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震撼:中国正建设一世界级奇迹!
2025年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工程主要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投资约1.2万亿元,相当于三峡工程(最终投资总额在2000亿元左右)的 6倍,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水利工程,也是中国史上最大投资的基建工程,是超级大工程。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装机容量与发电量总装机容量 6000万-7000万千瓦(三峡为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 3000亿千瓦时(三峡为1000亿千瓦时),相当于 3个三峡电站的发电能力。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又称墨脱水电站)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境内,地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段。通过“截弯取直、隧洞引水”方式,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建设 5座梯级电站,利用50公里内2230米天然落差,水能利用率达85%以上。建设周期计划 2030年部分机组发电,2035年全面投产,总建设周期约15-20年,建成后将成为全世界最大水电站。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一旦建成,将具有重大战略价值。
一、助推中国建设“全电智能社会”,推动中国实现能源革命,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从化石能源时代转为全面电能时代,是一次能源革命,人类进入全电时代,全电智能社会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最明显特征。全电智能社会,就是通过电网把各种能源所发电力,输送到用电负荷中心,在所有的能源消费末端,不光家电、取暖设施,还有各类交通工具等等,尽可能都用上电,就是所有行业实现全面电气化或电动化,同时联网化、数字化、智能化。智慧电网、智慧家居、智能汽车、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在全电智能社会普及!全电智能社会需要海量稳定而物美价廉的电力供应,该电站建成后年发电量就可达3000亿度,这一电量可满足3亿人口的年用电需求,占中国当前年发电量的4.5%,相当于再造一个“西电东送”工程。同时,工程将带动我国西藏地区太阳能、风能资源开发,形成“水风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
二、有利于中国摆脱对化石能源的高度依赖,重塑中国能源安全格局。该电站建成后年发电量据说约3000亿度,而2024年中国进口了5.53亿吨石油,花了3252亿美元。这个水电站建成之后,能减掉我们27%的石油进口量,能有效降低国际能源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提升国家能源自主性与稳定性 。
三、西藏将会迎来大发展,西藏丰富的能源不仅可以服务全国,还可以辐射周边国家!投资约1.2万亿元水电工程,经过循环可能会生成约3万亿GDP。工程量大周期长,仅建设期间预计直接施工人员高达30-50万,间接带动包括建材生产、设备运输,以及后勤保障等产业链,按每1000亿元投资新增约49万个岗位计算,至少可以创造490万工作岗位,每年将为西藏贡献超200亿元财政收入。巨大的电力产能将吸引众多高耗能产业入驻西藏。电解铝、多晶硅等产业对电力需求巨大,水电站提供的廉价电力(成本约0.1元/千瓦时),如果配合川藏铁路,把原料运到林芝加工再把产品运出,将极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吸引这些产业在西藏落地生根,形成产业集群,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四、有利于中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按照每发一度电需要消耗约300-400克标准煤来计算,每年可以减少煤炭消耗近1亿吨,从面实现减少排放约3亿吨二氧化碳目标, 这减排量比英国全年工业碳排放还多!
五、有利于稳边固疆,构建藏南战略工程群。工程建设将推动高等级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完善,大幅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巩固中国在藏南地区的军事存在,增强对印度非法领土主张的遏制力。 工程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涵盖水电工程、地质勘探、电力运营、工程管理等多个领域。这些岗位不仅吸引了西藏本地人才回流,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投身西藏建设。他们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推动工程进展的同时,也为西藏培养了一批本土专业人才,提升了当地的人才密度。
长期稳定的工程建设和运营,为当地提供了持续的就业机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使得当地居民能够安居乐业 。有了良好的生活保障和发展前景,年轻人才外流现象预计将得到有效遏制,形成一个稳定的安边队伍。这对于促进西藏地区的社会稳定、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西藏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有助于提升我国在边境地区的影响力,提升我们的力量势能。通过跨国电网互联,未来或向东南亚、南亚输送清洁电力,促进区域能源合作与地缘经济整合。
工程建成后将形成总库容400亿立方米的调节能力,相当于雅江年均径流量的25%。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可实现对下游洪水过程的精准控制,将印度阿萨姆邦百年一遇洪峰流量从76,000m³/s削减至52,000m³/s。这种调控能力转化为水资源外交筹码,可在跨境水资源谈判中增强议价能力,并可以通过数据共享机制建立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