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猎椰水之王if
作者 | 刘杰
编辑 | 魏晓
谁能料到,年轻人对“天然健康”的执念,竟让一瓶白绿色包装的椰子水成了破局的钥匙。这场藏在便利店货架后的消费暗涌,或许早已埋下改写行业规则的伏笔。
这瓶椰子水,正是当下中国最大的椰子水品牌if,近日,其母公司IFBH叩开港交所的大门,发行价27.8港元每股,开盘大涨58%。值得一提的是,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参股其中,为健康饮品赛道投下了信任票。不过,历经飞升后的if近日股价一直在回落,遭到主力资金净卖出。相较之前的高点48.8元/股,已下跌了26%左右。
借势椰子水的爆火风口,if 在市场中一路起舞。但眼下,本土品牌、零售巨头纷纷下场围剿,再加上外卖大战的分润,饮品价格战进入白热化,贴着“进口高端”标签的 if,如何在守住品控底线的同时维持价格溢价,成了必须作答的考题。
椰水借东风逆袭
稳坐国内椰子水市场头把交椅的 if,身世并不简单 —— 它并非本土品牌,而是源自泰国。
故事要从泰国富商彭萨克说起。2011年,他创立了General Beverage公司,主要在泰国从事食品和饮料的制造与分销。2013年,if 椰子水的构想在他脑海中成型,同年便落地投产。
彭萨克早早盯上了中国市场的潜力。2015年,if 椰子水先在香港试水,没想到一举成功:2016 年便拿下香港市场占有率第一,此后九年稳居榜首,2024年市占率更是高达60%。
香港的成功给了彭萨克底气,他立刻将目光投向内地。2017年,IF椰子水信心满满准备打入内地,聪明的彭萨克将据点选在了电商运营聚集地杭州,由“杭州大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作为其经销商承担在内地的营销和销售业务。
但是,面对全新且无基础的新市场,if初入内地并没能掀起太大浪花,仅在小部分群体中以自来水的方式渗透。
转机的出现,竟源于友商的意外发力。2022年,瑞幸咖啡带着一款将彻底颠覆椰子类饮品在行业地位的产品---“生椰拿铁”面世,椰子饮品概念开始不再局限于小众消费圈,逐渐成为顶流。
当年,众多茶饮品牌嗅到商机,相继推出椰子口味饮品,譬如,喜茶的“超清爽生椰芒”、书亦烧仙草的“生椰桑葚莓莓”、茶百道的“椰子雪糕红茶”、古茗的 “西瓜椰椰”等。根据《2022中国饮品行业产品报告》显示,椰子使用频次在取样的40个茶饮品牌中占据首位。顷刻之间,椰子饮品成为新晋顶流。
机遇落地大本营,if椰子水迅速反应,在营销上加足马力,先是借助头部主播,当年5月,if 椰子水进入李佳琦直播间,5万件商品很快被抢购一空。同月,其又借助刘畊宏当时的超高人气,吸引众多健身爱好者关注。此后,其又签约了赵露思、肖战等明星代言,为其在电商等渠道销售助力,在肖战代言期间,其天猫旗舰店访问量暴增800%。
除了口味外,if椰子水的产品定位也愈发受到追求健康的“成分党”的青睐。其主打“0 脂 0 添加糖”,富含天然电解质、低热量等健康属性,满足了“中产”对健康生活的期待。
踩中多个风口,if椰子水也在内地市场站稳了脚跟,据招股书显示,自2020年起,if椰子水在中国内地椰子水饮料市场连续五年蝉联榜首,2024年市场占有率约34%,超越第二大竞争对手七倍以上。
不过,虽然if椰子水贴上了“干净”标签,以满足Z世代对健康及精致生活的需求,但在社交媒体上,部分网友反映“本来以为if椰子水是零糖,结果一看配料表天塌了”。还有网友称“虽然对比奶茶果茶相对健康,但也不能库库炫”。对于糖度较为敏感的减肥党来说显然不是个好消息。
轻量化前行的隐忧
令人咋舌的是,创造了现象级单品的if椰子水实际上只有46名员工,要知道饮品赛道的农夫山泉员工高达2万人、元气森林的人数也在千人以上。而这几十名员工在2024年创造了11.6亿元的营收和2.45亿元的净利润,这意味着人均创收高达两千万以上。
if椰子水造富神话的秘诀在于“轻资产运营模式”。据招股书显示,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2022年12月,General Beverage进行了业务重组,将if品牌业务线从中分拆出来,正式转让给IFBH公司。重组后,其仅聚焦if的品牌营销及产品研发,将“生产、包装、物流、销售”全部外包。
极致的精简策略收效显著,据招股书显示,2024年,IFBH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仅为3.2%,农夫山泉固定资产占比率是其十倍以上。此外,因为不设置仓库,其存货周转天数仅为2至3天。
轻量化前行下,IFBH盈利能力强劲,2024年,其毛利率高达36.7%,净利润同比激增98.9%。净利率也从2023年的19.2%提升至2024年的21.1%,在饮品赛道表现亮眼。
不过,轻资产运营模式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供应链把控、生产端质量检验、营销渠道铺设的长链条中,是否会出现部分环节失灵的情况?
今年5月份,有消费者在天猫超市购买两箱IF椰子水后,发现瓶内出现黑色发霉沉淀物,饮用后出现拉肚子症状,于是发起索赔。面对投诉,IF客服将责任直接推给代工厂,称“需联系代工厂处理”,而代工厂则回应“已通过品牌方品控验收”。
这一矛盾直指轻资产模式的核心漏洞:品牌方与代工厂在品控环节权责不清。据招股书披露,IF椰子水主要代工厂为General Beverage,该公司同时负责原料供应,形成“自产自验”的闭环,这种模式导致消费者难以追溯责任主体。
事实上,在饮品行业,重资产模式是常态,像蜜雪冰城的的固定资产占总资产高达约40%,在原材料端,其自建10万吨植脂末生产线;在河南、广西等地建设万亩柠檬、草莓种植基地,确保水果原料稳定供应。
无独有偶,农夫山泉在全国的12大水源地均为自建自营。元气森林目前已建成安徽滁州、广东肇庆等6座自建工厂,总投资72.5亿元。
精细化产业链的意义在于,品牌可以按照自身情况定制最优解。相比之下,高度依赖母公司代工与原材料供应、还处于共享产业链阶段的if,面对高强度竞争和市场变局时,辗转腾挪的空间势必更小。
轻资产模式能快速收割红利,却难抵风浪。穿越周期的关键在于,全产业链的深耕,以重投入筑牢从源头到终端的根基,构筑不可复制的长期壁垒。
if椰子水似乎也嗅到了危险的气息,本次其港股募资净额约10亿元,主要用于仓配建设等。其在招股书中坦言,募资将用于代工厂提升和开发新的生产线,以及购买设备及系统。一系列举措是否为向重资产模式转型的信号暂不得而知。
价格危局难支
if椰子水爆红背后,也在面临走钢丝的危机。
从招股书来看,IFBH在2024年有83.3%的收入来自于if品牌,虽然其旗下打造了Innococo品牌,定位为传统运动及功能饮品的健康替代品,但目前收入占比不足20%,换言之,if品牌撑起了IFBH主要业绩。
销售区域上,2024 年中国内地市场贡献了 IFBH 92.4% 的销售额。这种 “单一品牌 + 单一地区” 的模式,风险不言而喻。
有业内人士表示,资本市场更看重公司的品类运营能力,if椰子水该方面有待进一步观察,鉴于其目前品类单一的情况,其运营其他品类的成功率很难保证。
此外,if椰子水供应链端同样高度集中:2023 年、2024 年,IFBH 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占采购总额的 92.3% 和 96.9%。过度依赖供应商,难免导致成本端议价权薄弱。
价格上,根据if旗舰店数据显示,if 旗舰店数据显示:330ml/6 瓶装售价 28.8 元(约 0.014 元 / 毫升);1L装/4瓶价 56.9 元,相当于一瓶1L为14.2元。
在椰子水概念爆火的当下,不少本土品牌均欲分一杯羹,入局打造椰子水产品。譬如,四川旺鹭食品的品牌超吉椰;周黑鸭与泰国IMCOCO集团联合推出的丫丫椰;椰泰饮料集团于2022年成立的轻上品牌等等,均是瞄准了100%纯天然椰子水赛道,与if椰子水正面硬刚。
强敌环伺下,价格战悄然打响。以上文提到的超吉椰为例,电商平台显示,其1L装/2瓶的100%椰子水售价19.9元,折算后1L仅9.95元,低于if椰子水。
有消费者在电商平台提问到,“跟if比哪个味道好?”评论有答复称“感觉差不多,这个性价比高啊。”
此后,新零售巨头盒马也加入战局,其自有品牌椰子水100%纯椰子水,1L装规格原价12.9元,现降价至9.9元,新人促销价甚至低至3.9元/盒。盒马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新品牌不断涌入,市场竞争压力增大,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采取了降价策略。
近两周外卖大战进入白热化,“零元购”饮品一度冲上各大热搜。不少主打现制茶饮店的冰饮椰子水,在美团、京东、淘宝闪购等平台的外卖补贴加持下,将价格极致压缩。例如,一些茶饮店推出1L装的冰爽椰子水,原价可能在20-30元区间,经过平台满减、优惠券以及商家补贴后,到手价常常不足10元。
此外,椰子水的零元购也在上演,在社交媒体上网友们分享着在各大外卖平台薅羊毛攻略,古茗、盒马的椰子水产品到手近乎零元。
实际上,因不可持续性和消费群体不重叠的情况,外卖大战对if的影响是有限的。但产业链条完备、更了解本土市场且痴迷于内卷的国内品牌们,给if来带的冲击才是真正致命的。
在价格围攻之下,if椰子水曾在消费群、品牌力上的优势正逐渐被打破,其在价格战中如何守住品牌溢价是当下最迫在眉睫的问题。
Lanmeih/今日话题
你喝过椰子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