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项立刚老师商榷

我对项立刚老师还是很钦佩的,也经常拜读他的文章、观看他的视频,无论是他的创业奋斗的历程,还是其绝大多数网上言论的观点,我都非常认可,只是有一个论点“真正的基础研究就是实用”有些不大苟同,现简要与项老师商榷一下。

因为我虽然也知道基础研究是啥意思,但是肯定对这个概念的阐述肯定不规范、不准确,所以还是先百度了一下:基础研究,意思是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下面说说我个人的理解。

所谓基础研究,就是对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进行的探索、认识、把握和总结,其本身没有任何应用的目的性,其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至于以后能不能、什么时候被应用在具体的产品制造和产业发展上,谁都不知道,属于科学的范畴。比如数学上的霍奇猜想、庞加莱猜想和黎曼假设,以及物理学上的宇称不守恒、宇宙起源假说、暗物质研究等等,这些研究成果与人了现阶段的生产生活没有任何关系,将来就是研究出来理论成果,能不能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上发挥作用,也是个未知数。当然也有一部分基础研究后来也确实被人类利用了起来,并且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比如复数、傅里叶变换、麦克斯韦方程组、质能方程等等,但这都是后话,在人们研究这些理论的时候,只是为了探索科学规律,没有任何实际应用的目的性,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

    那么应用研究呢?是指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用来反映对基础研究成果应用途径的探索。我个人的理解是:应用研究是为了解决生产力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为了研究和制造出创新性的产品和产业而进行的研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华为,华为公司有着众多世界顶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但是他们并不从事任何科学原理探索的研究,而是利用现有的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的科学成果,来创造新的产品,比如5G、6G、鸿蒙系统、智驾体系、三折叠手机、折叠屏电脑等等,这些确实也都是世界领先,但都属于技术的创新,也就是属于应用研究的范畴。

至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到目前为止已经颁发了28次,几乎全部集中在应用研究领域,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而基础研究没有则没有任何获奖项目。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新中国建国70多年来,由于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由于近代以来被西方列强侵略、掠夺、压榨、欺凌,导致我国发展的基础非常薄弱,不得不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发展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直接相关的应用研究方面,比如重化工业、交通运输、农业粮食、武器装备、航空航天等等领域,长期间内无法在基础研究方面,比如天体物理、量子力学、数学猜想、基本粒子等等,投入过多的资源;二是随着基础研究方面的基本规律已经逐步被人类发现,有一些还被用于应用研究的相关方面,比如质能方程被应用于核工业和核武器上,量子力学的原理被应用于量子通信密钥分发上等等。剩余的基础研究项目难度越来越大,很多科学家终其一生也研究不出个子午卯酉来,比如数学中的黎曼猜想、天体物理学中的“两暗研究”等等,虽然这些年来,我国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也不断加大了在这方面的投入,但是要想研究出相关的成果,也真不知道猴年马月。

我们相信,由于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所以在未来的相当长时间内,我们还是要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应用研究领域,以直接推动我们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促进新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