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人的视角看香港年轻人的困境

香港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还是民生的问题。这几年香港一些个资本家刮油刮太狠了,老百姓生活还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年轻人基本看不到希望。我个人是搞房地产的,我给你们讲香港房地产的一些现状,你们跟大陆对比就知道问题在哪里了。

你们都知道香港房地产贵,但是不知道贵到什么地步。我跟你们讲,我上个月看成交的监测数据,元朗的房价已经全面突破一万港币一尺,什么概念,就是10万+一平米,元朗是什么地方,大概坐地铁1小时到港岛,周围基本都是山。如果拿旁边的深圳对比,大概就相当于你住到东莞樟木头常平去了,那地方房价1万人民币,动车到深圳30分钟。我最近看香港的土拍市场,有个地块楼面价去到近2万8港币一尺,什么概念,就是楼板价28万一平米,这个楼盖出来卖多少,你们自己想。

你们都知道香港的房子挤,但是你们没有数据,我可以告诉你,上面我说的那个地块,大概容积率是去到7.0以上,什么概念,就是1平米的地要盖7平米以上的房子。香港普通老百姓住的住宅,基本容积率都是6.0-10.0这个范围以内。放在大陆是什么概念呢,大陆的一般小区容积率是2.0-3.0,也就是香港的小区建筑强度大概是我们的2-3倍,甚至更高。广州有个村叫猎德村,容积率5.2,已经被国内的规划界喷死了,你们可以去体验一下,想象比猎德复建的小区还高的容积率。

除了容积率,还有另外一个数据,叫做建筑密度,大陆一般规定建筑密度不超过30%;还有绿化率,一般要大于30%;还有净空限制不得高于100米;还有车位配比1:1以上。这四个条件香港远远都达不到,甚至很多豪宅盘都达不到。香港的绝大多数楼盘不但在大陆都通不过报规报建,甚至都应该被纳入旧改图斑。另外顺带说一句,大陆的规划指标实际上比日本、台湾地区都要高得多,甚至比很多欧洲大城市都好,在亚洲这块绝对算得上是最好的,他们一般的豪宅盘才能达到我们刚需楼盘的规划要求。

你们都知道香港的房子小,但是你们可能也没有概念,我告诉你们,现在在售和待售的香港住宅,最小的一套是120尺套内面积,相当于11平米多一点套内面积,换算成建筑面积大概不超过15平米,这种规格的设计在大陆是绝对通不过规划报建的。香港普通个老百姓住宅大概就是300尺-500尺的二房和三房,基本上就是套内30-50平米,换算成建面也就是40-70平米不到。香港绝大多数房屋主卧尺寸6平米,次卧4平米,有的小卧室以储藏室名义报建,面积不到3平米,简直骇人听闻、丧心病狂!好多人说香港没有公摊,但是香港开发商在赠送方面完全没有大陆开发商大方,飘窗、阳台都相当小,更不可能出现大陆直接将一个房间报建成阳台的偷面积做法,也没有什么入户花园,也没有什么直接暴力赠送半层楼板的刚需复式产品。

上面说了公摊的问题,我就说说香港房子的公共空间。香港普通老百姓住的房子都是大单体楼,基本上都是三梯、四梯十几户二十几户的配置,跟我们的商住公寓楼差不多,梯户比真是很难受的。另外户型奇烂无比,南北通透的方正户型基本没有,就算是在所谓豪宅盘上,也很难实现南北通透户型方正。国内刚需常用的T4/T6的构型的楼,在那边豪宅都不见得用得上。

你们都知道收筹摇号是香港人的发明,但是你不知道,香港现在750尺以上的房子(接近我们的80-90方极小户型刚需三房上车盘),很多情况下是用竞拍的模式来销售的,也就是价高者得,这无疑是哄抬房价的手段。这种手段在大陆是一律禁止的,大陆备案一房一价,一旦购房超过房数,就一定要摇号。

以上说的香港地产的情况,可以给大家参考下。要解决香港的问题,最重要还是要搞好民生,不能让某些人在土地上面捞得太多了。另外大陆也要引以为戒,虽然我在房企工作,但我仍然支持国家调控市场。另外建议也要在郊区多出让土地,提供廉价上车刚需房给毕业的年轻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