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集团杭州上城区国资占股46%
娃哈哈集团杭州上城区国资占股46%,宗占股29.4%,职工委员会占股24.6%。而这家他们一起占股的公司,2022年资产只有58亿元,当年净利润只有1871万。公司没有上市,股东要挣现金回报,基本只有公司分红一种途径。一年不到两千万净利润,就算全部分红,国资只能分小一千万,宗能分六七百万。何况企业利润不一定分红,还要留着再发展。从资产来看,股东要挣身家,就是股份比例乘以公司市值,没上市的传统重资产保守算法就只能按1-2PB来算,所以至少在2022年,按股份算下来宗的资产只有不到20-40亿人民币。
在这种情况下,宗十几年前就曾三度成为中国首富,最高的一年资产达到1200亿,其他两年八九百亿。那这些资产怎么来的呢?分红的现金?还是这么传统的一家公司PB能够达到60倍所以市值特别高?国资股份比他多1.56倍,国资股东有没有分到这么多钱?股份价值有没有他的身家多?原因很简单,这公司整个体系的利益,全部被转移到了宗100%控股的体外公司,比如前端的生产,包装,后端的销售和渠道等,目前来看有370多家公司,用一个又一个的关联交易,直接把公司掏空了。娃哈哈就剩下一个品牌商标持有机构了。就这还不行,2024年,女接班人上位后,还要以3亿的价格,把公司持有的300多个商标打包转让给她控股的宏胜集团,万幸被国资委叫停了,否则这公司彻底就是空壳子,啥也不剩了,最后股份就会是一文不值。
公司实控人,在公司之外成立新公司,和原公司做交易,这是最容易导致经济犯罪的高危行为。比如在IPO审核中,就会把这当作重中之重来审。一是这种业务关联有无必要?需要说清楚,什么原因导致自己左手倒右手的交易非得存在?二是交易价格是否公允,比市场正常价格是高了还是低了?有没有故意给高价格,转移公司利润和资产,从公司偷全体股东的钱?有没有故意给低价,让体外公司亏损,而主体虚增利润?如此长的时间跨度,如此多的数百家公司,如此深度地介入了主营业务的上下游,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国资有没有监管?有没有审计过?光靠杭州本地或者浙江省,估计是找不到答案了,得更高层面来主导才会来算这个账,算清楚这个账。
再说这在香港的18亿美元,相当于130亿人民币的资金,到底是什么钱?怎么从国内出去的?以什么名义,走的什么途径,在谁哪个主体名下?这些问题都要搞清楚,否则光看子女争夺,争夺的到底是啥也没闹明白。如果是以娃哈哈拓展海外市场的项目名义转出去的,钱是在公司账户上,那么这些钱都是属于娃哈哈集团全体股东的钱,宗要把它设立为自己三个孩子的信托基金?这不是开玩笑吗?这是100%的职务犯罪,侵吞公司资产。这要搞成了还得了,哪个公司实控人敢把公司的钱,无视任何股东,全部转给自己的子女?公司法还当不当数?缝纫机不需要人踩?
如果是在宗个人名下,那么要去查查这些钱哪里来的?历年分红到底分了多少?国资分了多少?怎么流出去的?外汇管制是不是一纸空文?这些都是最简单的常识,但是普罗大众都沉浸在豪门恩怨的宫斗中,自动忽视这些关键因素。我估计这件事很难善了,包括宗家在内,或许会有很多人要去踩缝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