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的氪金执念,把腾讯送上了被告席

500

文源:源Byte

作者:柯基的柯

游戏圈真的炸了。

7月29日,据市场消息,索尼在美国加州联邦法院起诉腾讯侵犯版权与商标权,指控这家中国游戏巨头抄袭其《地平线》系列冒险视频游戏。

索尼在诉讼中指出,腾讯即将推出的《荒野起源》是对其游戏的"盲目克隆",复制了多个独特元素,有混淆之嫌。

根据索尼方面的透露,在正式提起诉讼前,曾试图“体面”地解决争议,即通过非诉讼途径,与腾讯进行多次非正式沟通,明确表达了对《荒野起源》侵权的担忧,并要求腾讯停止相关开发和发行工作。

至于腾讯方面,尚未就此事进行公开表态,源Byte也试图向腾讯方面求证,并未获得正面回复。

不过,这场诉讼注定是一场“令人身心俱疲的商务鏖战”。两家大厂因各种原因无法达成一致,甚至把诉诸法律,也当成了谈判桌上的一枚重要筹码。

01

索尼的反复横跳

回溯这场风波的起点,充满了拉扯与反复。

去年11月,当《荒野起源》首曝PV,放出那些如今被索尼认定为“侵权证据”的画面时,PlayStation中国的官方账号,在微博、B站,都转发了这款游戏的宣传片。

500

截图来源于B站

从索尼的字里行间里,充满了对这款游戏的期待:“未来也将与PlayStation有更多合作,敬请期待。”

当时,这被解读为两大巨头可能携手共进的积极信号。甚至有分析人士认为,《荒野起源》或许会成为PlayStation生态的一员。

数月之后,那些曾经的“期待合作”言论,被悄无声息地删了个干净。取而代之的,是冰冷冷的法律诉状,剧情的反转实在让众多玩家看不懂。

索尼方面声称,去年3月,在旧金山举行的年度游戏开发者大会(GDC)上,腾讯方面曾主动找上索尼。希望拿到《地平线》系列的IP授权,开发一款设定在《地平线》宇宙里的手机游戏。

为了表示“诚意”,腾讯甚至拿出了团队成员玩《地平线》时获得的“奖杯”截图,还有团队成员一起玩游戏的合照。那份提案文稿,更是直接命名为《扩展地平线》,强调对这个IP的好感。

他们甚至“画大饼”:构想将《地平线》的开放世界设定与“东方美学”结合,融入生存制造、宠物驯养、多人游戏等玩法元素,甚至还展示了Aloy站在中国长城上的概念图。

一个月之后,索尼方面明确拒绝了:“SIE非常欣赏Aurora团队展现出的热情以及他们为该提案所投入的努力……但考虑到Guerrilla Games及《地平线》系列目前的发展阶段,我们认为继续推进与该IP的宇宙联动或完整游戏开发并不合适。”

根据索尼方面的说法,腾讯并未因此调整开发方向。相反,他们继续推进《荒野起源》项目,并在2024年下半年发布了游戏预告片,更令自己震惊的是,这段预告片,不仅“保留了《地平线》的原始开放世界设定”,更是几乎“原汁原味”地复制了《地平线》的整体风格与内容。

事情的诡谲之处就在于,索尼认为腾讯承诺的那些“东方元素”荡然无存,且游戏几乎照搬《地平线》的整体风格与内容,但还是以官方身份发出了对于游戏的美好祝愿。

实际上,当腾讯拿出游戏预告片的时候,不少玩家先炸锅了,认为抄袭痕迹太过明显,最后因索尼的表态与祝愿,才得以平息了舆情。

“人家索尼这么说,那必然是达成了合作意向,有了授权就很难说是抄袭了。”当时就有玩家在社交媒体上如此表达过。

02

临界点上的爆发

腾讯的投资版图,在过去二十年间,已经从最初的“代理赚钱”,逐步演变为对全球优质游戏资产的“深度渗透”。

如今,这种渗透,几乎已经来到了一个“临界点”——市场上那些能入眼的优质第三方工作室和核心团队,快被这个来自中国的巨无霸“扫光”了。

环顾四周,还能值得让腾讯出手的,怕只剩下御三家——索尼、微软、任天堂的独占IP和第一方工作室了,可这些,恰恰是御三家的核心资产。

腾讯的全球化布局,尤其是对3A领域的布局,并非一朝一夕。

关于腾讯在手游领域的全球采购,就不必过多赘述,总之就是出手阔绰且不干预创作,还眼光极其毒辣。2012年,腾讯以3亿美元收购Epic Games 40%的股份,这笔投资让腾讯不仅获得了丰厚的财务回报,更重要的是,在虚幻引擎等游戏技术应用方面,与Epic Games展开了深入合作,提升了自身在游戏开发领域的技术实力。

最近三五年来,腾讯游戏的投资策略更多地投向了那些生产3A大作、追求高品质作品的游戏开发商。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其对拉瑞安工作室(《博德之门3》的开发商)、From Software(《只狼:影逝二度》和《艾尔登法环》的开发者)的投资上,更在近期对育碧的深度合作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今年3月,法国游戏巨头育碧,发布了一则“割肉”的公告。他们宣布,将剥离旗下最具影响力的《刺客信条》、《孤岛惊魂》和《彩虹六号》三大游戏IP,成立子公司。而腾讯,则“豪掷”11.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93亿元),投资这家子公司,获得了约25%的股权。

500

育碧部分游戏目录 | 截图来源于公司官网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还通过额外收购的方式,进一步增持了《艾尔登法环》开发商From Software以及《八方旅人》开发商Acquire母公司角川集团(Kadokawa)的股份,持股比例达到了7.97%。这让腾讯与大股东索尼之间的距离,也在“肉眼可见”地缩小。

From Software的社长宫崎英高,甚至出现在了腾讯深圳总部。外界猜测,宫崎英高此次来访,绝非仅仅是与天美工作室交流经验,双方未来更有可能会展开项目合作,甚至可能涉及《艾尔登法环》这一知名IP。

对于索尼、微软、任天堂这样的主机平台方而言,他们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除了自身的独占IP,便是与第三方工作室的深度合作。当这些第三方工作室被腾讯“深度绑定”,甚至成为其投资版图的一部分时,自然会感到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索尼与腾讯之间的摩擦就只是概率问题了。

对于索尼而言,其第一方工作室(如顽皮狗、圣莫尼卡工作室、Insomniac Games等)及其所开发的独占IP(如《战神》、《最后的生还者》、《蜘蛛侠》、《地平线》等),是其在业内安身立命的本钱。上述这些工作室,均为索尼全资控股,几乎不可能允许竞争对手(如腾讯)持有股份。

而腾讯的投资逻辑,则更倾向于那些未被巨头收购的潜力团队或细分领域头部公司,以及那些能够实现“跨平台变现”能力的IP。只不过,当下还具备收购价值的IP已经所剩无几,正在逐步靠近索尼爆发的临界点。

因此,当腾讯的触角延伸到《荒野起源》时,索尼的反应,便显得尤为激烈。对于索尼而言,或许并非是单一的版权侵权问题,更多是对自身核心资产和市场地位的一种“警示”。

03

致命的急迫感

索尼对腾讯《荒野起源》的诉讼,存在着一个扎心的变量,即索尼自身在服务型游戏(Live Service Games)领域的“屡战屡败”,以及腾讯在这一领域的逆天实力。

从胎死腹中的《最后生还者》多人模式,到暴死的《星鸣特攻》,都印证了索尼在服务型游戏领域尚属稚嫩。外媒VideoGamer甚至评价,如今《失落星船:马拉松》与《Fairgames$》即将登场,但种种迹象表明,它们很可能“重蹈覆辙”。

《Fairgames$》自2023年5月公布CG预告片后,就“音讯全无”,内部延期至2026年。更糟的是,开发商Haven不仅流失了创始人,早期测试版本更被曝出“手感生硬”、“体验糟糕”。

至于索尼“豪掷”37亿美元收购的Bungie,其操刀的《失落星船:马拉松》,虽避开《GTA6》选择2026年初发售,但处境同样“岌岌可危”。测试版反响平平,连资深Bungie粉丝、福布斯撰稿人Paul Tassi都断言,《马拉松》需要“奇迹”才能达到索尼预期。

500

《失落星船:马拉松》游戏图 | 来源于IGN中国

至于后续更为逆天的表现,就不过多赘述。总之就是一句话,“人菜瘾大”。

即便如此,索尼的执念不死,坚持深耕在线多人游戏领域,并表示会持续为这类项目投入“重金”。

至于索尼为何如此执着,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在索尼看来,相比3A游戏硬桥硬马地开发,服务型游戏几乎就是“躺赚”。

实际上,服务型游戏更加考验企业的运营能力,只是相应的风险性相对较低而已。

根据最新的招聘信息显示,在一份UX/UI设计主管的职位描述中,索尼明确要求申请人需具备“领导或直接支持实时服务型游戏开发的经验”,同时“了解全球游戏市场及电竞生态”和“拥有多人游戏开发经验”,并提及项目将使用虚幻引擎开发。

与索尼的“屡战屡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腾讯在服务型游戏领域的强大实力。从《英雄联盟》、《穿越火线》到《王者荣耀》、《和平精英》,腾讯凭借其在网络游戏运营、用户社群建设、免费游玩模式以及内购变现方面的“深厚积累”。

可以说,在全球服务型游戏市场,腾讯几乎就是“印钞机”的代名词。

正如前文所述,在一些第三方工作室和一些其他资产的股权占比上,腾讯的比重,已经越发接近索尼。例如,在《艾尔登法环》开发商From Software的母公司角川集团中,腾讯的持股比例达到了7.97%,与索尼的14.09%已经不远。

虽然索尼的第一方工作室(如顽皮狗、圣莫尼卡工作室等)目前没有腾讯的直接股份,且索尼对核心资产的控制权“绝对不可动摇”,但腾讯通过广泛的投资和合作,已经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游戏生态圈,其触角甚至延伸到了育碧的“核心IP”。

这带来的紧迫感,不言而喻,御三家回头发现,除了自有IP,诸多优质IP多少都拥有腾讯的影子。

如此反差之下,《荒野起源》在某种程度上,是腾讯意外地“搞定”了索尼一直想做却做不好的事情,即将3A游戏IP进行服务型游戏的延展。

当一个竞争对手,不仅在投资版图上日益逼近,甚至在自身最薄弱的环节上,以一种“抄袭”的方式,提前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战略目标时,索尼的焦虑和愤怒,可想而知。

这种“被抢先”的急迫感,或许才是索尼此次反应如此激烈、甚至不惜直接撕破脸的原因。对于腾讯而言,或许强大也是一种苦恼。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