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师范大学“青青萌芽”实践队:25天支教圆满收官,童心与成长同行

湖北师范大学“青青萌芽”实践队:25天支教圆满收官,童心与成长同行

8月1日,湖北阳新县排市镇明德小学的教室里,最后一张合影定格了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湖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青青萌芽”实践队为期25天的支教活动圆满结束。从英语课堂的欢声笑语到科普课视频回顾的点点滴滴,从数学题的认真演算到安全班会的郑重承诺,每一天都记录着队员们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的足迹。本次支教活动以“启迪心智、播种希望”为宗旨,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山区儿童带来了一段充实而有意义的暑期学习体验。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实践队立足乡村教育实际需求,构建了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的教学体系。基础课程重点强化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通过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拓展课程设置了科普实验、艺术创作、体育健康等模块,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特色课程结合当地文化特点,开发了乡土文化传承、生态环保教育等特色内容,实现了知识传授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统一。

教学方法创新是本次支教的突出亮点。英语课堂采用“单词萝卜蹲”等情景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方式,使语言学习充满趣味;科普教育以“关于我们的故事”为主线,回顾了25天科普实验,当每张实验成功的照片在视频中浮现,孩子们都发出惊呼;手工课程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千纸鹤制作等教学活动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传承了文化精髓。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00

500

素质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我的梦想”主题写作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有些学生立足实际写下好好学习的目标;绘画基础教学培养了艺术素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展现了乡村孩子的才华与创造力。

支教期间,为确保支教工作规范有序,实践队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机制。完整记录每日教案、拍照监督、视频记录等内容;家校联系制度定期家访,形成教育合力;这些制度详细记录了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瞬间。不仅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点滴,也为后续支教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素材。

500

25天里,200多小时的课堂,留存在实践队员和孩子们的照片和视频,记录着从初识的拘谨到离别的不舍。当最后一个孩子挥着手喊出“老师再见”时,夏日的蝉鸣仿佛也在诉说这份羁绊。“青青萌芽”实践队用知识与爱浇灌希望的种子,而这些山区孩子们眼中的光,正是教育最美的回响。湖北师范大学将持续推进此类支教活动,展望未来,这段经历将成为实践队员教师生涯的宝贵财富。为更多山区儿童带去优质的教育资源,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高校的社会责任与担当。(通讯员:宋仕婕)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