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裂!原来伊朗总统险些丧命,以色列是这么干的,美国态度很关键...
作者 | 尧风
01 伊朗总统被刺杀
日前,据德新社报道,伊朗总统马苏德·佩泽希齐扬在与以色列为期12天的战争期间险些丧命。
事情的具体经过是这样的。6月16日,在德黑兰西部的一处建筑,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召开会议,总统佩泽希齐扬、三个政府部门高层、其他高级官员出席。就在这个时候,以色列空军瞄准大楼的出入口,发射了六枚导弹或炸弹。袭击发生后,电源被切断,多名官员在离开过程中受轻伤,佩泽希齐扬腿部受伤。但他运气很好,还是活下来了,以色列没有刺杀成功。
这次事件真的是细思极恐。伊朗这次会议出席的都是高级官员,保密级别应当很高。但以色列作为敌对势力,能如此迅速获得会议地点、人员名单等机密信息,实施暗杀计划,说没有里应外合,谁会相信?由此看出,伊朗的安全体系过于脆弱,都被渗透成啥样了,情报不泄露出去才怪。而且以色列也很恐怖,早早在伊朗预置潜伏小组,建立强大情报网络,走私无人机部件和弹药,对伊朗实施精准打击,伊朗能玩得过以色列吗?
还是有可能的,总统佩泽希齐扬看起来不简单,舆论战玩得很溜。刺杀当天没啥动静,这段时间先是节目预告,接着揭露各种细节,把以色列架在火上烤。美国这边,他在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会晤的时候,表示这次刺杀和美国无关,通过把矛头对准以色列,向美国释放愿意谈判的信号。同时指出美、以战略分歧,放大美以矛盾,促使美国约束以色列行动。联合国这边,佩泽希齐扬刺杀事件,使中国、印度等中立国找到理由介入调停。此外,他抢占道德制高点,将自己塑造成受害者,争取国际舆论支持。很多媒体纷纷批评以色列“过度行动”,违反国际法。
02 对伊朗和以色列的影响
而且,作为伊朗少见的亲美改革派,佩泽希齐扬不被国内民众看好,认为他对西方的态度过于软弱。这次主动披露暗杀细节,将自己塑造成抵抗以色列的“英雄”,这不就打动国内民众,民意支持率提升了8%。同时,他也想借此次机会,迫使情报部门启动内部排查,对内部机构进行大清洗。更换革命卫队情报主管,为掌控安全机构创造契机。结果,伊朗逮捕700余名疑似以色列间谍,包含多名政府中层官员。难怪在以色列面前,伊朗没有任何秘密可言,再不清理,只有等死的份。
这次刺杀事件,进一步分化伊朗内部阵营。本来保守派就反对缓和政策,借这个机会,找理由弹劾改革派官员,和改革派形成对峙局面。很多人不再信任美国,要求中止与西方谈判。此前,伊朗签署核问题协议,答应限制核活动,不提炼5%的浓缩铀,换取解除国际制裁。袭击事件后,哈梅内伊默许部分强硬派诉求,拥核派占上风,要求加速铀浓缩技术研发,威慑以色列,伊核协议很难继续。此外,随着经济危机持续发酵,通胀率居高不下,民众生活受到影响,不满情绪加重。地方武装趁乱扩大权力,削弱德黑兰中央控制力,和中央进行博弈。
以色列这边,内塔尼亚胡拒绝在停火谈判中妥协,不愿意结束和伊朗的战争。美方推动60天临时停火协议,要求以方进行撤军,分阶段释放人质,内塔尼亚胡都消极应对,为了延续自己政治生涯,他试图用拖延战术,为此不惜选择刺杀伊朗总统。短期来看,确实转移舆论焦点,短暂凝聚民意,巩固右翼基本盘。长期来看,因为经济恶化,国内抗议会持续发酵,严重威胁政权稳定。而且,伊朗不是好惹的,要是代理人冲突升级,会让以色列陷入多线作战。眼看着形势即将恶化,国内反对派纷纷抨击,部分军方高层加剧和内塔尼亚胡对立,认为其激进策略不可行,加沙行动再持续下去,除了消耗国防资源,没啥太大意义。国内反战抗议不断升级,白宫外抗议者高举“停止武装以色列”标语。内塔尼亚胡再一意孤行,只会自取灭亡。
但是,以色列胆子这么大,离不开美国的纵容。美国对伊朗实施制裁,间接造成伊朗设备落后,加大和以色列差距。而且,美国曾默许以色列对伊朗的军事行动,为以色列提供情报支持。对这次袭击事件,美方强调关注局势发展,不直接回应。某种程度上,美国确实为以色列行动创造了方便,在伊朗看来是变相支持也不奇怪。要是美国继续放任以色列,会使伊朗放弃谈判,转而走强硬对抗路线,进一步加剧中东紧张局势。
03 结语
希望美国不要再挑事,加剧双方矛盾,中东早日恢复和平,但目前看来很困难。这次刺杀凸显情报较量的残酷本质,当谈判行不通,就只能用战争。未来伊朗和以色列双方关于网络渗透和反制的博弈,大概会继续升级。伊朗为了生存重启核武器,以色列会进行反攻,国际社会也不会放任不管。伊以走向何方,让我们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