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印度向中国乞求解除稀土管制,我有个建议即:印度可用其国内的稀土矿来换

苏杰生这次访华身负特殊使命——让中国解除稀土管制。

中国目前针对美国的精准反击措施,其产生的影响也让印度喘不过气。据印度《德干先驱报》报道,中国收紧稀土出口正令印度汽车等多个行业陷入危机。在印度对稀土磁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中国对稀土永磁体的出口限制暴露了印度的脆弱性,为印度敲响了警钟。

尽管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权威数据,印度稀土储量达到690万吨,是仅次于中国和巴西排名世界第三的“稀土储量大国”,但由于国内稀土开采和加工能力不发达,其虽然有资源,却没有核心分离和精炼技术(印度的稀土开采量,不到1%,产量甚至都赶不上缅甸、泰国和尼日利亚,因此稀土产品还是得靠进口,尤其是从中国进口,占了进口配额的90%。)。导致在新能源车、电机、电池、风力发电等产业对稀土需求仍然依赖从中国进口。

印度经济眼下正要冲刺制造业升级,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对稀土需求陡增,可偏偏自家技术不过关,采了矿石还得依赖中国分离精炼。

自从去年10月中印两国领导人在金砖峰会上罕见会面后,印度动作不断。今年以来,印度国防部长、国家安全顾问接连访华。苏杰生这次亲自出面,已经说明印度方面有急事要谈。消息人士透露,这次中印会谈,“稀土”成了重中之重。印度的野心很大,想要成为制造业大国,这对稀土磁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新能源车、电机、电池、风力发电,样样都要稀土,印度稀土这道坎绕不过去。中国先进的精炼设施和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使得印度在这些关键原材料领域持续受制于人。

稀土是中国的“杀手锏”,中方对稀土的态度,是全世界一视同仁。现在印度急需中国稀土这事,我们可以告知印度中方之所以严控稀土出口,目的不是针对哪些国家,我们这样做无非想为本国子民多争取一点利益,让美国迫于断供压力,不得不解除针对中国的制裁。

此次印度外长访华向中国乞求解除稀土管制,我提个建议即:对于印度这样的“稀土储量大国”可用其国内的稀土矿资源来换中国加工的稀土成品,前提是中国提供的稀土成品只限于印度民用领域的应用并且不能“倒卖”给他国。印度稀土矿换中国稀土成品原则上按稀土矿提炼成稀土成品的2~3倍比例(根据公开可查资讯,一般要2000吨的原矿才能分离出1吨的精矿,2000吨×2.5)即印度可用5000吨稀土矿换1吨中国稀土成品,这样的好处是中国只是做来料加工,并不消耗中国稀土储量,加工成本由印度拿稀土矿来消抵。此举可我我国获得两个好处:1.可为我国稀土加工企业获得印度廉价的稀土矿资源;2.同时打击印度为关键材料而自主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加强其对中国主导的全球供应链的依赖。印度如果接受以上条件,我国可以通过稀土矿资源来换稀土成品的方式向印度提供一定规模和数量的稀土产品,这已经很给印度面子了如果不接受以上条件,印度乞求中国解除稀土管制未果的责任就在印度本身,而不在中方了。

另外,针对印度此前有打算做“倒卖稀土”配额一本万利的生意。具体而言,印度将从中国进口的部分稀土,以加价的方式出售给美国、日本、韩国、法国等军工生产大户,就像印度之前从俄罗斯超额进口原油,然后高价倒卖给欧盟那般从中牟取利益。我们首要先收集掌握印度民用领域所需稀土数量,再根据其需求限量供应一定规模和数量的稀土产品(建议严控不超过印度民用领域所需稀土数量50%)。为防止此前印度常以民用名义进口大量中国稀土,转手卖给美国、、日本、韩国、法国等用于军事产品,关键的是我们还要为稀土出口的用途建立一套完善的追踪机制,对印度加强管控,既区分军品和民品用途,又防止印度借民用之名倒卖稀土。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现在可以有条件的放开向包括印度在内的一些国家提供一定规模和数量的稀土产品但仅限用于民用领域,这样也可以在外交上缓解一下因稀土管制而造的紧张气氛(如欧盟等,为下一步中欧会谈创造有利条件)。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