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水青荷,有一颗星星向你打招呼 | 文 曹喜蛙
御水青荷,有一颗星星向你打招呼
文 曹喜蛙
这几年,一直在思考隐形写作的概念,思考发起一个隐形写作运动,发起什么运动都只是一个旗帜而已,关键还是倡导一种新的认识时间的哲学,其本质仍然是正确做人的态度。
隐形写作运动不是一个人能搞起来的活动,毕竟也是个写作运动,至少需要几个人一起玩,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起哄。
隐形写作运动在国际上,已有旅法华裔作家、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国际女性运动倡导者、法国亚洲艺术家联合会UAAF创始人何宇红女士,共同参与发起。

旅法华裔作家、隐形写作运动发起人之一 何宇红(图片来自网上)
至于国内的参与发起的人还是物色,一方面还在寻觅酷爱写作且有态度的朋友一起参与,另一方面还在做评估、检测,宁缺毋滥,实际大多数的写作朋友几乎也都是隐形的,大家几乎都是名副其实的隐形写作者,正如早以前就说过的,隐形写作其实才是主流和大趋势,或者说隐形写作几乎一直就是主流,只是大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连这一点也都是隐形的,几乎都是遮蔽的。
在曹喜蛙长诗《操》里,有这么几句诗:
“我一万遍合上书。抬头无语:
而七仙女瞒着史蒂芬·霍金这个瘫子
从天国花园的小桥边给我投来一颗白矮星……”
白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就被命名为白矮星。白矮星最早是红巨星内部新生的,末期会演变成超新星,或者变成黑矮星,都是在不同条件下演变的,当然在没有变身以前也就是隐形的,这样的白矮星隐形的形态就是一生,这一阶段通过数十亿年的时间才逐渐冷却降温。比起白矮星人这一辈子的百年算个啥,白矮星的压力和高温那才就是叫受苦,白矮星的表面温度也很高,最后坍缩成密度更高的天体:中子星或黑洞。
了解各种星体变幻演绎的过程,其实跟读小说一样的感觉,也像读一部个人或英雄的血泪史诗,每个星体同样在隐形默默完成自己的诗篇。每个行业或专业里,都有贡献很大的人,但没有几个大众知道他们的名字,多数专家的一生几乎都是隐形的,每个人都像那些天空的璀璨凡星一样,没有几个人能叫出他们的名字。
很多人知道围绕太阳的有八大行星,当然也有人会甚至叫不出这八大行星的名字。一般多数人会叫出月亮的名字,尽管它只是绕着地球的一个很小的天体,没有办法跟太阳或那八大行星比。望着偌大的星空,更多的人除了太阳、月亮,几乎不了解其他星星成长的故事。面对这么一种庸众的实际现状,无须过高要求普通人对你有所了解,任何人都是对上帝和自己负责,宇宙里任何天体大家都是这样的,没有哪颗星体有任何冤枉和不平。

创作长诗《操》的时候,一开始一不留神就写了两年,写出来当时打印了500册就分发给老师或朋友们,后来也没有去投过稿,一不留神就把三十年过去了,中间改了几稿,依然没想过投稿,基本就是为自己写的,就像在农村过年在稍门上贴个对联,就是自己看看,左邻右舍看看而已,随后风一吹就算完事。
有了互联网,就又在网上发了几个地方,谁读过诗人也不知道,有网友或朋友说太晦涩,到了乙巳年又发了个新版本,又有几个朋友说晦涩,似乎知道说什么,但还是觉得晦涩,诗人说晦涩就晦涩吧,只要有人读过就好,读者读到的感觉总和它就是《操》,它到世上就是隐形的独特,并不是所有的诗都是大白话,要不然酒、油或水就没有什么分别,晦涩的诗就是一种烈性酒,隐形并不是坏事,也许读者会自问,这样的诗是不是传说中的伟大?诗人也不清楚,反正读到这样的诗感觉就像宇宙里,一颗星星离另一颗星星很远,但感觉它们确实是互相吸引着。
现在的网络跟以前的摆地摊一样,只不过现在是虚拟的摆地摊,地摊货都有个现象,越是大路货反而越卖的快,现在是个人都可以到网上申请个自媒体,公众号,或视频号,或短视频,或直播,也可面对面专访,但真正有10万+浏览的依然是很少,但大多数10万+的视频大多数都是没有意义的,他们的没有意义就是他们存在的唯一意义,更有不少媒体号天天都挖空心思设法蹭流量,为此天天声嘶力竭好像随时打爆了脑袋,反而真正重要的媒体发布都没有废话,多一个字都懒得多说。事实上,那些打爆了脑袋声嘶力竭的题目,见看多了自然就不看了,读者观众总有一天你会成熟的,没有成熟那都是还年轻还一根筋,等成熟了老了自然就会成熟或麻木,每个男孩女孩都有忽然逆反不听话的一天,但往往发现已经有点迟了,世上的每个骗子都知道宁卖老鼠药打死也不会卖后悔药。
网上的那些哲理短句、人生教条、老人箴言、成功金句,偶尔看那么几条,对有些人还是有点启示意义,看多了就都没有意义,真正理解一件事大多数都需要亲历才行,所以书要一本一本读,事要一件件阅历,理性就是理性,理智就是理智,常识就是常识,智慧就是智慧,劳动就是劳动,贫穷就是贫穷,权力就是权力,财富就是财富,资本就是资本,当你真懂了这些就成了琵琶精或AI,反正不是人了,只要还是人,大多数时候你只要还在事中间就会被遮蔽的严严实实,既然这样还不如就安心做个老实人做个隐形写作人,还是那句老话:只问耕耘,莫问收获。
文章写到这里,该写的似乎都写了,但笔者觉得假如读者读到这里,一定还会感到枯燥乏味,于是日前写完就懒得发出去,一直扔在那里……
谁知到了今天,突然在朋友圈看见有人写了一篇不错的文章,一看题目就过瘾《请别叫我“同志”,因为我不配》,二话没说就给转发了,为什么有人可能还不知道,因为这篇文章是跟某大报一篇文章打对。这样的文章,似乎越来越少了,关键是作者的胆识,现在的作者越来越没有胆了。我查了一下作者是谁,名不见经传,他的网名叫御水青荷,看IP应该是山东的,再查了查,还是没有查出,其实我也是多余,这是一个真正的隐形写作者。不过,我还是特意关注了他的公众号,这是一个不错的隐形写作者,而且他的公众号文章都是原创,水平基本一致,看来写的时间不短,他的文章我现在是写不出来,不过他的文章对我把隐形写作运动搞下去增加了信心。
这个作者之外,我还看见老艺术家杭法基,他在朋友圈说,他去年参加一个“一带一路”的国际艺术展,到今年发了一个荣誉证书,见到证书后他还是有点开心,我看了一下,是因为证书上边有10多个大使馆的大使的签名。这个活动的组织者,算是用心了,用了心的活动跟没有用心的活动一看就知道,大家也都能感受得到。真正用心的组织者,也是隐形人,证书上边没有留下他们的任何痕迹,因为那些活动的名称都是抽象的,因为我自己以前经常组织这样的活动,知道其中的甘苦,艺术家还能拿个证书,而组织者则经常会被大家挑刺。我在后边留言,办这个活动的人也不易,大家都不易,难得还记得给艺术家寄本证书。
一颗心常常是孤独的,尤其隐形者,隐形者更需要有人喊一声辛苦了,不过此刻我想抬头给天空的星星都问个好:你们辛苦了。
既然喊起来了,那就顺便再喊一声:御水青荷,有一颗星星向你打招呼……
2025年7月16日于北京月牙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