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水浒传》

宋江,地主之子,刀笔小吏,满脑子的忠君爱国思想,缺乏像武松、阮氏三雄等社会底层贫穷草莽所具有的革命彻底性,最终将一班兄弟带上了接受招安的不归路。马克思所说的经济状况决定革命态度果然不错。

    对于白衣秀士王伦,梁山就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热炕头,关起门来自娱自乐,根本不想如何将梁山做大到能够独立生存下去、官府不敢来围剿的程度,因此当穷途末路的林冲来投奔的时候,王伦的第一想法是嫉贤妒能,生怕林冲抢了自己的位置,当晁盖来投奔的时候也同样如此,“比我高明的坚决不能用”对于晁盖,其理想便是成全兄弟义气,终日与一班兄弟厮混在一起,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缺乏宏观的对山寨未来的思考,缺乏理想。倘若晁盖当家,梁山是不会接受招安的

梁山一百单八将中可分为两类人:类似于武松、阮氏三雄、李逵、王英等从社会底层崛起的江湖草莽或本身就是占山为王者,他们身上多带有命案,为朝廷所通缉,他们都贫穷,经济上一无所有,对朝廷绝无好感,与其势不两立,充满了反抗叛逆之心,他们是绝不愿意接受招安的二是类似于双鞭呼延灼、秦明、杨志、索超、徐宁、孙立等本是朝廷将官,败阵投降,他们可能也对朝廷的昏暗腐朽失望,加之讨伐梁山被俘被俘,不得已投降,可是在思想观念上却未必愿意屈身为贼,对于接受朝廷的招安和重回体制内,他们多半是愿意的,同时因为他们是职业武官,有文化,能够带兵打仗,估计在梁山上排名比较考前因此比较有发言权

所谓逼上梁山,最典型的莫过于林冲了,他是从一个安分守己、尽忠报国的良民生生被陆谦、高衙内的一干艰险小人逼得家破人亡、走投无路,不得不反。但是梁山一百单八将中,很多人根本不能称之为好汉,如白日鼠白胜,一起劫的生辰纲,被捕后竟招供出晁盖一班人,太没有兄弟义气了;矮脚虎王英,本来就是占山为王的草寇,抢劫过往客商,奸淫妇女,其手下将宋江抢劫上山后竟要将其当作猪牛剖出心肺做醒酒汤,也太残忍了吧!还有母夜叉孙二娘,抢劫杀害来往客商,还要将人肉做成包子,我的个乖乖!船火儿张横也差点请宋江吃了板刀面穆弘穆春兄弟是揭阳镇上一霸李俊和李立揭阳岭上岭下一霸张横张顺两个是浔阳江边一霸;以此谓之三霸蔡福蔡庆本为监狱牢头,卢俊义蒙冤下狱,他们竟然接受别人的银子要结果卢的性命。再比如双枪将董平,在投降梁山后“董平径奔私衙,杀了程太守一家人口,夺了这女儿”,杀人全家、淫人妻女,完完全全是强盗嘴脸;在宋江三打祝家庄的时候,扈家庄本来已经投降了,李逵杀的性起,不分青红皂白将扈家庄的满门老幼杀了个干干净净,宋江却并没有惩罚他。扈三娘遭此灭门之灾,宋江还要将她嫁给矮脚虎王英这个身高不足三尺、好色如命杀人如麻的家伙,宋江倒是对王英义气深重了,但对扈三娘是何其的残忍,完全成了宋江做人情的牺牲品。

梁山上多的是杀人不眨眼的亡命之徒,很多人上梁山落草为寇只是为了寻找一个安身立命的场所如杀了自己老婆的杨雄和石秀等直到宋江上山后树“替天行道”的大旗,这四个字其实也表明了宋江反贪官污吏不反朝廷,反奸臣不反皇帝,这四个字的含义其实是说皇帝圣明,但是被诸如蔡京、高俅、童贯、杨戬等奸臣所蒙蔽,宋江认为自己要替大宋皇帝为底层人们主持正道和公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劫为富不仁之富,济孤寡老弱之贫。这里的“天”不是上天,而是天子、皇帝的意思,例如在第七十一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宋公明慷慨话宿愿》中宋江道:“众弟兄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事实上这四个字提升了梁山的境界,若没有这四个字梁山之存在只是为了打家劫舍只图自己快活,有了这四个字,梁山变成了胸怀天下众多受苦受难的大众,就像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从此梁山才有了自己的政治上的诉求,虽然这种诉求比陈胜、吴广起义提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南宋农民起义领袖钟相提出的“均贫富,等贵贱”等要微弱模糊得多。从此梁山在宋江的带领下走上了一条延揽天下不得意的英雄、扩充实力与官府对抗的路梁山与官府的对抗也只是希望朝廷认识到梁山的实力,令武力围剿不成只好改成招抚,在接受朝廷的招安后能够卖个好价钱

宋江为梁山的存在找到了一个看起来光明的借口,这是宋江比晁盖高明的地方。虽然实际上梁山也是劫富不济贫也未见主持什么正义,坏事倒是做了不少,比如为了逼朱仝上山,宋江令李逵将一个幼儿的头颅劈成两半;为了逼秦明上山,派人冒充秦明将青州城外数百户人家烧成白地,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计其数,如此种种可谓不择手段。宋江此人也有很多地方值得思考,他本来在县政府任职做事,又去结交江湖上各色人等,包庇晁盖等这些朝廷通缉犯,真正的黑白两道通吃。当晁盖抢劫生辰纲事发,官府来捉拿他,要求郓城县提供帮助时宋江毫不犹豫的抛弃了自己的岗位职责很多人轻视宋江,以为其能博一个“疏财仗义”的名声只是肯花银子,以小恩小惠收买人心。宋江不但精通人情人性还自有其人所不及的襟怀眼光,比如他和戴宗李逵、和武松的初次相逢等

武松为报杀兄之仇,怒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真是痛快。首先,对于怒杀西门庆,武松在一开始也是想通过官府解决的,他收集了人证和物证,证明自己的哥哥武大是被毒死的,但是县官收了西门庆的贿赂不肯真正的审理案情,武松被逼无奈才选择了自行报仇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关于复仇,历史上有很多争论,亚当斯密完美的报复需要让对方明白他罪有应得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怨?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云南孙小果案之所以引起人们如此大的关注是因为此案突破了人们的心理底线,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遭遇到这种被人欺负的情况,如果政法系统的人贪赃枉法,施加暴力被判处了死刑的人像孙小果一样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减刑,从死刑到死缓,从无期到有期,法律不能惩罚坏人、主持正义,武松当时是县衙门的都头,也算是政府中人,都求告无门,换成无权无势的普通人能怎么办??

但是对于金眼彪施恩,其本身就是以泼皮无赖,依靠自己父亲的势力在快活林强买强卖收保护费,施恩道:“小弟自幼从江湖上师父学得些小枪棒在身,孟州一境起小弟一个诨名,叫做金眼彪。小弟此间东门外有一座市井,地名唤做快活林,但是山东、河北客商都来那里做买卖,有百十处大客店,三二十处睹坊、兑坊。往常时,小弟一者倚仗随身本事,二者捉着营里有八九十个弃命囚徒,去那里开着一个酒肉店,都分与众店家和赌钱兑坊里。但有过路妓女之人,到那里来时,先要来参见小弟,然后许他去趁食。那许多去处每朝每日都有闲钱,月终也有三二百两银子寻觅。施恩与蒋门神一丘之貉,彼此彼此,武松又何必帮他?在鸳鸯楼上将一干侍女等无辜之人统统杀了,实在是不该。

梁山泊、瓦岗寨等占山为王、割据一地,据险而守,为老毛的创建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待条件成熟后再掀起革命高潮的理论提供了借鉴,不也是十八路烟尘共反了大隋朝吗。故事的翻版,中国式思维。

梁山上真正行侠仗义的只有花和尚鲁智深和拼命三郎石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求任何回报,即使付出巨大的代价也未见其有何后悔鲁智深最终的结局是“见潮而圆,见信而寂”大彻大悟了。征讨完方腊后,鲁智深和大军住宿在钱塘江边的一座寺庙中,半夜他听见涨潮的轰隆声以为是两军交战,拿起禅杖要奔出去厮杀,经寺中僧人告知方知是钱塘潮信,然后鲁智深就圆寂了。当时的情景,他必定觉得潮水声和厮杀声是如此的相似,就像庄周梦蝶一样分不清真实和虚幻此身非我之身,以往的杀人放火,征战厮杀,纷扰的世事也象这东流水一样一去不返,事了成空,缘尽则无,大彻大悟万事无所萦怀才圆寂的。大概作者觉得鲁智深的行为符合“遵从本心、正道直行”,才给予其如此完美的结局。

梁山好汉们都歧视女人,孙二娘、扈三娘、顾大嫂哪儿是女人啊,简直比男人还男人。其余的女人们如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卢俊义的老婆等全是荡妇,没一个好人。在梁山好汉的眼中,亲近女色就不是好汉的行径,所以李逵看见宋江和李师师喝酒后表现的怒不可遏。

梁山好汉们之间有义气吗?当晁盖劫了生辰纲事发,官府来抓他的时候,宋江冒着生命危险去通知他逃走,不可谓不讲义气,但是当梁山众好汉在江州劫法场救出宋江后,晁盖和宋江之间的明争暗斗就开始了。以宋江的胸怀抱负,如果屈居人下无权无势,没有人力、资源,怎么能够号令群雄,要做一番事业又怎么能够?晁盖又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不能够令宋江折服。到了梁山,晁盖要将山寨第一把交椅的位置让给宋江,理由是在当初晁盖等劫了花石纲之后宋江对其有救命之恩,可是现在晁盖现在不也救了宋江吗?宋江推辞的理由是"仁兄,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意思是你晁盖没有其他的能耐,不过早生几年罢了,两人何其的虚伪!宋江上山之后第一句话是"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住上坐,新到头头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只此一句话便将原来头领所有功劳全部抹杀,同时右边的头领的数量明显超过了左边,这些人可是奔着我宋江而来的。此后无论是打祝家庄、高唐州、青州,宋江都是自己带兵,动不动就是“哥哥是山寨之主,如何可以轻动”,晁盖几乎被架空,梁山众好汉们都知道,若将来要在山寨中有个好的位置,跟着宋头领多立些战功才是正经的。晁盖临死之时明知宋江是寨主之位的不二人选,偏偏遗言说为其报仇者便可为山寨之主而不是直接指定宋江,可见其对宋江向朝廷投降的路线是多么的不满意对于接受朝廷的招安,武松、鲁智深等头领都是不同意的,如在“菊花会”上,武松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鲁智深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乾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但是这些反对终归无用。

事实上,《水浒传》以无情的笔触描写了社会的残酷黑暗,强如武松,也曾经被西门庆收买贿赂官府,有冤难申,如果换成一般人,没有武松的神勇,恐怕只能冤沉海底了,就像没有遇到鲁智深的金氏父女。即便市井中人也无不体现着贪婪和狡诈,例如当武松找郓哥做人证时,书中写道:“郓哥那小厮也瞧了八分,便说道:只是一件:我的老爹六十岁没人养赡,我却难相伴你们吃官司耍。”武松道:“好兄弟。”便去身边取五两来银子。“你把去与老爹做盘缠,跟我来说话。”郓哥自心里想道:“这五两银子如何不盘缠得三五个月?便陪侍他吃官司也不妨!””。

所谓“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少年人涉世未深,看不透剧情背后的残酷与江湖险恶,容易被书中好汉们的兄弟义气、快意恩仇所吸引,因此容易好勇斗狠,拉帮结派,误入歧途。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