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驱动新能源汽车继续狂飙,谁搭上了这班快车?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在狂飙。

 

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

 

新能源汽车保持高增长已经有好几年了。前几年的基数小,但现在基数已经相当高了,还能保持40%以上的增长,非常难得。

 

不过,有一点跟以前不一样,以前大家买新能源,主要考虑的还是电池用了哪些黑科技,续航够不够长,充电够不够快。

 

但现在消费者再买新能源车,智驾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可以这么说,智能化已经成了拉动当下新能源汽车继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在最近举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智能驾驶也再一次成为全场关注的重点,相关企业的展台人潮汹涌。

 

在资本市场,拥有智驾技术优势的企业上涨明显。而多位基金经理凭借专业判断,在这轮热潮中取得丰厚收益。

01

新能源汽车增长逻辑,变了

 

看两组数据:

 

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36.7万辆,当年的渗透率只有5.4%。

 

2021-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分别达到13.4%、25.6%、31.6%、40.9%。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了1286.6万辆。

 

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保持40%以上增长,渗透率已经逼近45%,势头非常猛。

 

除了产销量的增长,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也在快速提升。举个最直观的例子,2021年产的新能源汽车,跟2025年的产品,差距是非常大的。

 

几年前大家拼的还是简单的电池容量,谁的续航更久。现在大家更关心的,可能是快充技术、智驾技术。

 

技术升级,尤其是智驾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当下驱动新能源汽车继续增长的最强动力。

 

最近在上海举行的2025 WAIC,智驾企业展台就非常火热。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对智驾的重视程度也比以前高了很多。智驾做得好不好,不只是关系到车能不能卖好,而是关系到未来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里,还能不能留在“牌桌”上的问题。

02

哪些基金经理又踩中了风口?

 

好的基金经理,善于提前发现机会。

 

从整体来看,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这几年的发展都不错,主要车企的股价都有可观的涨幅,很多布局新能源汽车的基金也有不错的收益。

 

但从去年开始,车企的表现其实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化。比如同样是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和蔚来汽车,最近一年(截至7月29日,下同)港股股价分别上涨了130%、62%、10%。

 

差异还是很大的,如果把握不准,会直接影响基金业绩。那么到底哪些基金经理在这轮智驾热潮中抢先布局了?给大家盘一盘:

 

(1)钟鸣:中欧内需成长

 

中欧内需成长基金经理钟鸣,几乎是市场上最早公开明确表示看好智驾发展的基金经理。

 

早在2024年3月,钟鸣就在该基金2023年年报中明确表示:

 

“我们认为智能驾驶有望在未来1-3年内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消费者购车决策的主导因素之一,拥有智驾前瞻布局的企业有望获得市占率迅速提升。”

 

基于这种明确的判断,在2023年四季度,钟鸣对组合进行了一定调整,通过评估产业发展趋势、公司经营状况、盈利趋势和估值水平,增加了智能驾驶、IP影视等行业及个股的配置。

 

最明显的变化是,小鹏汽车、赛力斯在2023年四季度,成为中欧内需成长的前两大重仓股。

 

500

(中欧内需成长基金持仓变化)

 

这以后,小鹏汽车和赛力两只个股,几乎就没离开过该基金重仓股前三。最高峰的2024年四季度,这两只股票占据了这只基金20%的股票持仓。

 

当然智驾也不只有这两家车企,更多的是产业链企业。比如做汽车座椅驱动器、位置记忆电位器的双林股份,也被钟鸣重仓。而这家公司最近一年涨幅超过了400%。

 

钟鸣是一位擅长研究智驾和机器人的基金经理。虽然新能源汽车产业变化迅速,但她对智驾保持着较为一致的判断。

 

500

在今年第二季度报告中,钟鸣再次提到,从行业层面持续关注智能驾驶和人形机器人作为AI垂类应用的落地情况。

 

钟鸣认为,这类physical AI(改变物理世界的AI)将实现AI与人类生活的有机融合,AI将不只是会思考会分析的大脑,还将会劳动、会作业;作为人类劳动力的有效替代,他们在未来有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些领域诞生的将是有全球影响力级别的企业。

 

把自己的长处,用在产品上,也造就了产品的亮眼表现。截至7月29日,中欧内需成长A近一年来的收益高达63%。

 

(2)詹成:景顺长城鑫景产业精选

 

景顺长城鑫景产业精选基金经理詹成,是一位通信电子工程博士,而且还在英国诺基亚研发中心干过研究员,专业知识非常扎实。

 

在该基金2024年年报里,詹成提出了自己对智能驾驶的看法:

 

他认为,2025有望迎来智驾平权全面落地的元年,未来两年高阶智驾将快速普及至10万元至20万元汽车市场。

 

而智能驾驶产业链的加速发展为相关企业带来机遇,从芯片、传感器、域控产品到智能底盘、智能座舱、连接器等各个环节,相关企业都将受益于高阶智驾的普及。

 

从持仓来看,詹成最明显的变化是在去年四季度,把思特威、吉利汽车等公司提升到了前十大重仓股的位置。

 

500

到今年二季度,思特威已经是景顺长城鑫景产业精选基金中仅次于腾讯的第二大重仓股。这家公司主要生产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智驾是其产品的主要的应用场景之一。

 

500

从业绩表现来看,这只产品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近一年来其涨幅超过了30%。

 

(3)连骁:华夏汽车产业

 

一只定位汽车产业的基金,要如何筛选投资标的,华夏汽车产业基金,或许是个不错的参考标的。

 

先看持仓:从过去一段时间的前十大重仓股来看,基金经理连骁基本上保持着整车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及产业链企业1:1的持仓比例。

 

比如今年一季度的十大重仓股有小米、吉利、长城和理想等整车企业,也有拓普集团、福耀玻璃这样的上下游企业。

500

对智能驾驶的看好,是基金经理调仓的重要参考指标。

 

在一季报中,基金经理提到,汽车板块整体表现亮眼,相比市场有明显超额收益。这背后有许多原因,包括AI技术和智能驾驶技术的进步,以及企业转型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等。

 

基于此,基金经理的调仓,一是选择聚焦那些产品竞争力在加强的汽车公司。二是在智能驾驶领域加深研究和投资,包括整车和相关硬件。

 

这种策略让这只产品也取得了不错的表现,最近一年其净值上涨45%左右。

 

(4)刘瑞:东吴新产业精选

 

东吴新产业精选基金经理刘瑞,很早就看到了智能驾驶的机遇。

 

在基金2024年一季度报告中,他表示,“对于科技方向,我们相对看好以AI为底层驱动的智能驾驶、智能终端、机器人等产业在未来中长期符合时代背景的成长方向。”

 

有了初步判断后,他对智能驾驶的布局持续加深。

 

2024年,该基金的布局主要在科技和稳健资产两大方向。其中科技资产就是以AI赋能的消费电子终端、智能驾驶,以及AI算力等方面。

 

尤其是在去年第四季度,基金经理虽然主要配置没有大的变化,但唯独适度增加了智能驾驶方向的配置力度。

 

基金经理的理由是,“我们认为2025年中高阶智能驾驶的渗透率有望非线性提升,这或许蕴含着更多机会。”

 

这种判断也得到了验证。近一年来,该基金收益超过40%。

500

在今年一季报中,基金经理明确表示,“我们在智能驾驶方面的布局,也给我们的组合提供了相对不错的正贡献。”

 

目前该基金重仓股中,就有包括德赛西威在内的部分智驾概念股。

03

结语

 

这两年市场上出现的许多新热点、新概念,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专业性强且迭代迅速。

 

不管是新能源汽车、AI,还是低空经济、稳定币,理解这些产业有门槛,要跟踪好这些产业,更需要长久的投入。

 

我们拿新能源汽车来说,这实际上是一个极其庞大的领域。锂电池、整车、零部件、软件……每一个领域,都值得花大量时间研究。

 

这就对基金经理对行业基本面的深度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些基金公司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比如中欧基金所探索的资管工业化。

 

所谓资管工业化,你可以简单理解为“让专业的人去研究专业的事”。

 

传统上,基金公司各研究员更像是单打独斗,每人覆盖一个或数个细分领域。不仅研究缺乏沟通借鉴,成果也缺乏共享机制。

 

眼下这种方式显然是行不通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研究智驾就不仅要有汽车方面的知识,你还得懂工业制造、懂人工智能、计算机等很多方面,一个人是很难搞定的。

 

而中欧的资管工业化,就是把这种手工作坊式的研究,升级为“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的投研平台”。

 

通过深度分工提升细分领域的专业能力,通过流程化协作,实现专业洞见的共享,帮助提升团队投研能力,力争输出定位更清晰、风格更稳定、长期超额更可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