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庸才,都有一个共性

文:蔡垒磊
庸才就是笨吗?不是的,很多学历很高的人也是庸才,你能说他们笨吗?当然不能,解题嗷嗷快。庸才,是在任何方面都没什么突出的成绩,都很一般,这个叫庸才。但我们怎么去衡量这个人有没有突出成绩呢?最简单粗暴的方法,钱。一个人在任何“有社会意义”的方面只要做得足够好,几乎都能有钱——什么是有社会意义?别人会买单的东西,叫有社会意义。
所以有钱并不等于一定不是庸才,也可能爸爸给了一笔信托遗产,但没钱就一定是庸才,就一定在任何有社会意义的方面都不够突出。为什么不够突出?我观察到的一个共性现象是,那些有成就的人,时间通常只花在一个点上;而庸才们,则往往会把时间平铺到很多事情上。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成功者多少带着点距离,带着点冷漠,少一些人情味”,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他们大都不愿意花时间在你身上——只有狐朋狗友才愿意每天跟你坐在一起侃大山。
所有的成功者,在成功的路上,每天最多的时间一定是花在“生产价值”上。醒着的时间都在生产,没有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走路,吃饭,上厕所也都在生产,甚至把普通人的睡觉时长压缩一半,还在生产。那跟亲戚朋友聚一聚,跟爸妈唠唠嗑,陪孩子玩一玩属于什么?不是什么人情味,而是情绪消费,它并不属于生产。
如果你习惯于去扮演好所有的社会角色,试图去完成社会对各种角色的要求,那你就一定是庸才,因为你的生产时间一定被各种消费给平铺掉了——你对生产目标不够专注,就一定拿不到大结果。
这样会不会太功利了?不会,我们对“功利”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我只把我自己的时间用于做“于我目标有利”的事情,这不叫功利。举个例子,我也有好朋友,也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时候帮助他们,哪怕他们并不能帮我什么。但是我不会做无谓的事情,比如没事联络感情,比如在说事之前先倒个茶,聊点不痛不痒的东西——说事就是说事,说完就结束。我也不会每天都花一定的时间跟家里人闲扯几句,或者花时间整家务,带孩子,搞什么仪式感,刷无聊的电视剧,打游戏,逛街,跟朋友喝茶饮酒谈天说地——这些统统都不是我的选项。我不管出门还是在家,基本都是在生产,要么做业务,要么做产品。
消费就是消费,享受就是享受,但人们往往会给它包装一些漂亮的词汇,好像这个人在做什么道德高尚的事情——错误,这些事情都不高尚,对社会整体的价值增益也不大。而既然这个人都不怎么为社会生产价值,他怎么可能成功呢?社会又怎么会给予其超越普通人的回报呢?我们都在赞扬“道德标兵”,可是我们可曾为道德标兵的行为付费?我们为什么付费?为那些真正能够给我们带来价值的东西付费——这不就结了?身体是诚实的。如果你觉得你认同的那些价值观是对的,但你依据这些价值观,并没有获得好结果,也没有事实上对这个社会产生什么大的贡献,社会也没有给予你什么回报,那就说明你被教育的那些东西,都是错的。
要成功,就要生产,生产,再生产,你不是冷漠,你只是要把时间花在生产上。你可以拿出一部分钱去照顾你想照顾的人们,但你的时间不能乱给,你的时间给了对你的生产没有增益的人,就不能洗脑自己是在“为他人做贡献”,你只是在“为消费找理由”,那就一定会逐渐变得平庸。
(完)
..................................
Tips:如何不开户交易美股和黄金?(点击蓝字,查看详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