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山姆上架了国产品牌:一场关于“国货价值”的认知纠偏

 

500

国货已自强!国货进入山姆,应是国人品质自信觉醒契机,我们中国早已经成为一流大国了,有些人还在盲目追求二流其他国家的商品,自信应当由中国造,国货更需要重新被认知。

作者/番茄酱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近期,一则关于山姆选品的吐槽在社交网络持续发酵,意外点燃了关于“会员费是否值得”与“国货价值”的激烈争论。

有会员消费者发帖质疑,山姆正悄悄“变味”:溜溜梅等国产品牌零食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其货架上,对此,很多会员表示不满。争议迅速蔓延,有网友愤懑表示,建议山姆会员店改名为山姆便利店,认为现在山姆上架的许多商品在家楼下的便利店也能够买到。

还有人说,上架国货会稀释其作为中产优选超市的稀缺价值与高端心智。然而,在我们看来,这种论调背后存在着两大关键误判。

其一,将会员制本质误读为“进口商品特权”,事实上,山姆全球采购的核心逻辑,始终是在全球范围内筛选品质最优、性价比最合适或最具创新的商品提供给会员;其二,忽视了中国食品工业近十年的技术跃迁,仍把“国产”与“低端”“low”“不如进口好”这种刻板印象绑定。

这场看似关于“性价比”与“会员权益”的争论,实则折射出部分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业跃升、品牌全球化进程了解的滞后性,反映了一种由来已久的品质自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显露了一种“外国月亮更圆”的陈旧心态。

事实上,国货进山姆不是中国品牌的“高攀”,而是全球零售巨头主动拥抱中国智造的必然结果。当下,国货已自强,消费认知亟待升级。

 

一、山姆选择国货背后,

是一场酣畅淋漓的价值回归

在情绪化的抱怨与“不值当”的论调背后,被忽视的核心事实是,今日的中国头部食品企业,其研发实力、生产工艺与品控标准,早已大大跃升,甚至在全球细分领域具备引领性突破。

如今,国产零食巨头进入以严苛选品著称的山姆体系,恰是国际市场对中国供应链实力与产品创新的高度认可,而非降级或妥协。

500

山姆收取会员费的价值基础,正是通过专业买手团队,依据严格、统一且往往高企的标准,甄选好货给消费者,一款产品能否进入其供应链,其自身的产品力、工艺水平、品质稳定性才是通行证。

溜溜梅等国货品牌的入选,正是其综合实力通过严苛筛选的体现,这与我国很多好产品在海外受欢迎的逻辑如出一辙,优秀的制造能力与创新成果,价值本身就应得到全球市场公平检验和认可。

以这次站上风口浪尖的溜溜梅及其拳头产品“无核西梅”为例,就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中国智造”标杆案例。

西梅作为全球广泛种植与消费的果干品类,传统加工工艺中,经常添加防腐剂以延长货架期,违背当下消费者对健康的极致追求。

在当前西梅加工市场中,产品原料和工艺流程出现了差异化分层。部分普通型西梅产品倾向于在未完全成熟阶段采摘,通过后期催熟以及添加糖分、香精等方式来弥补风味、提升感官体验。而溜溜梅推出的“零添加无核西梅”则强调采用智利、法国Agen等地自然成熟、全程甄选的原果为原料,甜酸比达到28%-30%。在保留西梅本身营养的同时,汁水更足、口感更好。

值得关注的是,溜溜梅在深加工环节引入了AI三维视觉动态检测与深度学习技术,对西梅干的果径、饱满度及表面瑕疵进行高速自动分选。根据官方披露,该系统可实现98%的大小分级准确率,并显著提升次品剔除效率。同时,企业正在探索多光谱X光穿透成像、红外及生物识别等多元化在线检测模块,用于去核后西梅干的果核碎片及异物筛查,从而提升产品一致性与安全性。这一系列检测流程已能够在实际生产中接近100%的去核率,为产业标准化与高端供给赋能。

在实现“零添加”方面,溜溜梅通过引进全自动清洗、预煮杀青、精细去核、巴氏杀菌和充氮锁鲜包装等多道工艺流程,为西梅的健康、新鲜和无核口感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背后支撑这些工艺创新的,是溜溜梅自建的研发团队和实验室。围绕梅子深加工和工艺改进,团队在生物发酵、风味提升等方向持续探索,每年保持稳定研发投入。对品质和技术的持续追求,成为推出多款创新产品的重要基础。

7月4日,由中宣部组织的“活力中国调研行”安徽主题采访团走进溜溜梅企业,聚焦溜溜梅作为民族食品品牌如何通过创新加工、品牌升级和全产业链打造,持续引领行业变革。此次调研不仅展现了溜溜梅依托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品牌创新,在全国市场实现规模化发展,也为中国食品企业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作为民族品牌代表,溜溜梅以芜湖繁昌为起点,抓住产业变革机遇,以“技术创新+助农帮扶+产业共赢”的三方联动模式,探索出一条农产品企业转型升级带动地方农业种植、产业链建设共同发展之路。

在国际化方面,溜溜梅也实现了走出去。如今溜溜梅以进入当地主流商超为目标,尝试与境外伙伴合资共创本土化新品,通过技术与渠道合作打开局面。据食品内参报道,借助东南亚市场当地伙伴,溜溜梅的梅子零食将进入东南亚大型连锁商超,直接面向主流消费人群。

正因有了这种全球领先的品质突破,才让产品在新时代具备了真正的“稀缺性”与“高价值”,这也是山姆甄选溜溜梅等国货的理由。但如今,仍有很多人觉得“此前进口的 Mrdonny 智利西梅更高级”,这种偏差意味着消费者对高端的判定标准,滞后于产业升级速度,亟需媒体发声,进行认知纠偏

 

二、er进山姆、领先行业、走出国门......

“华流即顶流”时代已然来临

品质领先的,不只是国产零食。从衣食住行到高科技产品,中国产品也在不断开拓全球市场,提升世界影响力,让中国品牌在世界绽放光芒。

家电领域,海尔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深度占据海外用户心智,去年6月,谷歌公司与调研机构凯度(KANTAR)联合发布《2024年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榜单》,海尔稳居十强,在海外业务营收、品牌力等方面,堪称全球化能力的头部品牌。

汽车行业,前不久,中汽协与央视网联合推出“国车新航向 万里拓新章”出海专题纪录片活动,聚焦中国汽车品牌的海外发展,联合红旗、长安、奇瑞、比亚迪、福田等五家中国汽车出海代表品牌,让行业看到,优秀品牌正将“中国方案”锻造成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新引擎。

其中,奇瑞汽车从2001年开启中国轿车批量出口先河,历经24年,到今年4月,奇瑞的产品已远销全球110多个国家,收获超1650万全球用户。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海外生产销售的本地化……

新消费领域,名创优品从成为首个入驻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中国品牌,到在印尼雅加达Central Park开设3000平方米的全球最大门店,名创优品加速进驻世界各地高端商圈,积蓄势能实现全球突围。在欧美市场更是实现了超高速扩张,2024年名创优品美国门店覆盖47个大州……

这些,本身就是“国货自强”最有力的注脚。与之呼应的是中国经济结构的深层次转型,从追求规模到聚焦质量,从依赖代工到崇尚创新,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创新策源地之一。零售货架的变化,就是这一宏大进程在消费终端的生动投射,我们理应有底气欣赏这种进步,为本土品牌站上全球顶级零售舞台而骄傲。

如今,全球消费者已经用钱包为“中国智造”投票,我们的消费者若仍固守“进口优于国产”的单一标准,这不仅是对本土创新者心血的无视,更可能阻碍健康的消费自信形成。

 

三、再看此次山姆争议:

应当成为消费自信觉醒契机

再回看此次山姆争议。其实,争议本身并不可怕,它提供了一个集体反思的契机。

我们是否真正了解了脚下这片土地发生的制造革命?当我们站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跃迁的历史节点,能否同步构建与之匹配的国民消费心态?

再说得直白点,我们是否公正评估了那些埋头研发、对标全球顶尖水准的中国企业和工程师?是否认识到,“支持国货”不再仅仅是情怀口号,而是建立在品质自信与技术自强之上的理性选择?

基于此,山姆货架上的溜溜梅等国货不是对会员价值的稀释、对会员智商的侮辱,而是为中国消费者打开的一扇窗,窗外是中国品质的星辰大海。

这场反思过后,“山姆换国货、会员就掉价”的论调应该终结了,国货上架山姆非但不该是大众的破防点,更应是消费观念升级的成人礼,这场风波的终点,不应是对山姆选品的质疑,而应是对中国制造重新认知的开始。

一言以蔽之,真正的“值当”,不是我们能凭借会员卡买到进口商品,而是能在中国品牌主导的货架上,享受到媲美乃至超越国际水准的品质与创新体验。这不仅是零售的进化,更是一个大国产业自信与消费自信同步觉醒的标志。国货已攀向品质高峰,国人自当昂首阔步,与之同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