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应该从管理、公开全国 “所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信息”入手

单纯以行政命令的手段进行治理,风头一过,杂草又要再次丛生,永远除不尽。市场的问题,还是要以市场手段为主,行政手段可以为辅。

网购买的小商品,很多刚到手的时候看起来还不错,给个好评,有时还追评一个好评。有的产品质量还行的用个一两年,差的两三个月就坏了,可这个时候已经不能给差评了,商家靠这些劣质产品也能获得较高的信用分,继续赚钱。高度内卷的市场,很多企业为了多赚钱,往往以劣质材料、偷工减料的方式压低成本,只要产品能撑过三个月,就能持续带来利润。而老实生产的厂家,由于价格高,销量、利润必然不及这些奸商,在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于是劣币淘汰良币成立市场的主流。不要说消费者可以自觉购买价格高的产品来给市场注入正能量,这一是违反人性,二是高价产品也未必是良心产品。

我2001年左右买的日本剃须刀,直到5年前才换了锂电池,到现在还好用,并且网上还有配件卖;而一两年前买的无线鼠标,现在电池已经不行了,两三天就得充一次电。剃须刀当年1000元,鼠标七八十元,当然不能比,但是即便我买个三四百的鼠标,我也没信心它就一定好用,那还不如就买个便宜的。这就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质量是个不确定因素,价格和质量就没有必然关系了。

为什么日本产品质量好价格高?我的观点是,日本国土狭小,人口密集,地区差异不大,一个产品如果口碑不好,会传播很快很广,从而丢掉整个市场,逼迫企业必须做好产品进而树立好的口碑;而中国国土大,地区差异大,一个产品不好,口碑扩散不那么快,在一个地方卖不了,大不了换个地方,中国人那么多,有的地方富,更多的地方穷,只要价格便宜,就一定能卖出去,一定能赚钱。

所以,根子在解决口碑的传播,让无良商家快速死亡。我的建议是,各大电商平台底层植入《国家商品信用系统》,通过大数据自动给产品和企业评判打分。比如我买个电蚊拍,过了两三个月又买了一个其它品牌的,过了半年又买了一个其它品牌的。我一个人的情况不能说明什么,也许我家就真的需要三个,但如果某个企业的产品,大量用户买了以后不久,又买了其它商家的同类产品,那这个企业的产品必然是有问题。

价格,应该成为企业的质量承诺。你可以生产不那么好的产品,但价格要合理,并且你应该让客户能够有足够的信息判断,你的产品值不值这个价格。

如果你没法降低价格,那你就想想其它的办法,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同时提高售价,让市场去判断你的产品值不值高价。只要市场对所有的产品和厂家都能有公正的评价,诚信的商家一定会赢。

这样,就能为不同层次的企业,打开不同的赛道,降低内卷压力。

另外,医院也同样可以采用这样的模式公开信息,让患者能够了解到不同医院对某种疾病的治疗成本、治疗效果、等候时间等等信息,让医院之间良性竞争,患者自有选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