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冠”近程防空系统——俄罗斯新的反无人机盾牌
作者:兰顺正
首发自:《中国航天报》
2025年3月19日,卡拉什尼科夫集团向俄罗斯军方展示了新型近程防空导弹系统“树冠”(Krona)的全功能模型,包括作战模块、双波段雷达系统和自动化指控中心工作站。这一系统的诞生直接源于俄军在特别军事行动中积累的实战经验——面对敌方日益复杂的无人机与巡航导弹威胁,传统防空体系暴露出反应速度慢、多目标应对能力不足等缺陷,因此需要打造一款高度自动化、高机动性的防空系统,以应对包括隐身无人机、巡航导弹在内的各种空中目标。
资料显示,“树冠”系统高度集成化,整套系统由探测、指控与打击模块组成,可搭载于轮式或履带式底盘,适应各种环境。通过整合双波段雷达、高速数据链与新型导弹,“树冠”实现了对低空、低速目标的高效探测与拦截,各单元通过数据链实时共享信息,实现从目标发现到拦截的全流程自动化。系统采用 X/L双波段雷达,其中X波段(8-12GHz)雷达侧重高精度目标跟踪与火控引导,适合中近距离(10-25公里)的精确识别,而L波段(1-2 GHz)具备更远的探测距离和更强的穿透性,可覆盖低空/超低空目标(如隐身无人机、巡航导弹),并降低地形杂波干扰。据悉,单部雷达可同时跟踪10-15个目标,并支持多目标接战,二者协同工作可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稳定锁定目标,降低电子干扰的影响。
在导弹性能方面,“树冠”配备9M340与9M333两种型号导弹。其中9M340的飞行速度约875米/秒,射程10公里,它配备不受光电干扰和热诱弹影响的半自动激光火控系统,这令其在受到干扰和面对复杂天气条件时依然可以有效工作;该导弹采用串联式破甲战斗部,重约7千克,可穿透1000毫米以上均质钢装甲,兼具反装甲与反空中目标能力。9M333导弹射程5公里左右,飞行速度约550米/秒,导弹采用三波段红外导引头,支持“发射后不管”,可自主锁定目标,而且增强了对诱饵弹和隐身目标的识别能力;战斗部为5千克高爆战斗部,采用近炸+碰炸复合引信。
此外,“树冠”的指挥控制系统采用开放式架构,可兼容俄军现役防空系统(如 S-400、S-500),形成多层次防空网络。据悉“树冠”的设计定位明确指向现代战场的“低慢小”威胁。在乌克兰冲突中,无人机与巡飞弹的广泛应用已改变了传统防空模式。俄方认为,“树冠”凭借其高速反应、多目标拦截能力,可有效保护前沿部队、指挥所及后勤枢纽。而除野战防空外,“树冠”还具备要地防空能力,其模块化设计允许将作战单元部署于城市建筑群或交通枢纽周边,通过固定发射阵地与机动巡逻相结合,构建 360 度无死角防御圈。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已经在2025年2月阿布扎比IDEX防务展上公开了出口版本“树冠-E”(Krona-E)。有消息称,阿联酋在IDEX防务展上已表达采购意向,计划将其部署于关键能源设施周边。
之所以之前展示的是实体而此次展示的是模型,有分析认为,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俄罗斯军工企业采用“出口优先”模式,意图通过国际防务展快速吸引潜在客户并获取订单,而提前展示出口版本既能抢占市场份额,也能通过客户反馈优化后续设计,属于“特事快办”。另一方面,国内俄军自用版的“树冠”系统需要满足俄军更复杂的作战需求,例如与S-400/S-500系统的协同作战、多目标拦截能力等。其全功能模型包含双波段雷达(X/L波段)、自动化指控中心等先进组件,技术集成度更高,需更多时间测试验证。而“树冠-E”可能简化了部分模块(如采用单波段雷达或基础指控系统),以降低成本和维护难度,适合技术门槛较低的海外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