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未来建设发展策略建议书(2025年及中长期发展框架)

 一、编制结构优化:精简层级,提升效能

1. 压缩冗余编制  

   - 撤销非必要师级单位:逐步取消大型运输机、专机保障等领域的师级编制(如专机师),整合为旅级单位,释放人力资源用于一线作战力量。  

   - 整合任务单一单位:将航测旅等任务单一部队并入多任务特种机旅,拓展其职能范围(如增加西部战区侦察、电子对抗任务)。  

   目标:腾出2-3个旅级编制,优先补充运输机、电子战等紧缺领域。

 

2. 推行“军-旅-大队”三级指挥体系  

   - 恢复“空军军”编制,取代现有“空防基地”,统辖4-6个航空旅,提升战役指挥能力。  

   - 航空旅实行弹性编制:  

     - 歼击/歼轰旅:4-6个大队(每大队12架),全旅48-72架战机。  

     - 轰炸机旅:维持现有10个旅规模,优化部署结构。  

   理由:适应战机数量增长(近十年新增900架)、多大队协同作战需求,避免编制僵化。

 

 

二、力量部署均衡化:填补区域短板

| 战区       | 重点加强方向                          | 具体措施                                                                 |

|------------|---------------------------------------|--------------------------------------------------------------------------|

| 西部战区 | 轰炸机、侦察机、加油机                | 在新疆部署1-2个轰炸机旅;增设电子战/侦察机部队;建设大型枢纽机场(3-4处)。 |

| 北部战区 | 轰炸机、加油机                        | 山东/东北部署轰炸机旅;替换轰油-6为运油-20;增建军民合用机场。             |

| 中部战区 | 战略预备队职能                        | 强化运输机、预警机机动支援能力,减少跨区调配依赖。                        |

| 全域需求 | 电子战、搜救、加油保障                | 各战区配属专职电子对抗旅;实现运油-20加油机全域覆盖。                     |

 

> 关键调整:  

> - 轰炸机部队前推至新疆,直接支撑“一带一路”战略安全。  

> - 预警机实现五大战区均衡部署,电子侦察机按威胁等级动态调配。  

 

 

 三、战斗力量扩容:增量与存量并重

1. 扩大单位编制规模  

   - 新质战机(歼-20、歼-35)按“旅辖4-6大队”编组,保留老机型(歼-10A/歼-11B)至自然退役。  

   - 重点方向旅可编5个大队(60架),缓解新机产能过剩与编制不足矛盾。  

 

2. 强化多机种协同保障能力  

   - 骨干枢纽机场:各战区建设3-5座多功能基地,支持轰炸机、预警机、加油机联合作战。  

   - 边疆机动节点:在沿海、高原(西藏、青海)扩建军民合用机场,保障部队轮战与快速反应。  

 

 

 四、后勤与基础设施升级

1. 西部机场网络加密  

   - 在新疆(喀什、和田)、西藏(林芝)、青海(格尔木)新建大型空军基地,形成“战时分散部署-快速集中打击”能力。  

   - 配套部署地下机库、加固掩体,提升生存能力。  

 

2. 推进“基地群”保障模式  

   - 每个枢纽机场辐射3-5个前线机场,通过预置装备、模块化保障单元实现战时快速启用。  

 

 

 五、战略投送能力建设

| 领域        | 现状短板                | 解决方案                              |

|-------------|-------------------------|---------------------------------------|

| 运输机   | 旅级编制不足            | 整合专机师资源,新增2个运输航空旅。     |

| 加油机   | 东部/北部依赖轰油-6     | 加速运油-20列装(优先替换老旧机型)。   |

| 特种机   | 西部侦察覆盖不足        | 扩编航测旅为多任务旅,配属长航时无人机。|

 

 

 六、实施路径与阶段目标

| 阶段        | 重点任务                                                                 |

|-------------|--------------------------------------------------------------------------|

| 短期(2025-2027) | 完成师改旅编制调整;西部轰炸机旅部署;运油-20列装北部/东部战区。          |

| 中期(2028-2030) | 建成西部3大枢纽机场;歼击旅全面推行“4-6大队”编制;电子战旅全域覆盖。      |

| 长期(2031+)    | 空军军指挥体系全域运行;形成“前沿威慑(西部)+ 全域投送”能力。            |

 

 

 结语  

中国空军需以 “优化编制、填补短板、强化投送” 为核心,通过编制改革释放人力资源、通过西部基地建设突破地理局限、通过运输/加油机扩编支撑战略机动,最终建成与大国地位匹配的“攻防兼备、全域到达”型空中力量。此建议聚焦体系韧性,避免盲目规模扩张,强调资源精准配置与结构现代化。

注:内容基于公开军事论坛讨论、装备列装数据及地理战略分析,符合国防建设非涉密导向。

站务

全部专栏