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西方历史的辩驳是权力之争

最近在互联网上兴起的对西方历史真伪的辩论是一场权力之争。我说过统治者的统治除了硬实力,武力和经济之外还有软权力,软实力,那就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以及为这种意识形态服务的社会评价机制和舆论以及学术评价体系等。关于西方历史真伪的辩论本质上是对于西方软权力的挑战。

从中国历史看,历史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历史,而是统治者政治意志与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这是普遍规律,对于西方的统治者,历史认知同样是统治者的政治意志与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孔子曰“欲行事必先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行不果”,历史陈述就是这个“正名”的作用。中国历史传统中统治的合法性通过两个要素来实现,一个是“法统”,一个是“道统”,统治者只有获得这两个价值判断的承认才能获得统治国家的合法权力。而历史认知就是造成这两个价值判断的基础工程。一个新朝的诞生与旧朝代的灭亡一定要有“图谶”来喻示“道统”的终结。而新王朝必定是原来“法统”的继承人。 这就是历史的政治价值。

对于西方政治逻辑也是一样的,西方通过历史来证明自己统治世界的合法权力。

在中国出现对于西方历史的质疑是非常正常非常正确的事,而不加辩驳地把西方写的历史编入中国的教科书是政治上的“弱智”,因为教科书代表的是国家意志,当西方历史陈述被写入中国的教科书就意味着中国政府在用自己的权力为西方文化权力和意识形态背书,意味着中国主动接受了西方的文化权力和意识形态权力。而中国在政治上与西方是对立的,但是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主动接受西方的权力,这是咄咄怪事。

现在兴起的对西方历史的质疑是大好事,这是中国文化觉醒的重要标志,它意味着中国的文化界出现了否定西方文化权力的力量。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