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中医!问止中医再递表港交所,冲刺"中医AI第一股"
中医与人工智能的碰撞,正在资本市场掀起波澜。
7月29日,中国最大的AI中医医疗服务商问止中医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是继今年1月首次递表失效后的第二次冲刺港股IPO。
问止中医三年营收增长近四倍、市场份额连续两年位居行业首位、经调整净利润激增735%——这些亮眼数据背后,是一个关于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融合的资本故事。
1、行业格局,风口上的AI中医蓝海
传统医疗痛点成为AI中医崛起的沃土。中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高度分散,2024年持牌中医师仅约76万名,其中高级中医师占比不足5%,远远无法满足庞大市场需求。中医师薪酬在医疗机构总成本中占比居高不下,传统诊疗模式面临效率瓶颈与资源不均的双重挤压。
而政策红利与市场潜力共同催生行业机遇。在国家“强县域、强基层”医疗资源下沉政策导向下,2024年国家中医药局明确要求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
灼识咨询数据显示,AI辅助中医市场正以惊人速度扩张。AI渗透率从2024年的1.4%预计提升至2029年的5.4%;AI中医市场规模从2024年的160亿元 增长至2029年的100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4.3%。
如今,技术破局重塑行业生态。据预测,2027年中国中医AI市场规模将突破1400亿元,一场传统医学的智能化革命正席卷而来。而中医行业长期面临两大痛点:优质医师稀缺(2024年全国76万持牌中医师中仅5%为高级医师),疗效标准化缺失。
最终,问止中医以“中医+AI”破局。问止中医构建了“医疗+健康+教育”的闭环生态,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力。而中医医疗服务是问止中医的核心收入支柱,贡献近90%营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OMO),问止中医已形成全国化服务网络。
目前,问止中医线下实体店总计11家诊所(含1家门诊部)覆盖深圳、广州等10城,93名全职医师均依托“中医大脑”开展诊疗;而线上业务触达全国373个城市,线上收入占比近90%;此外,问止中医专科布局,主要聚焦癌重症(20.8%)、疑难症(29.7%)和全科(49.5%)三大领域,积累超100万例真实临床病例。
问止中医的技术护城河“中医大脑”系统已构建全球中医行业最大的临床知识图谱,成为国内首个通过三甲医院临床一致性研究及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评审的AI辅助诊疗系统。该系统能实时处理患者症状、舌象、脉象等信息,每秒进行65万次个性化处方计算,大幅提升诊疗效率。虽然其AI订阅服务,虽目前仅贡献4.1%收入,但潜力巨大。
2、高增长背后的盈利拐点与隐忧
问止中医的业绩曲线描绘出一条陡峭的增长轨迹,但细节中暗藏挑战。
根据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前五个月,问止中医的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0.62亿、1.89亿、2.36亿和1.00亿元,但同期公司的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1.54亿、1.94亿、0.45亿和0.44亿元,而经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515.2万、4303.0万、6159.4万和2592.2万元。
在营收上,问止中医在2023年204%的爆发式增长在2024年放缓至25.1%,2025年前五个月同比增速进一步降至11.7%。这种增速阶梯式下滑的背后,既有基数扩大效应,也反映市场渗透进入新阶段。
且在问止中医的净利润上,在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还在飙升,但是到了2025年前五月仅微增3.5%。更值得关注的是,问止中医账面净亏损虽收窄(2024年净亏4500万元),但持续盈利能力尚未经周期验证。
此外,问止中医的成本结构隐患浮现。
在研发上,问止中医2024年研发费用仅840万元,仅占收入4.9%,远低于AI行业水平,与动辄2514万元的营销投入形成反差。而问止中医的供应链也存在风险,前五大供应商占比达48%-65%,最大单一供应商占32.4%,中药材价格波动叠加零长期合约策略,埋下断供隐患。
最关键的是问止中医的扩张风险,新诊所“三个月回本”的闪电战模式,伴随近四成物业面积违规使用、十份租赁合同未备案等合规问题。
3、资本征途,问止中医的上市棋局
此前,问止中医累计完成融资超2100万美元,其中,蓝驰创投持股20.55%、真格基金持股3.06%,而创始人崔祥瑞控股43.41%。
在资本寒冬中逆势冲刺IPO,问止中医的募资计划直指核心瓶颈。资金用途显示战略优先级:35%用于扩大线上线下医疗网络;20%升级“中医大脑”技术能力;15%加强供应链与煎药中心;10%发展精一书院社区;余款用于海外拓展及营运。
但问止中医深层挑战仍存:如何证明AI技术真实改善治疗效果而非营销噱头?青年中医团队+AI系统的组合能否应对复杂病症?
问止中医的IPO是中医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其价值不在于当前1.3%的市场份额,而在于验证了“AI解决中医标准化与规模化”的可能性。然而当资本褪去狂热,只有回归医疗本质——用可验证的疗效说话,才能避免成为风口上的泡沫。
无论问止中医上市成败与否,这场用技术重振国粹的探索,已在基层医疗土壤中播下变革的种子。当岐黄智慧遇上硅谷算法,千年中医的现代化之路,才刚刚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