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鸡的 “万店野心” 四年四闯 IPO差的不只是上市这一步!

近期,安徽老乡鸡餐饮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已是这家中式快餐连锁企业三年内第四次冲击资本市场。从A股到港股,从政策监管到家族治理,老乡鸡的上市之路折射出中国餐饮行业资本化进程的深层矛盾与转型阵痛。

在安徽肥西的养鸡场起家的老乡鸡,凭借“养了40年鸡,熬了20年汤”的品牌定位,在过去三年实现了逆势增长。2022-2024年,其营收从45.28亿元增至62.88亿元,净利润从2.52亿元提升至4.09亿元。截至2025年6月,门店总数突破1624家,覆盖全国55个城市,以0.9%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式快餐行业首位。

500

运营效率更是行业标杆。2024年直营店日均销售额1.6万元,翻座率4.8次,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通过数字化改造,老乡鸡将点餐、结账、库存管理全流程线上化,单店人力成本下降20%,坪效提升至82元/平方米/日。

为实现“万店目标”,老乡鸡自2023年起加速开放加盟。加盟店数量从2022年的118家激增至2025年4月的653家,三年增长近6倍。这一策略虽带来规模效应,却也埋下隐患:加盟店营收占比不足25%,毛利率从2022年的28.9%持续下滑至2024年的20.1%。直营店日均销售额1.6万元,是加盟店的1.3倍;翻座率4.8次,比加盟店高出33%。86%门店集中在华东地区,安徽省内门店达750家,占比48%。这种“大本营”模式导致其在华南、西南等市场渗透率不足5%,全国化进程滞后于米村拌饭、鱼你在一起等竞品。

老乡鸡对上市的执着,本质上是重资产模式与扩张需求的资金矛盾。其一体化供应链体系已投入超20亿元,每年还需新增5-8个配送中心以支撑全国扩张。2025年前四个月,经营活动现金流仅1.2亿元,而资本开支达3.7亿元,资金缺口显著。

500

这种商业模式的毛利率仅22.8%,远低于小菜园(68.1%)、绿茶集团(68.9%)等竞品。其“高成本+低客单价”的定位,导致单店投资回收期长达2.5年,显著高于行业平均的1.8年。更关键的是,家族企业治理结构成为资本市场顾虑。束从轩家族通过间接持股掌握92.02%的投票权,尽管束小龙已接班,但决策权高度集中的模式仍未改变。对比已上市的小菜园,其创始人汪书高仅持股35%,管理团队引入职业经理人,治理结构更符合现代企业制度。

转战港股是老乡鸡的战略调整。相较于A股对“黄灯行业”的审慎态度,港股更注重成长性与国际化潜力。2025年上半年港股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118%,44家新上市公司募资额达1071亿港元,市场流动性显著改善。

当前中式快餐市场呈现两极分化态势:一方面,鱼你在一起、米村拌饭等品牌通过“爆品+轻资产”模式快速扩张,门店数均突破5000家;另一方面,九毛九、绿茶等正餐品牌加速快餐化转型,抢占中高端市场。

老乡鸡的独特价值在于供应链与品质把控,但其商业模式需在规模扩张与盈利平衡间找到支点。引入炒菜机器人、智能蒸柜等自动化设备,可将单店后厨面积压缩30%,人力成本降低40%。这一技术升级若能在2025年底前覆盖50%门店,有望将毛利率提升至25%以上。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老乡鸡的上市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里程碑,更是中国餐饮行业资本化路径的试金石。当“万店目标”遭遇“上市魔咒”,这家从安徽飞出的“土鸡”,唯有在品牌、供应链、治理三端实现系统性变革,才能真正蜕变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式快餐标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