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深不透启示录》

整理朋友圈老友

《不深不透启示录》

各位朋友,闲来无事,咱就唠唠嗑,活动活动脑筋。想当年年轻的时候啊,就像个傻子睡凉炕,全然不懂得爱惜自己,可劲儿折腾。如今呢,别说让我写点东西,就是看多了都觉着累得慌。不过,爬格子这活儿,还得学会苦中作乐,回想起来,记忆里有些事儿啊,真是让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那时候的市领导,可都是老革命出身,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他们讲话呢,必定得依赖稿子。有这么一位领导(咱私下里戏称“冒号”),有一次,我把写好的稿子送过去,他匆忙翻了一下,立马就回复俩字——“不深不透”。至于到底哪儿不深、哪儿不透,他是一概不说,仿佛这是个万能的评判,只要祭出这四个字,就能打发一切。而且啊,但凡第一次送过去的稿子,统统都是“不深不透”的结局。

咱对文革时期的“批深批透”那是再熟悉不过了,这“不深不透”啊,感觉就像是它的外延版,意思就是不深刻、不透彻。为了这“又深又透”,我加班到大半夜,绞尽脑汁,把能想到的都写进去了,结果呢,领导还是不认可。

我一下子就茫然了,站在那儿不知所措。这时候,处长沉思了半天,突然一拍脑袋:“有了!”他让我把前年开的类似会议的领导讲话稿找出来。我一脸疑惑,问:“找这干啥呀?”处长只是淡淡地说:“看看再说吧!”

那次会议的稿子也是我写的,所以还有些印象。处长拿起那篇老稿子,用红笔划出一些段落,来了个移花接木,又稍微改了一遍,就让我把新稿子送给领导。

我怀里像揣了只小兔子,忐忑不安啊!这不是糊弄领导嘛!处长却说:“只能这样试试了。”

写到这儿,各位读者猜猜,我是不是又挨批了?嘿,您猜怎么着!领导看了新稿子后,脸上居然露出了笑容,还夸了一句:“挺深挺透的嘛!”就这么轻轻松松地通过了。我当时差点瘫下去,这反转也太大了。

事后我细细回味,这才恍然大悟,这里面的水啊,真是深得很,可就是不透!原来,这看似简单的工作里,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门道。而这种干法,处长可没少试过,想必他也是在这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生存法则”。

这段经历,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工作中那些形式主义的影子,也让我对职场中的种种现象有了更深的思考。以后的路还长,希望我们能少一些这样的“不深不透”,多一些真诚与实在。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