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制造业也不是一天垮掉的
我是干制造业的,电子方面的,几乎每年都能被猎头骚扰一次苹果的职位。这个倒不是我有多牛,因为这个是苹果的驻厂的职位,苹果是少有能在开发节奏上还能跟上中国企业的,就是靠在供应商派驻大量的工程师才搞定,不过很久以前,这些职位都是外包职位(薪资不低,劳动强度也不低),一旦和这个供应商不合作,外包就直接裁掉这个人了。所以流动率相当夸张,再加上制造业的人不像CS专业的好培养,CS的人完全可以靠自学来入门,但是制造业不行,所以要靠猎头去捞人。
这次相当有趣,是一个所谓产品可靠性(reliability)的职位,和我的工作有点相关,但是相关性又不大,我就委婉的拒绝了,但是猎头还是不依不饶。可能是KPI压力,又可能是美国公司光环不在,不好招人。一直缠着我,我后来就把简历给他了,我估计对方看到我的简历,应该不会找我面试。当时两天后,反馈来了,说是苹果的人找我面试,一下就把我弄蒙了。后来我想想,去见识一下吧。结果可以先告诉大家,双方都看不上对方。
其实这次我最大的收获,是有点弄明白美国公司对研发和制造业的看法。。。中国这边想法是研发设计出来的产品,肯定研发要去测试产品的可靠性之类,测完了才能上市。但是苹果不,因为苹果的研发中心在美国,那些研发来中国很麻烦,所以他们把产品可靠性让代工厂去做(达丰),这个也还行,苹果这边也找了对应的人去接口代工厂,但是从我的角度来说,这些接口人应该是苹果的人,而不是外包的人。因为这些产品可靠性知识是一个know
how的知识,很难积累的。但是苹果就这样做的后果是,外包的人肯定是得过且过,外包主观能动性肯定很差,美国总部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再加上外包流动性的问题,所以研发和工厂是脱节很严重。
美国公司确实是看重研发,而轻视制造业。从半导体行业就能看出,电子行业,其实也是这样很久了,比如dell和hp很久之前就把低端型号的产品直接让台资企业设计,然后贴个牌就行,美国那边只保留高端服务器的设计,但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高端也慢慢被追上来了。但是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中国是研发和工厂之间连接非常紧密的,能形成反馈,然后一代代的迭代,慢慢产品就上来了。欧美最大的问题,是不敢把研发放中国,但是工厂离不开中国,慢慢的研发和工厂脱节相当厉害,久而久之我们就发现欧美产品不但跟不上时代,连质量也开始下降,其实都是来自脱节。
中美在制造业的竞争,我有一个简单的比方,就是上马中马下马,上马是顶级大脑,这方面美国和中国现在应该是打平,可能一些方面,美国还超过中国,下马是最底层的制造业生产线,这个是中国完爆美国,中马就是中美研发工程师,这个勉强算是打平,但是因为美国的中马和下马是脱节的,所以美国中马迟早也要完。
PS:顺带吐个槽,我这段时间觉得HR和猎头越来越喜欢拿人过去充KPI,有一次最搞笑,因为一半职位要求是要搞测试,我就说了不合适,然后HR说给面试官看了,说可以面试,直接从招聘APP把面试发过来了,我也无所谓,因为现在都是视频面试。面试的时候,对方按照惯例要求我先介绍自己,我反过来先问他知不知道我没有测试背景,他说知道,但是希望我以后能在工作中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我就是直接说不合适,面试就结束了。面试从开始到结束才两分钟,创造了新的面试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