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人文”谱新篇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将于7月24日举行
发挥平台作用,深化人文交流 2025交流周将围绕集中展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成果,丰富拓展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功能,深化“教育+”项目模式创新,吸引更广泛的东盟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参与到中国—东盟教育和人文交流活动中来,打造形成具有规模效应和经济社会效益的中国—东盟教育和人文交流活动品牌,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
2025交流周开幕期将邀请嘉宾、代表1000余人,其中外宾预计400人,包括东盟国家教育部长、东盟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驻华使节、国际组织负责人、中外大学校长、企业家、青年学生代表等。2025交流周预计将推动签署各类协议(备忘录)60余份,联合建设海外(产业)学院、联合研究院8个,互建实习实训基地6个,建设高水准职教共同体或产业教育联盟3个,推动1100名国(境)外青年来黔研学游学和交流访问等。
精控项目显效能,“教育+”融合创新促发展 2025交流周将控制开幕式规模及开幕期活动数量,增加人文交流活动占比和全年期项目供给,扩大参与面、受益面和影响力。2025交流周将举办活动116项,其中,开幕期拟举办相关活动19项,全年其他时段还将举办活动97项。整体规划上,2025交流周重点突出教育与“文旅体”“科创产”“商经贸”三个领域方向的融合发展,既实现更好服务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又推动其他领域依托交流周平台更好汇聚资源、加快发展。
在开幕期活动规划上,2025交流周坚持“以会促城、以会促旅、以会促产、以会促商”办目标,在节俭办会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项目内涵,设计并举办人文交流品牌项目、职业出海特色项目、数智赋能新兴项目、产学研用合作项目、支持开放发展项目等五大类平行配套项目。同时,以人文交流为主线,将音乐节、美食文化专场、国际文化艺术演出、电竞嘉年华、国际职业技能和体育交流赛事等人文项目与贵州文旅体活动充分融合,打造文旅体项目新样板。
聚焦三大方向,服务教育交流与合作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州已连续成功举办17年,已经成为中国—东盟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间教育合作平台和人文交流的重要项目。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交流周将紧扣构建开放互鉴的国际教育合作体系、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目标要求,按照教育部重点聚焦职教出海、数字教育和教师能力提升三个方向与东盟国家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一是打造职教出海新平台。
全面树立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理念,建立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人工智能、师生交流的教育合作新机制,建立“贵匠工坊”职业教育联盟,发布贵州职教出海旗舰品牌——“贵匠工坊”,首期预计落地8至10家。二是开展数字教育国际合作。依托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中国移动等建立战略互信机制,以中国—东盟多彩智慧学院为平台,汇聚国内相关高校及领域内优秀数字课程资源和智能数字工具,共建面向海外数字资源中心和慕课平台,目前已经汇聚国内外课程资源467门,上线虚拟实验项目超10项。三是合作提升教师能力水平。
在教育部指导支持下,将举办教师国际交流合作研讨会和STEM教师培训班,50名来自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东盟国家的科学教师将来黔参加为期一周的能力提升培训,积极分享交流在教育教学和教师能力提升方面的经验。
深度融入贵州元素,打造人文交流特色品牌 2025交流周围绕“智汇人文,教育共融,协同发展”主题,在人文交流特色品牌打造上从三个方向进行布局和实施。一是以“多彩合鸣”为主题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季特色展演。举办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国际青年主题音乐会,联合国内多所高校来华留学生,以音乐为载体来促进来华留学生情感融入和文化认同。
举办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国际文化艺术专场(贵安)演出,深入挖掘和展示贵州与东盟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独特魅力与共性,为贵安新区丰富城市文化载体和低效文旅项目引流探索新路径;举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青少年艺术教育成果展,通过青少年朋友的艺术互动,充分展示双方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成果,为青少年朋友搭建交流对话、艺术互赏、研学体验的交流平台。其中,7月25日晚将在贵安新区云漫湖公园漫游山露天草坪举办面向全体市民的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国际文化艺术专场演出,活动以文化艺术演出为载体,积极为文旅项目引流、促流探索新路径,演出期间,还将开展贵州特色食品、农产品、非遗商品等展销。二是以“数智‘黔’行”为主题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年轻态”IP赛事及数字应用。举办首届Z世代(中国、东盟及日韩青年)多彩电竞大赛暨贵州高校电竞联赛系列活动,以电子竞技赋能文旅体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深度推动贵州省高校探索实践电子竞技专业人才培养,开展电子竞技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建设,拓宽提供更多新兴领域高质量就业渠道,为贵州“职教出海”及产教融合开辟新的方向。举办中国—东盟多彩智慧学院示范应用交流会,积极推动中国—东盟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的“互联网+国际教育”合作,搭建更加优质教育资源的线上服务平台,努力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数字技能证书互认。三是以“知行贵州”主题的国际青少年交流计划项目和传统文体赛事项目。
举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和国际青年来黔研学营,加强我省与东盟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青年双向互动,服务“留学中国,学在贵州”品牌建设;举办中国—东盟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中国—东盟青少年跳绳邀请赛,扩大国际青少年文旅体融合交流机会,增进双方青少年友谊和情感。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2025交流周组委会秘书长、筹委会副主任杨玲,贵州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白震,贵州省外事办党组成员、副主任罗煜在新闻发布会上对记者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来源: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