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追梦中华湖南行走进“中国羽毛球之乡”益阳
【湾新社/大湾区时报益阳电 记者唐海文报道】27日上午,海外媒体代表团走进湖南省益阳,探访这座被誉为“中国羽毛球之乡”的城市如何孕育出唐九红、龚智超、田卿、贾一凡等众多世界冠军。从基层体校到国际赛场,益阳的羽毛球传奇令外媒记者深感震撼。
清晨的体校:冠军的摇篮
行程首站来到益阳市羽毛球运动学校。记者清晨6点半在当地朋友的陪同下,首先来到益阳羽毛球学校。标准的羽球馆里数十名6至12岁的孩子已在教练指导下进行多球训练,击球声与脚步声交织成独特的韵律。学校长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里的孩子每天训练5小时,文化课与体育并重。我们的理念是‘先做人,再打球’。”校史馆内,世界冠军的照片墙让记者感叹:“如此小城竟贡献了7位羽毛球世界冠军,不可思议!”
“羽球基因”的全民密码
在秀峰公园,记者目睹了市民自发组织的羽毛球赛。68岁的张大爷笑称:“益阳人从会走路就开始拿球拍。”市体育局数据显示,全市500余万人口中,羽毛球爱好者超百万,社区球场覆盖率居全国前列。随本报记者同来的东南亚记者记录下这一幕:“公园里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在打球,这或许是冠军辈出的土壤。”
产学研融合的“智慧羽球”
上午九时,记者又限采访团集体造访益阳羽校,这里设有全国首个羽毛球装备研发中心。学校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发的碳纤维球拍已出口30余国。驻场教练透露:“我们正利用AI分析运动员动作,科技赋能传统训练。”日本记者对此评价:“从制造到智造,益阳正在重新定义羽毛球产业。”
记者了解到,在益阳羽毛球不仅是运动,更是一种融入血脉的生活方式。从体校墙壁“做好人、读好书、打好球”的标语,到街头巷尾挥拍的市民,这座小城用数十年的坚持诠释了体育强国的“基层逻辑”。正如一名同行所言:“在这里,我理解了为何中国羽毛球长盛不衰——冠军的背后,是整座城市在托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