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得到良马,古代帝王们真会不惜拿公主和宠妃来交换吗?

500

500

战马是冷兵器时期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它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让帝王们不得不让出自己心爱的女人(无论是公主还是妃子),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汉唐两朝君主的血泪经验总结。

500

汉朝初期很缺马,为了对抗匈奴人汉家天子不得不和匈奴人结亲家(没送啥正牌公主就是了)。但为了良种战马,汉武帝却下了血本,将老刘家的真“公主”(细君公主是刘彻的侄孙女,是第二代江都王女儿)嫁给了拥有良种战马的乌孙。乌孙王迎娶汉朝公主的嫁妆就是千匹神骏的乌孙战马,嫁到乌孙的汉朝公主还负责打探天马的秘密(这是西域传说)。

500

唐朝皇帝也注重战马的发展。唐朝建立之初,还需要李渊厚着脸皮向突厥盟友史大奈等人购买战马,在得到了康国进贡的4000匹优良种马(当时的将领以用它们的后代当战马为荣),夺取了隋朝在西北的战马储备后,唐朝的战马储备傲视群雄,骑兵更是吊打王世充、窦建德等敌人。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李世民重用了养马专家张万岁负责太仆寺养马事务,他在位期间陇右马场的战马数量连年飙升,到他离职的665年陇右马场战马存量已经达到了706400多匹。

500

这是非常惊人的成就,按照唐朝的规定马场中储存的战马到五岁时就要挑走充当军马,标准是百匹挑走六十匹(国外良种战马是四成),因此他给唐军贡献的马匹数量以百万计。这还不是唐军战马的全部,因为唐朝的王爷、贵族们也喜欢圈养马匹(他们养马有补助),皇室还有养马近十万的禁军马场(内飞厩使是李辅国等权臣都喜欢兼任的职务)。

500

唐玄宗李三郎是唐朝养马事业中毁誉参半的人物,最后不得不用爱妃的性命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他前期重用了自己的高句丽家奴王毛仲(在政变中出力很大)为养马事业负责人,王毛仲为官贪婪、脾气也不好(骄狂到李三郎都不喜欢他),但为人好胜、事业心强。在王毛仲主管太仆寺期间,战马储量从24万匹上升为43万匹,王毛仲因此“得意就猖狂”(他也确实有这个资本),还提出了西域作战等计划。王毛仲惹怒了李三郎后被处死,唐朝政府的战马储量也从43万下跌为34 万。李三郎自己也在养马事业上做出过贡献,他忽悠粟特胡商说只要献出30匹战马,就能换唐朝的游击将军。粟特胡人送了马匹后,才发现了唐朝官场的复杂超乎自己的想象。

500

到天宝年间,李三郎不但给了“乖儿子”安禄山五个铸钱铜炉(五台印钞机,当年李世民拿下洛阳,李渊才赏了三个),还让他负责河北的养马事务。安禄山在养马上本来就不是棒槌,他手下还有张万岁的孙子张通儒帮忙,河北的战马数量很快飙升为全国一半。范阳起兵后,安禄山用李三郎交给他的战马打下了洛阳、长安,李三郎也只好在马嵬坡送别了杨贵妃。李三郎的亲儿子李亨则把数万匹战马交给了朔方军,赢得了唐朝西北军团的支持,取代了老爹。“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战马数量质量也确实能决定皇位归属。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