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图理清中国各王朝与中亚、西亚欧洲各王朝的关系…(二)

作者|  叶山Shan Ye

来源|  历史教师王汉周

昨天说到:在公元1世纪初,东方的汉朝陷入了外戚篡权的混乱,无力管理西域。

安息乘机东进,强势进入中亚,把势力范围覆盖到了西域诸国,严重挑战到了汉朝在西域的地位。

今天正文开始

03

东汉时期

本阶段概括:

汉朝重振西域 -->

汉朝、安息开始有沟通-->

贵霜建立、安息退出中亚-->

汉朝、贵霜、安息、罗马四大帝国并立。

500

东汉的形势

3.1. 汉朝乱后重建、再入西域

欧亚大陆在中国东汉的时候逐渐开始热闹起来。

呼韩邪以来,匈奴和汉朝友好相处了几十年。

之后,王莽篡权,和匈奴再度交恶。

王莽统治的后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匈奴人趁机扶持了一个叫卢芳的军阀。

在雁门、云中(大概是大同附近)一带割据,时不时南下侵扰刚刚复辟的汉朝。

公元25年光武帝恢复汉朝以后,忙着休养生息。

汉明帝继位之后,便开始着手打击匈奴,以及恢复对西域的控制。

随后,匈奴在汉军的打击下,分为南北两支。

南匈奴归附了汉朝,住到了河套平原一带;

北匈奴逃到了漠北。

躲到漠北的北匈奴,承受着饥荒之苦,但仍然是汉朝的心腹之患。

当汉朝派兵西出阳关,收拾西域的时候,北匈奴也发兵去西域找茬。

汉朝打下车师国之后,派西域都护陈睦驻守金蒲城;

戊己校尉耿恭带兵驻守疏勒城,防卫天山以北;

谒者关宠驻守柳中城,防卫天山以南。

汉军主力退走之后,匈奴人来了,他们派左鹿蠡王出兵,联合了龟兹、焉耆和乌孙,分别合围这三处汉军据点。

陈睦和关宠先后战死,而耿恭一直坚守疏勒城,直到弹尽粮绝也没投降。

等到一年多以后,汉朝的援军从甘肃赶到疏勒,和耿恭里应外合击败了匈奴,而此时耿恭手下只剩下十几个人。

匈奴人以为耿恭这些汉军有神灵相助,并且自己也耗损颇大,因此也不再去进攻西域。

而汉朝却没停下追击匈奴的脚步。

窦固、班勇、班超等先后出击漠北或西域,蚕食着北匈奴的地盘。

最终在公元91年,窦宪远征漠北,一举将北匈奴彻底击溃。

北匈奴的余部撒腿往西跑,逐渐消失在中国的历史典籍里。

在汉朝和匈奴人大战的同时,西部高原是羌族人的地盘。

羌族人的历史也是相当的长,至少从商朝开始他们就存在了,并且一直存在到今天。

插播:关于游牧民族,老王有篇文章讲的非常简单明了》点我阅读

周朝的时候,羌族人在四川一带建立了青衣羌国,算是比较早期的国家,今天四川的青衣江就是因为青衣羌国而得名的。

早期,羌族人比较和平安静,不像北方的游牧民族那样惹事儿,只是在东汉,羌族人曾经在西南地区起义,抗议汉朝的统治,但被从西域解围回来的耿恭率军镇压。

耿恭的军事生涯的后半段,基本就是在西南地区和羌族人周旋,直到自己获罪免官。

至于匈奴衰落之后的西域,当然又是被汉朝收割了。

汉朝派出了开挂的班超,把西域各国玩弄于鼓掌之间,在鄯善国一把火点了匈奴使团,又在于阗国斩了国师,还伏击了贵霜。

莎车、焉耆、龟兹、疏勒等与国家纷纷归附了汉朝。

500

班超经营西域到过的地方

公元97年,班超听说遥远的西方有个同样很强盛的大秦(就是罗马),于是就派甘英去看一看。

甘英奉命出使,走到了安息。

安息人当时垄断着丝绸之路。

看到汉朝的甘英出使罗马,安息人心里有些不安:如果让东边和西边两个超强对手牵上了线,那自己夹在中间,日子可能就不好过了。

于是他们就想办法阻止甘英去罗马。

安息国王派人很热情地给甘英带路,来到了波斯湾的岸边。

他们对甘英说,大海对面就是大秦了,但是这个海不好过,运气好要三年才漂得过去,运气不好就直接喂鱼了。

500

其实从安息去罗马根本不用跨海,直接往西走到叙利亚,就是罗马和安息的缓冲区。

就算要跨海,波斯湾风浪也不大,可以轻松过去。

可惜甘英受了安息人的骗,原路折返回去了。

汉朝和罗马两个大帝国之间的直接对话没有发生。

500

安息帝国和罗马帝国

公元101年,班超回到长安养老,不久就去世了。

结果班超的继任者气场不够,镇不住场子,西域各国纷纷又脱离汉朝而去。

汉朝赶紧派了班超的儿子、曾经和窦宪一起远征北匈奴的班勇去重振西域。

班勇果然是班超亲生的,有乃父之风,没多久就再次搞定了西域诸国。虽然此后中亚又有几次动荡,但大体上说,汉朝较好地控制了中亚,后来把西域都护府改为了西域长史府。

3.2. 月氏人的贵霜帝国

后来,汉朝在西域又有了两个新的主要对手。

第一个叫乌孙。

乌孙大概活跃在准噶尔盆地到巴尔喀什湖一带,是斯基泰人的一支。

在西汉的时候也是汉朝的附庸,还跟汉朝和亲,国王娶了解忧公主,但到了东汉,乌孙的实力变强了。

不再服汉朝管,成了自主独立的部族,在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夹缝里生存。

汉朝在中亚的另外一个对手叫做贵霜帝国(Kushan Empire)。

贵霜帝国的创建者,其实就是汉朝人民的老朋友——月氏人。

前面提到,月氏人分了五个大部,在中亚过着幸福生活。

到后来,这五个大部中的一个突然出了个很强势很有野心的领袖,统一了月氏,并且还对外扩张。

于是南方印度河流域的小国们就倒了血霉,被月氏人占领了一大片。

西边的安息帝国的边境也被月氏人纳入囊中。

抢了不少地盘以后,月氏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就是贵霜。

500

月氏人的贵霜帝国

贵霜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开疆拓土,成了中亚地区的绝对霸主。

随着贵霜的壮大,整个欧亚大陆的形势就比较明朗了,从东到西四个大国:东亚老大汉朝,中亚老大贵霜,西亚老大安息,欧洲老大罗马。

这四个大帝国一字排开,宛如四大金刚,把欧亚大陆的好地方都占领了。

500

东汉时代的亚洲形势示意图

500

公元2世纪的四大帝国

贵霜的文化,既不是东方的中原文化,也不是西方的波斯或者希腊罗马文化,而是一个大杂烩。

中原、希腊、印度、甚至非洲的文化,都在这里交汇。

帝国境内,佛教、印度教、拜火教、希腊宗教、原始宗教都搅在了一起,不分彼此,还产生了一种希腊式佛教,也就是希腊哲学被融进了佛教教义之中,以及用类似希腊的方式给佛教塑造偶像,即犍陀罗文化。

希腊式佛教在中亚转了一圈之后,传进了中原和青藏高原,分别和儒家文化以及苯教进行了结合,形成了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

因此,我们现在的汉传佛教,其实是有希腊文化的影子的,和东南亚的上座部佛教有很大的区别。

500500

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上座部佛教的传播

当时的匈奴已经衰败了;

安息也快睡着了。

能在中亚和贵霜有一拼的,只有汉朝了。

公元90年,贵霜军队进攻汉朝的西域都护府,想把汉朝赶回中原去,结果中了汉军的埋伏,大败,从此再也不敢造次,中亚就此暂时相对稳定下来。


04

魏晋时期

本阶段概括:

四大帝国纷纷倒台;

中国进入魏晋南北朝;

贵霜解体后中亚没有强国;

安息被萨珊波斯取代;

罗马帝国分裂,拜占庭占据地中海东岸。

丝绸之路开始受阻。

4.1. 汉朝灭亡后,中国对西域失去控制

四大帝国的形势保持到了公元3世纪初。

四大帝国里最先翘掉的,是我们伟大的汉朝。

实际上,汉朝还没进入3世纪,就已经不行了。

黄巾起义发生在二世纪末的184年,之后就是董卓、曹操、袁绍等等各种乱,汉朝名存实亡。

最后在公元220年,曹丕正式让汉朝进了坟墓。

中国从此开始了一段长达三百多年的魏晋南北朝动荡分裂的历史。

五胡十六国,游牧民族入侵,发生了大规模的民族融合。

中原乱成了一锅粥,西域自然就没太多精力去管了。

曹魏取代汉朝之后,名义上还拥有西域长史府,但实际上只有效地管辖到凉州,勉强维持着河西走廊。

西域诸国纷纷回到了汉朝人到来之前的状态。

500

三国时代的亚洲形势示意图

公元280年,三国归晋。

晋朝短暂统一后一度加强了对河西走廊的控制。

被西晋派去管理凉州的人,名叫张轨。

张轨是个很有能力的地方官,把凉州治理得很好。

而且他还多次挥军西进,一度恢复了汉朝半个西域都护府的范围。

张轨死后,他儿子张寔子承父业,继续经营凉州和西域。

中原八王之乱,贾南风成天疯,凉州都没有被太波及到。

可是不久之后,晋朝局势有变,当年内附汉朝的匈奴人后裔打着恢复汉朝的名义起兵割据,前赵建国;

四川的氐族人李雄也裂土称王,建立成汉,十六国拉开序幕。

永嘉之乱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丁零等民族各显神通,大闹黄河流域,晋朝失去了对北方的控制。

但孤悬在西北地区的凉州仍然宣布效忠晋朝,成了一块飞地。

后来看到晋朝实在是不行了,只能龟缩在江南,于是张寔宣布独立建国,成立了十六国里的前凉。

500

十六国里的前凉

前凉存在了七十多年,在376年被氐族人苻坚的前秦所灭。

前秦在淝水之战被晋朝打败后又不灵了,西北地区又出现了后凉、南凉、北凉、西凉等等小国家,都属于十六国范畴。

然而它们对于西域的控制力有限,多是名义上的,有时候甚至名分都没有,比如焉耆就经常不听话。

后凉的开国君主吕光还在前秦当官期间,曾经向西成功发展过,击败过焉耆和龟兹,甚至还和中亚的一些部族交过手,但最后也没完全稳定住。

其它的几国,实际控制范围往西最多的是西凉(李唐皇室的祖先建立的),但他们也只是控制到了哈密以西一带。

在东晋期间,贵霜也玩完了。

那时候的西域及中亚,恢复了城邦小国林立的状态。

这些小国家,南方的多是贵霜解体后留下的,而北方的一些则是以前的康居的残余,是粟特人的国家,统称昭武九姓,包括石国、康国、安国、米国(不是美国哦)等。

后来这些小国被嚈哒人所控制。

嚈哒人俗称白匈奴,我们等下再说。

500

东晋时代的亚洲形势示意图

4.2. 萨珊波斯取代安息

说回3世纪。

四大帝国里第二个挂的是安息。

安息和汉朝一样,早就日薄西山了。

在公元2世纪前期,安息和罗马撕破脸皮,结果被罗马打得元气大伤,之后就一直在丢城丢地。

公元212年,安息国王的弟弟发动叛乱,罗马趁火打劫,成了压垮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公元224年,安息帝国寿终正寝。

取代安息的是萨珊波斯(Sasanian Empire,也叫波斯第二帝国)。

萨珊波斯征服了西亚和中亚的广大领土,击败了一度盘踞中亚的匈尼特人,又和罗马人对抗过,是古典时期的西亚最后一任霸主,也是近代以前非伊斯兰教的国家最后一次称霸西亚。

萨珊波斯是一个文化十分多元的国家。

希腊、罗马、印度、中亚、北非、东亚等等各种文化,都在这里聚集。宗教方面,除了本土的琐罗亚斯德教,以及佛教、摩尼教和印度教之外,基督教和犹太教也在萨珊波斯出现了。

500

全盛时期的萨珊波斯疆域图,可见它把康居、大宛的故地以及印度河流域都占领了

对于当时的中国晋朝来说,萨珊最有名的就是『萨珊玻璃』了。

当时的波斯工匠,非常擅长制作玻璃器皿。

500

而『萨珊玻璃』晶莹剔透的程度,是远好于当时中国本土的玻璃的,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

但当时北方的混乱,丝路受阻,萨珊的玻璃制品也无法大规模地卖到晋朝。

物以稀为贵,因此『萨珊玻璃』成了晋朝高官贵族的奢侈品。

500

萨珊波斯建立之后,在西线和罗马帝国发生不少冲突,但处于下风。

在东线,萨珊波斯非常强势,不仅拿下了阿富汗和北印度,还渗透到了中亚草原。

萨珊在东线受到的挑战并不大,因为这个时候,原本在此区域的贵霜也扑街了。

4.3. 贵霜和罗马帝国的衰亡及波斯人再入中亚

贵霜是四大帝国里第三个没的。

贵霜的统治者是月氏人,比较崇尚享乐主义,他们管理国家的方式很松散,属于『一国N制』,境内各民族各地区各管各的,只要不造反就成。久而久之,贵霜境内的很多地区基本都处于高度自治甚至事实独立的状态,根本没有凝聚力和归属感。

到了后期,月氏人久疏战阵,战斗力大打折扣。

这时候,西面的萨珊波斯以及南面的笈多印度先后崛起了。

贵霜在两面夹击之下,很快就瓦解了。

贵霜瓦解之后,萨珊波斯趁虚而入,想要袭占中亚。

但是不巧,原本在贵霜倒台之后是半真空状态、只有康居的粟特人后裔(昭武九姓)自娱自乐的中亚,冒出了一群嚈哒人。

萨珊波斯不得不面对竞争,和嚈哒人争夺中亚地区。

但相对东边的五胡乱华和西边的日耳曼大战罗马来说,中亚在这段时间是相对比较和平的一个地区。

因此在广袤的中亚大地上,粟特人和嚈哒人建起了一座座繁华的城市,包括撒马尔罕、塔什干、碎叶、布哈拉等,后来都成为战略要地,也为中亚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500

东晋的形势

4.4. 民族大迁徙和罗马的分裂

四大帝国的最后一个罗马,在公元395年一分为二。

罗马帝国分裂以后,占着罗马城的西罗马完全没有了罗马帝国的实力。他们只存在了不到一百年,就在哥特人的冲击下灭亡了。

这也是罗马城以及意大利亚平宁半岛最后的辉煌,从那以后,意大利在历史上就只负责艺术和搞笑了。

罗马帝国为啥会分裂?

哥特人人为啥要冲击罗马?

有个争议很大的设想,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

多米诺式民族大迁徙,其根源很可能是汉朝跟匈奴的战争。

匈奴一直被汉朝追着打,到后来内部就乱了,分裂成南北两支,南匈奴投降了汉朝。

北匈奴继续跟汉朝做对,但实力大不如前。

到了公元89年到91年左右,汉朝的窦宪和班固(班超他哥)率大军北伐,在匈奴的地盘上长驱直入,勒功燕然山。

北匈奴彻底不行了,撒腿就往西跑,引发了欧亚大陆的民族大迁徙。

北匈奴往西跑了一阵后,一部分和乌孙人混到了一起,后来形成了般悦国,其他继续往西跑,逐渐消失在中国的史书里。

两百多年后,一支叫做匈人(Huns)的游牧民族出现在东欧。

有许多人认为匈人是匈奴人的后裔,但这个争议很大,我们暂且提一下。

不过匈人是受到了西迁的匈奴人的影响,这个可能性还是有的,很可能是北匈奴的一支别部,和别的民族混血之后,打着匈奴人的旗号跑到了东欧招摇撞骗。

匈人看上了顿河流域的一片草场,就把当地的阿兰人(也叫奄蔡,祖上是斯基泰人,和乌孙有些许的亲属联系)给打跑了。

阿兰人和不愿意停下的匈人一起往西迁,又袭击了南俄草原上的东哥特王国(大概在乌克兰一带)。

东哥特人是日耳曼人里面比较强的一支,但是他们也扛不住匈人,被打得焦头烂额,于是也往西跑。

再往西,波德平原上就是罗马帝国附近的西哥特人以及其它日耳曼小部落了(就是罗马人所谓的『野蛮人』或『蛮族』)。

500

罗马帝国的分裂及西罗马的灭亡

东哥特人涌入了其它日耳曼人的地盘,引发了日耳曼人的大混乱。

遭到打击的西哥特人,裹挟着其它日耳曼人部落,冲到了多瑙河和莱茵河的岸边。

公元375年,走投无路的西哥特人请求罗马帝国的庇护。

罗马帝国答应放他们过河,进入了境内。

但罗马人很看不起西哥特人,对他们实行了严酷的统治。

罗马的最后一代雄主迪奥多西大帝在395年去世了。

一直被罗马人压迫西哥特人反叛起义,把罗马帝国搅得鸡犬不宁,然后罗马就分裂了。

而此时的匈人,实力却越来越强。

434年,匈人里出了位超级领袖——『上帝之鞭』阿提拉。

阿提拉带着匈人继续西征,裹挟着很多日耳曼部落,刷刷刷地杀向西罗马境内。

他们横冲直撞、烧杀抢掠,攻进了罗马城。

此后的西罗马愈发衰败,名存实亡。

最后,西罗马帝国撑了不到一百年,就在这些『蛮族』的冲击下灭亡了。

这多米诺骨牌,罗马人太无辜了,落后真的要挨打啊。

西罗马灭亡后,西哥特人在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西哥特王国,标志着西欧从此进入了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

从此,欧洲大陆聚少离多,国土碎了一地。

查理曼大帝和神圣罗马尝试过重新把欧洲大陆捏拢来,但都没真正做到;

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尝试,也只能勉强算功败垂成;

直到现在的欧盟,让人拭目以待。

与西罗马昙花一现形成对比的是,东罗马帝国在君士坦丁堡继续存在了一千年。

习惯上,东罗马也叫作拜占庭,它在东地中海坚持过了整个中世纪,后来成了一个古典时代的活化石、千年老妖,也经常对西亚的历史进程产生影响。


05.

南北朝时期

本阶段概括:

中国南北分裂-->

柔然崛起、嚈哒人席卷中亚-->

萨珊波斯败给嚈哒人-->

嚈哒人和柔然影响南北朝形势。

5.1. 鲜卑、柔然和嚈哒人的崛起

现在我们进入南北朝。

这基本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文化撕逼最严重的时期,也是地图炮开得最爽的时期。

当时越有文化的人,越爱开地图炮。

500

为啥要开地图炮呢?

南北朝的南朝,宋齐梁陈前后四个朝代都是汉族人建立的,但北朝则是鲜卑人建立的。

北朝的第一个朝代北魏是少数民族政权第一次统一并成功经营黄河流域。

南北文化差异太大了,自然要互相吵闹。

鲜卑人是哪来的呢?

前面说过,他们是东胡的余部之一。

后来北匈奴远走高飞,南匈奴内附汉朝,蒙古草原形成真空,于是鲜卑趁机西进,成了蒙古草原的新主人。

东汉中后期,鲜卑出了一位雄才大略的领袖——檀石槐。

檀石槐统一了鲜卑的各部,然后和汉朝开战,并且处于上风。这是鲜卑人在历史上的第一次高光表现。

檀石槐死后,鲜卑群狼无主,混乱了一段时间,后来在三国的时候又被轲比能再度统一。

轲比能统一诸部之后,开始南下袭扰魏国,结果反而被魏国的幽州守将击败。

从此,鲜卑人暂时停止了对中原的袭扰。

轲比能去世后,鲜卑分裂成三个大部:东部、北部和西部。

东部鲜卑又分为三支,分别叫宇文鲜卑、慕容鲜卑和段部鲜卑,活动在辽东一带。

晋朝在八王之乱以后,国力大衰。

三支东部鲜卑却在此时崛起,和晋朝东北部的封疆大吏王浚,以及高句丽政权,搅和在了一起,形势犬牙交错十分混乱。

后来发生的五胡乱华,其中一胡便是指的鲜卑。

其中,段部鲜卑和王浚关系比较好,经常跟着王浚出去打仗,后来段部鲜卑的首领被晋朝封为辽西公,他们中一支在冉闵灭后赵的混乱时期,一度趁机割据山东半岛,建立了一个短命的齐国,但没被算进十六国里。

500

公元350年的地图,可见山东被段部鲜卑一支建立的齐国占据,而辽东则是慕容部的前燕

而宇文鲜卑和慕容鲜卑则互相撕逼。

后来慕容鲜卑建立了十六国里的前燕,并灭掉了宇文鲜卑。

前燕后来被氐族人苻坚的前秦吞并。

前秦瓦解后,慕容氏又在中国北方建立了后燕、西燕和南燕(十六国里没有算西燕,而算进去的北燕是汉族人的)。

宇文鲜卑的余部分散在辽西一带,后来演化成了几个其它部族,包括库莫奚,霫族,还有契丹。

西部鲜卑里面比较重要的有乞伏鲜卑和秃发鲜卑等部,后来分别建立了十六国里的西秦和南凉。

还有一支慕容鲜卑的别部跑到了青藏高原上,摆平了当地的一些羌族部落,以青海北部和羌塘高原为核心,建立了盛极一时的吐谷浑王国。

而最重要的是北部鲜卑。

北部鲜卑的主体部分是拓跋部,他们的发源地是嘎仙洞。

原本拓跋部是占据蒙古草原的,但五胡乱华之后,拓跋部也随大流南下,在云中郡一带建立了代国。

代国的实力并不算太强,十六国没把他们算进去,后来也被前秦灭掉。但前秦灭亡后,拓跋部复国,最后在十六国后期的混战中脱颖而出,建立了北魏,也就是北朝里最重要的一个。

这样一来,蒙古草原就只剩下稀稀拉拉的高车部落。

高车人又是啥呢?

高车人又叫敕勒人、铁勒人或丁零人,其祖先发源于贝加尔湖附近,严格意义上说是西伯利亚的种族,汉代以来长期和昆坚人混据融合。

昆坚人英文叫Kirghiz,就是后来的黠嘎斯、柯尔克孜以及吉尔吉斯,因此吉尔吉斯和柯尔克孜族人实际上是有敕勒的血统的。

十六国的时候,敕勒人也南下中原,建立了一个叫翟魏的小国,但它实在太小了,因此十六国也没有把它算上。

500

公元391年的形势,可见丁零人的翟魏,以及慕容部的后燕、西燕,乞伏部的西秦、拓跋部的北魏,还有契丹

敕勒虽然分布广泛,人口估计也不少,但并没形成太多的凝聚力。

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叫柔然的民族趁虚而入,把蒙古草原包场了。

柔然人的先祖最初也是东胡的一支,东胡溃败后,他们附属于鲜卑人,后来是拓跋部的奴仆。

当拓跋鲜卑在中原和十六国大战的时候,柔然吞并了敕勒各部,又击败了匈奴人留在蒙古草原上最后的余部,占据了整个蒙古草原,翻身奴隶把歌唱,成了新一代的草原之主。

柔然人在草原上建立了正式的汗国,首任可汗是丘豆伐可汗,汗庭设在鹿浑(今蒙古境内的哈尔和林),建立了还算完善的军政体系。

紧接着,柔然开始四处扩张。

他们先瞄准了老东家鲜卑人的北朝。

在北魏尚未完全统一黄河流域的时候,柔然的策略就是拉拢十六国中剩下的北凉、北燕、西秦、后秦、赫连夏等国家,围攻北魏。

然而这些十六国的残余早已经不复当年之勇,于是后来柔然又和南朝宋联手夹击北魏。

然而南朝宋毕竟太远,在更多的时候,柔然不得不在北方和北魏单挑,双方进行了漫长的拉锯战,各有胜负。

柔然虽然给北魏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带来了很多的麻烦,但柔然的总体战斗力还是不及北魏的。

而且经济和文化上毕竟无法和逐渐汉化的北魏抗衡。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即位之初,曾经一度在云中郡被柔然围困,后侥幸脱险。

他在位期间,一心要洗刷这个耻辱,于是在扫灭了赫连夏之后大举北伐,最终直逼柔然的汗庭。

被柔然压迫的敕勒各部也乘机起义,联合北魏大破柔然,柔然的大檀可汗西逃,属下很多部落投降了北魏。

北魏于是觉得柔然都是战五渣,智商低得像蠕虫,于是嘲讽他们,管他们叫蠕蠕。

北魏搞不定,于是柔然就往东边和西边发展。

他们搞定了敕勒等部,又在东边降服了库莫奚(宇文鲜卑之后裔)和契丹(东胡的另一支),还击败了西域的高昌和于阗等各小国。

西域的另一个游牧民族——嚈哒人(Hephthalite)——被挤压了生存空间。

嚈哒人于是向西迁徙,跑到了中亚。

嚈哒人自称白匈奴,但他们的真实身份是谁呢?

目前没人确切知道。

有人认为他们是月氏人的别部,也有人说他们是高车人的一支,还有人说他们和突厥人有关系。

500

公元500年左右的嚈哒人活动范围

到了中亚的草原上,嚈哒人混得如鱼得水,战斗力爆表,很快就征服了中亚腹地的小部落和小城邦。

足迹遍布新疆到咸海之间的区域,成了中亚的一股新兴力量,在怛罗斯建立了汗庭(怛罗斯在今天的吉尔吉斯境内,记住这个地方,后面还会出现)。

这个汗国在中国史书里经常被称为滑国(不是秦晋崤山之战前躺枪被灭的那个滑国哈233)。

前面提到的昭武九姓则全部被嚈哒人控制。

500

据说画的是嚈哒人

嚈哒人壮大了,就和附近的国家抢资源。

离嚈哒人最近的,就是趁贵霜倒台之后,跑来中亚捞油水的萨珊波斯。于是,嚈哒人就和萨珊波斯产生了冲突。

大概420年左右(南朝刚建立),嚈哒人渡过阿姆河,朝西南方向主动进攻萨珊波斯。

但萨珊波斯也不是吃软饭的。

在国王巴赫拉姆五世的英明指挥下,化解了嚈哒人的这次进攻。

往西南走不通,嚈哒人就转向正南,击败了贵霜的残余势力,然后兵临兴都库什山,绕道印度,从东南方进入了萨珊波斯。

这时候萨珊波斯的老国王巴赫拉姆五世已经死了,新继位的熊孩子能力远赶不上他的前任。

正好这时候,波斯的附庸亚美尼亚人叛乱,萨珊波斯腹背受敌,被嚈哒人打得落花流水,被迫称臣纳贡。

堂堂西亚霸主,竟然成了嚈哒人的附庸。

此处插一句,这次带着亚美尼亚人造反的是马米科尼扬家族,有传言说他们是三国名将马超的后裔,这基本可以断定为不靠谱的无稽之谈咯。

5.2. 嚈哒人和南北朝的关系

嚈哒人在中亚打得风生水起,威名远扬。

远扬到多远?

远扬到了中国。

控制黄河流域的北魏,曾经一度也想过恢复汉朝时中国在西域和中亚的地位。

435年,北魏派出使者去中亚,要求中亚各国向北魏俯首称臣。

北魏的使者到了中亚,正好碰上了萨珊波斯和嚈哒人打仗,见识了嚈哒人是如何的骁勇善战。

北魏和柔然一直在对抗。

这时候,北魏人听说了嚈哒人的光辉战绩,也听说了嚈哒人和柔然有仇,于是就联络嚈哒,希望和他们结成联盟,一起对付柔然。

这和汉武帝派张骞去找月氏是一个道理。

老王: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啊~

500

南北朝时代的亚洲形势示意图

嚈哒人不是数典忘祖的月氏人。

听说北魏约着一起去打以前的仇人,嚈哒就毫不客气地沿着伊犁河谷东进,逐步控制了西域的疏勒、于阗、且末等小国,严重压缩了柔然的势力范围。

但这之后,在西亚被嚈哒打得很惨的萨珊波斯听说东边有个实力还不错的北魏,就来联络北魏, 说能不能咱一起,联手对付嚈哒。

甚至他们还发现北魏南边还有个和北魏差不多强的南朝,于是也派人联络。

北魏和萨珊波斯建立了友好联系。

萨珊波斯和北魏交好,于是嚈哒人和北魏的关系就破裂了。

这时候北魏正在推行汉化。

北魏的冯太后和孝文帝推行了大改革,连姓都改了,首都也迁到了洛阳,把主要精力放到了治理中原以及对付南朝上。

嚈哒人趁机东进,蚕食了北魏的西境。

北魏在中亚的一些附庸国比如鄯善、龟兹、高昌等,纷纷被嚈哒人搞定,北魏在西域的势力范围大幅缩水。

500

北魏前期

500

北魏中后期

北魏要同时面对北方的柔然和西北的嚈哒,被迫减弱了对南朝(当时是梁朝)的对抗,避免腹背受敌。

于是梁武帝前期的南朝,对北朝的战事较少,经济比较繁荣,佛教也得以在南方广泛传播。

南朝几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大部分就是那时候修建的。

500

南北朝的形势

南朝的梁武帝吃着斋饭念着佛,莫名其妙地就被造反的侯景给揍了。

而此时的北朝也不安宁。

孝文帝汉化改革很成功,但是改革注定会损害一些人的利益。

果然,防守柔然的六座军镇因为待遇下降而造反了,北魏国力被削弱。之后,北魏又出了两大家族,一家是支持汉化的鲜卑人宇文家,一家是支持鲜卑化的汉人高家。

500

原本统一的北魏,在这两家的闹腾下,在557年一分为二,成了东魏和西魏,两边还互相打个不停,在河南一口气打了五场大仗。

这一来,北朝在和柔然以及嚈哒的对抗中就更处于下风了。

特别是处于西边的西魏,以及西魏的继承者北周,基本上身边一圈儿都是敌人(北边的柔然,西北的嚈哒,正西还有个迅速发迹的吐谷浑,再加上南边的南朝和东边的东魏/北齐)。

后来,突厥人兴起,西魏更吃不消了,不得不和嚈哒求和。

减轻自己的压力。

但很快突厥又和萨珊波斯一起把嚈哒人给揍趴了,成了西魏的继承者北周的最大威胁。

于是,北周就又联系萨珊波斯,请他们从西面牵制突厥人,来减轻自己的压力。

北魏结果如何?

隋唐的崛起会有多牛?

且看下回揭晓!

点击「历史教师王汉周」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