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新造车“兄弟”,成了2025失意车企

500

最近要说最憋屈的车企,江淮必有姓名。

在同行们纷纷交出亮眼成绩单蓬勃发展的当下,江淮却有些“背道而驰”。7月14日,江淮汽车一份预亏公告撕开残酷真相:净亏损6.8亿元,与去年同期的3.01亿归母净利润形成明显反差。

销量数据更显寒意——上半年汽车销量19.06万辆,同比下滑7.54%;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仅8297辆,同比暴跌35.08%,远超行业平均跌幅。

对于业绩预亏,江淮汽车在公告中解释称,一是受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境外汽车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等影响,公司出口业务有所下滑;二是公司高端智能新能源乘用车项目尚处于产能爬坡期,尚未呈现规模效益。

500

这张被业内称为“最惨成绩单”的背后,是出口萎缩与高端转型双重夹击的困局,也是中国二线车企生死转型的残酷样本。

毕竟更早之前,根据江淮汽车2024年度报告显示,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1.16亿元,同比下降6.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84亿元,同比下降1,277.59%。最近三年的财报,江淮汽车已经有2年计入亏损。

交出一份颇为失意的成绩单,江淮到底怎么了?

01

蔚来昔日兄弟,分道扬镳

江淮汽车的困境并非一日之寒。

早在2024年,公司已显露疲态,净利润亏损17.84亿元,销量下滑7.42%。而今年上半年的加速坠落,暴露了更深层矛盾。

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板块,市场表现均不理想。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江淮汽车销量支柱的商用车板块也没能逃过一劫,产销量均出现下跌。2025年一季度,商用车产销分别为6.69万辆和6.6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7%和1.6%。

500

曾经的江淮一直是与蔚来绑定。很多人认识江淮也是因为蔚来,被市场赋予强烈的“蔚来代工厂”认知。

但这份蜜月期并不能长久,双方合作始于2016年,一起打造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2023年双方代工合作终止,同年12月5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开挂牌转让部分资产的进展公告称,以31.58亿元价格向蔚来汽车受让蔚来汽车工厂等资产。

曾贡献稳定利润的蔚来代工业务彻底终结。随着合资公司解散与生产基地出售,江淮失去了重要的“输血通道”,而自主品牌未能及时补位。

当比亚迪、吉利等车企在新能源市场高歌猛进时,江淮的瑞风、钇为等产品难以突破中低端认知,技术迭代速度落后主流阵营。

一直以来,江淮很明显的情况是自己的亲儿子们存在感不高。除了主品牌江淮外,还有瑞风、思皓、钇为等品牌,但品牌知名度并不算太高。思皓和钇为两个亲儿子,在市场的存在感不足。

500

新能源显然没能有更大的起色。从数据上就能看出,2024年江淮汽车的新能源车型销量仅51809辆,仅占乘用车总销量不到30%。

面对如此明显的窘境,江淮显然也不能坐以待毙。

02

逼到墙角的江淮,背水一战

车圈大考将至,没有退路可言。为破解技术依赖,江淮也不是没有找过新的自救出路。

500

它这几年没少折腾。入股大众汽车(中国)拓展新能源领域,与大众联合推出的‘ID.与众’,一个月仅有的两三百台销量没能引起水花。

500

江淮没放弃,在蔚来大众之后,又找了一个新盟友:华为。与华为合作的尊界品牌,更是成为江淮背水一战的筹码。这款定位百万级的豪华电动车,承载着品牌冲高与盈利破局的使命。

两家合作也是尝到甜头的。尊界S800售价70.8万-101.8万元,直接对标奔驰S级、宝马7系。其搭载华为ADS 4.0智驾系统、途灵龙行底盘等六大首发技术,玄武车身架构与“原子级”品控体系等卖点,吸引了不少眼球。

从去年江淮与华为联合打造尊界的消息爆出后,江淮汽车的股票就一路飙升,一度超过部分传统大厂。

尊界S800正式亮相后,48小时的预订量达到2108台。作为一款售价超百万元的豪华车,这个销量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期。

当然工厂也没落下。生产该车型的尊界超级工厂于去年12月16日在安徽合肥正式落成,设计年产能20万辆,囊括品牌及用户体验服务中心,冲压、车身、涂装、总装四大工艺车间等设施。

500

在这背后,华为也是深度参与研发、销售全链条,其全球渠道体系也成为尊界触达高端客户的核心通道。

然而光环之下,暗藏隐忧。

转型光有决心是不够的,还要有巨额的投入,以及承受阵痛的定力。对于江淮来说,从现实成绩看,显然不能光靠一个车拯救大盘。

产能爬坡期的青黄不接导致规模效益缺失,成为拖累上半年业绩的主因,巨额投入无法在短期内转化为当期收益。更关键的是,在华为主导智能化技术的合作模式下,江淮自身的存在感进一步被压缩,被质疑存在“高端代工化”风险。

500

技术突围总需要时间沉淀。目前江淮汽车不仅亏损巨大,而且资产负债率也已接近75%,总负债接近370亿元。显然现阶段取得的成绩也只能说是杯水车薪。

03

孤注一掷,胜负犹未可知

江淮要真正扭转颓势,还需要在三个战场同步突破。

第一是产能突围。从8月起尊界S800需实现更高的产能目标,同时清理传统车库存,避免资金沉淀。

500

第二,是技术下放提速。技术平权将是又一大增长潜力,将华为智驾等核心技术,下放到15-20万元主力车型,能够快速提升智能化渗透率与市场份额。

第三是出海弯道超车。在匈牙利等基地加速KD(散件组装)本地化生产,以电动轻卡、客车等优势品类撬动东南亚市场,对冲乘用车出口下滑。在出口方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6月,江淮汽车整车出口量约10.7万辆,在整车出口量前十位企业中排名第九。而2024年同期,江淮汽车整车出口量12万辆,排名第八。显然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这些承载着百万豪车梦的轿车,不仅决定着资本走向,更将检验“高校研发+华为赋能”这条中国车企转型路径的成色。机构预测2025年亏损或收窄,但真正反转信号还在于——尊界产能利用率、新能源销量能否重回万辆级、现金流能否转正。

江淮汽车的困境,是中国汽车产业从“市场换技术”转向“技术创品牌”进程中的残酷缩影。

总之,尊界S800的初战告捷,已证明国产高端化的可能性,但产能桎梏、技术自主性、现金流危机三座大山仍摆在前路。当比亚迪凭借垂直整合构筑护城河、新势力们以生态裂变破局时,江淮的中间路线既需与时间赛跑,更要平衡短期生存与长期核心竞争力才行。

500

这场翻身仗没有退路——要么凭借华为渠道爆发力与八校技术突破,将今天的深坑变为明日黄金坑;要么在资源与时间的双重挤压下,成为产业整合浪潮中的悲情注脚。

毕竟,汽车产业的竞争法则从未改变:

转折点上的每一步,都是生死抉择。

作者 |澳瑞白  审校 | 琪琪

  视觉 | 金克斯   轮值主编 |祝余

→ 关注金错刀车评,秒懂未来智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