在降低逐利力度,减少竞争后,不会面临失败倒闭的风险。企业不会因为盈利下降而采取减薪裁员,破坏经济循环的举措。政府也不会为了拯救企业(资方的盈利)而制造通货膨胀,伪造利润和经济增速,拿走非资方的财富补贴资方,去破坏经济循环。这样,经济循环稳住了,企业顾虑减少了,才会安心缴社保。

参考文章:

《百年变局的经济、历史和哲学内涵》

《社会主义如何避免失败,走向胜利?》

《一文说清当前经济问题的核心》

《一文说清“扩大消费”为什么会这么难?》

《扩大消费若能拉动经济增长,不劳而获就是对的》

2025.08.15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